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作為一種新的數字生活空間,元宇宙實現了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的融生,以及人類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上的補償性滿足。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碩士生王衛池、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陳相雨,在《傳媒觀察》2022年第7期刊文,認為元宇宙提供了人關聯社會的新尺度、體驗外部世界的新通道,具有虛擬補償性、全息化沉浸、具身交互性等特徵。元宇宙的勃興具有深厚的現實基礎,主要表現在技術進步建構産業應用新場景、網際網路平臺呼喚資本增值新動力、用戶期待具身交互新體驗等方面。但我們在接受新媒介的同時,也應對其所衍生的社會風險抱有警覺和審視。
雖然元宇宙被不少學者所質疑,認為它是資本市場的噱頭和泡沫,但更多學者認為,元宇宙將如同30年前網際網路的出現一樣,在區塊鏈、物聯網、倣真技術等數字技術的驅動下變為現實,併為人們提供一種虛擬與現實相混合或相平行的生存模式。
一、元宇宙:虛實融生的超現實世界
綜合來看,元宇宙被認為是網際網路發展的進階形態,它包括用戶身份及關係、沉浸感、全時性和經濟體系等基本構成要素。元宇宙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互通互聯的沉浸式世界。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元宇宙是技術群聚效應催生的網際網路應用和數字生活空間,它將迭代現有社會的組織方式和運作規則,催生虛實融生的超現實世界。
(一)元宇宙勃興的現實基礎
1.新場景:技術進步建構産業應用
元宇宙技術要素走向成熟和完備,逐漸夯實數字世界的後端基建,催生與之相關的産業應用場景和服務。元宇宙以5G、物聯網、區塊鏈、虛擬貨幣等為底層技術支撐,依靠智慧可穿戴、AI算力、神經設備等前端設備平臺,搭建起遊戲、社交、醫療、教育等內容和應用層,形成工業元宇宙、農業元宇宙、文旅元宇宙等産業元宇宙,實現元宇宙文明和數字孿生的社會形態。
元宇宙的出現將進一步整合當前零散的網際網路內容和體驗,迭代用戶訪問和連接外部世界的渠道,線上與線下多平臺共通的新的經濟、社會和文明系統將逐漸形成。元宇宙拓展了人類的生存維度,為用戶提供了集虛擬世界、增強現實為一體的集體虛擬共用空間,人類成為穿梭于現實與數字虛擬世界的兩棲物種。
2.新動力:網際網路平臺尋求資本增值
移動網際網路發展速度放緩,平臺企業迫切希望切換賽道,找到資本增值的新動力,將網際網路經濟向高層次數字經濟推進。而元宇宙是將各種獨立生活場景連接成為一體化的文明生態,具有去中心化的技術特點和優勢。網際網路借勢元宇宙開闢用戶話語表達、形象展示和內容消費的新領域,實現物理、人類、資訊的融合,有助於佔據用戶主要上網時長和流量增量。
3.新需求:用戶期待具身交互體驗
元宇宙的出現能夠有效縫合物理世界與虛擬空間的裂隙,推動人的數字化生存空間由二維向三維進化以及由人與人連接轉向人與空間連接,創造高沉浸度社交與孿生擬真世界。基於此,用戶可實現網際網路線上“化身”到虛擬空間數字“分身”的轉變,從而有別於網際網路二維空間中數字賬號的參與形式。元宇宙中的用戶既是帶有現實世界烙印的虛擬數字人,又是原生於數字世界的數字原住民。
(二)元宇宙的價值優勢
1.虛擬補償性
從技術革命和媒介學視角來看,元宇宙不僅是網際網路序列的進階階段,還是一種補償性媒介,主要進行功能補償和對用戶生理、心理需求的補償。“補償性媒介理論”由保羅萊文森(Paul Levinson)提出,他認為媒介進化是媒介與媒介之間的補償,人類對資訊傳播可能方式的探求是媒介補償的原動力。
