總的來看,2017年經濟運作穩中向好態勢持續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向前邁出堅實一步。在國內外經濟形勢極其錯綜複雜的情況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和重大舉措累積效應的結果,更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各方面工作久久為功的結果。五年來,各地區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十二五”規劃勝利完成,“十三五”規劃順利實施。一是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國內生産總值從2012年的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年均增長7.1%,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二是發展品質和效益明顯提高。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11.7萬億元增至17.3萬億元。全員勞動生産率從每人平均7.3萬元提高到10萬元以上。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1.7萬元增至2.6萬元,增速總體快於經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由2.88:1下降至2.71:1。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降低20.9%。三是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革。需求結構“消費超投資”,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了近4個百分點。産業結構“三産超二産”,服務業佔國民經濟的比重不斷上升。區域發展格局不斷優化,新型城鎮化紮實推進,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四是新舊動能加快接續轉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有效改善了市場供求關係和企業盈利狀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傳統産業通過改造升級煥發生機。五是市場主體活力持續釋放。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産權保護不斷加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進一步健全。五年來,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44%,中央層面核準的企業投資項目減少90%,中央政府定價項目縮減80%。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全國日均新登記企業從5400戶上升到1.66萬戶,活躍度保持在70%左右,經濟社會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六是改革開放全面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一帶一路”倡議由構想逐步變為現實,貿易大國地位更加鞏固,利用外資保持穩定增長,我國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大幅提升。七是民生福祉得到有效保障。城鎮新增就業6600萬人以上,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不斷提高。八是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力度持續加大。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取得明顯成效,重點區域PM2.5平均濃度下降30%左右,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形成,環境狀況得到改善。
五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重要物質條件,進一步堅定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高度認同,進一步凝聚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識,為推動高品質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國際環境仍然錯綜複雜,世界經濟有望繼續復蘇,但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主要經濟體政策調整對全球産業佈局和資本流動帶來外溢影響,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上升,地緣政治風險較多。從國內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一是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還不夠足。消費升級面臨供給瓶頸制約,汽車、住房兩大消費熱點趨於平穩,其他消費新增長點暫時難以形成足夠支撐,消費增長後勁有待增強。受市場準入限制、上游産能過剩和下游利潤空間收窄影響,部分領域投資仍然乏力。二是實體經濟發展仍面臨困難。制度性交易成本仍然較高,原材料、物流等成本壓力較大,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比較突出,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傳統産業産能過剩問題尚未根本解決。農業農村基礎依然薄弱。三是營商環境仍待優化。市場準入中的各類許可仍然較多,部分領域不合理制度規定清理不及時不到位,“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依然存在。政務服務的主動性和便利性仍需加強,群眾和企業仍受證照多、辦事慢之累,改革的獲得感還不夠強。四是創新能力不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能力比較薄弱,特殊材料、關鍵零部件、工業母機等“卡脖子”問題仍較突出。創新創業平臺有待完善,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還存在一些障礙,公共科技資源對社會的開放共用程度有待提升,對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包容審慎監管仍然經驗不足、需要探索。五是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部分區域流域污染仍然較重,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都需加大力度,農業農村污染問題突出,生態修復還有不少欠賬,完善政策制度體系、補齊體制機制短板還需要長期紮實推進。六是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農村仍有數千萬貧困人口,且深度貧困人口占比大,越往後脫貧難度越大。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中低收入群體增收困難。群眾在教育、醫療、住房、就業、養老等方面還面臨不少難題。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仍然存在,學前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網路教育、繼續教育等仍是薄弱環節。醫療衛生結構佈局不合理、基層服務能力不強。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仍待健全。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去産能分流安置職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壓力不減。養老服務供給不足,品質有待提高。七是金融等領域風險仍較突出。銀行不良貸款、債券市場信用、資本市場波動等風險仍然較高,非法集資等金融犯罪活動時有發生。社會治理、國家安全也面臨新的挑戰,其他一些突出問題和潛在風險也不容忽視。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積極調動各方面資源妥善應對,及時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努力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二、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主要目標和政策取向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做好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特別在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方面取得紮實進展,引導和穩定預期,加強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一)總體思路。
牢牢把握我國經濟已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這一基本特徵,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努力跨越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關口,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大力破除無效供給,在中高端消費、數字經濟、綠色低碳、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支援傳統産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推動實現更高層次的供需動態平衡。
二是堅持把準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強化創新對實體經濟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引導資本要素向實體經濟特別是高新技術産業和先進製造業集中,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創業創新活力,有效調動科學家、技術人員和其他人才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是堅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加快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切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著力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打通影響企業發展創業的各類堵點痛點難點。聚焦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健全財政、貨幣、産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
四是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著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紮實推進“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統籌各方面資源力量,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大力推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