其一,元宇宙打破了現實世界傳播的多級化和中心化趨向,補償了虛擬空間的社會實踐自由度。元宇宙不是現有世界的簡單拓展或複製,它為人類思想的自由創造敞開了巨大的空間,用戶可以在元宇宙中編輯地圖、修改視覺圖像等各種符號化表徵,既可以完成對現實世界的高度擬真,又可以搭建想像中的景觀。其二,元宇宙是用戶對現實鏡像世界的使用和滿足,補償了用戶生(心)理需求。用戶能在元宇宙中模擬、選擇、探索現實世界缺失的地理空間,嘗試現實世界中存在的多種可能性,繼而實現現實世界無法達成的成就或擁有更多試錯機會。其三,元宇宙突破了時空限制的藩籬,是對社會化媒體等網際網路平臺連通性不足的補償。在物理、人類、資訊的融合中,元宇宙不僅實現了數字身份以及資訊在不同時空的穿梭與流動,還將有助於解決數據壁壘和資訊孤島問題,實現基於需求的連接。
2.全息化沉浸
瑪麗-勞爾瑞安(Marie-LaureRyan)將空間沉浸、時間沉浸和情感沉浸視作構成沉浸感的三個維度,元宇宙同樣從以上三個維度建構用戶的沉浸感。
首先,元宇宙在技術上“全息孿生”地映射真實社會,從空間上提供了用戶在高保真環境中的交流“場域”。其次,元宇宙中游戲娛樂産業化將圍繞用戶的數字身份展開,在時間上提高了用戶內容生産和編輯世界的自主性。最後,元宇宙提供了用戶共同參與、共同治理的虛擬共用空間,並形成孿生於現實世界卻又高於現實世界的社會關係,在情感上將用戶的沉浸感升級至心理認同的層次。
3.具身交互性
元宇宙是一個具身的網際網路,憑藉強大的技術具身優勢,將身體(無論是在場還是離場)捲入重新建構的過程,改變了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存在身體論“在場”“缺席”的基本含義,虛擬遠端在場成為我們參與環境或認知世界的方式。技術具身意味著技術全方位融入身體經驗、嵌入人類身體,技術不再是外在於身體的工具,身體也不再是生物學意義之規定。元宇宙正從不同層面建構具身傳播和實時交互的行動者網路,在人與非人的行動者異質性網路中深化用戶的具身認知,提高用戶的交互體驗。
二、元宇宙的演化邏輯
(一)形態邏輯:由虛擬體驗開啟的數字交往
網遊被視為元宇宙的雛形,因為它在現實世界基礎之上模擬、想像、編輯虛擬世界,玩家進入到虛擬世界的場景之中,成為分化的“化身”,即自我向螢幕外化,分化為不同的數字“分身”。手機遊戲《Second Life》作為一款模擬人生養成遊戲,玩家在虛擬遊戲裏重獲設定,在虛擬社區體驗“第二人生”,憑藉虛擬身份構建個體形象和形成社會關係。
在社交方面,網易佈局主打化身場景社交的虛擬角色社交平臺IMVU,基於該平臺,用戶可以自主設計化身,在海灘、花園等生活場景和職業場景中聊天和活動;Epic Game公司創建的平臺虛幻引擎(Unreal Engine)于2021年2月發佈,其全新工具MetaHuman Creator實現數字人類的高效、逼真、定制創作。在聚焦産業形態方面,眾多虛擬人出現,開啟了元宇宙照進現實的序幕。其中,虛擬偶像團體A-SOUL、虛擬學生等虛擬主播在B站擁有相當高的粉絲關注度。實體人與虛擬人的互動交流為未來元宇宙提供了數字分身虛擬社交的發展參照。
元宇宙是對既有電子遊戲、社交等場景內容在形態、功能、方法等層面的改造拓展,其實現落地尚需要虛擬主機、智慧可穿戴、神經設備等前端設備平臺和後端基建等多方面的持續發展和突破。可以預見,隨著遊戲娛樂、虛擬體驗、社交等多種應用形式的出現,元宇宙將搭建愈加真實的數字虛擬世界,增強體驗感、推進虛擬交往的層次,最終在現實世界中建構一個可以覆蓋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
(二)連接邏輯:從介質連接、平臺連接到生態連接
元宇宙在本質上提供了人關聯社會的新尺度、經驗外部世界的新紐帶,實現以“人”為中心的需求連接。
從介質連接到平臺連接。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社會化媒體的出現,個體與資訊的連接演變為基於平臺的連接,在移動網際網路的互動性、即時性傳播特徵以及新媒體用戶節點化、媒介化和賽博格化條件下,平臺連接實現了“內容”和“社交”的雙重補償。
從平臺連接到生態連接。元宇宙的産生背景即是對網際網路割裂現狀的增益和補償,整合技術、數據以及眾多“子宇宙”共同形成元宇宙生態,三維空間中共同在場的個體呈現共用時空、具身互動的數字化生活狀態。以高度智慧和高度交互為特徵的元宇宙在整體上實現用戶身體感官的深度參與和對時空的“按需”調用,用戶交流的潛能被開發、需求被滿足,人與人、人與物在廣度和深度上的連接增強。
(三)擴張邏輯:平臺權力向外擴張
國內外大型商業網際網路公司紛紛佈局元宇宙賽道,顯示了網際網路平臺在爭奪行業話語權、領導權上,並未跳脫平台資本主義社會語境。網際網路平臺試圖將形塑現實社會的權力延伸至虛擬空間,平臺權力的延伸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網際網路平臺在元宇宙中繼續為用戶提供服務、促成交易。元宇宙的行為主體是由數字技術計算出的數據身體,他們是實體性的人在數字世界的分身存在。在元宇宙中,平臺繼續搭建與現實世界相近的生活場景和內容服務,用戶以數字分身的形式超越身體局限,掌握在虛擬時空調用資源和分配資源的能力。
其二,網際網路平臺在元宇宙中繼續推動用戶創造內容、生成內容。元宇宙中用戶由受眾變為創作者,進行社交、虛擬支付,參與虛擬社群,這些社會性要素的繁殖催生與之相配套的經濟系統、文化系統等文明樣態,以此維持虛擬世界的正常運轉。這些運作規則來自於用戶對現實世界社會發展的認知,是現實世界社會運作狀態的投射。
其三,網際網路平臺在元宇宙中繼續監控、佔有和使用用戶數據。在元宇宙中,網際網路平臺數據監控權力産生於依賴關係。依賴關係是從個人、團體、組織為實現一定目標而對資源控制的分配中産生的。依賴關係將權力關係衍生為支配與服從,從而改變資源佔有。技術門檻與數據佔有成為“囚室之墻”,將用戶置於數據權力的符號暴力之中。
三、元宇宙的風險隱憂審視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元宇宙統合技術建構虛實融生的超真實世界,在打開公眾感知和經驗外部世界大門的同時,也面臨著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以及由此産生的風險隱憂問題。大致表現在如下方面。
(一)隱私風險:平臺對用戶隱私的終結
建構元宇宙的重要前提是對人的全面的、巨細無遺的數據化,因此,元宇宙隱藏著嚴重的隱私泄漏問題。作為網際網路應用平臺,元宇宙擁有收集、儲存、分析用戶數據的巨大權力,它通過把用戶生物學意義上的肉身身體變為電腦語言中的編碼(code)、選項(option)概念,將用戶身體整合成各類型數據庫。元宇宙中,以數據為中心的運作模式使得擁有大量數據資源的網際網路平臺頗具數據霸權。這種數據霸權擁有隱蔽性、全息性、預測性三種典型特徵。
首先,商業平臺憑藉技術優勢能夠較為隱蔽地完成對特定對象的控制。這種隱蔽性一方面體現為審視者的不在場或數據監控權力的匿名化,另一方面體現為用戶的無意識性。其次,商業平臺的數據監控借由嵌入式、不間斷傳感的網路監控實現對用戶數字人格(digital personality)資料的數據化記錄、智慧倣真側寫,實現流動性監控。這種全息性反映了監控效能的誇張性。最後,預測性主要表現為商業平臺實際上成為用戶消費傾向的決策人。平臺通過對用戶的全景化監控,基於海量數據預測用戶未來行為、為用戶提供私人定制服務。預測性促成了平臺對用戶各式各樣的“技術操縱”。
(二)沉迷風險:用戶對元宇宙的依賴和成癮
元宇宙具有虛擬補償性、全息化沉浸、具身交互性等特徵,它創造了用戶對元宇宙高度依賴和成癮的感官環境。在元宇宙中,用戶可以通過對身份的設定和場景的建構,實現想像空間的“可視化”和基於自我需求的補償性滿足,比如沉浸在“對美好生活的想像”或是癡迷于“線上遊戲”,造成對元宇宙的依賴和成癮。通常這一成癮行為具有兩方面原因:其一,受到了元宇宙強大功能的影響。元宇宙營造了景觀世界中用戶自我呈現和表演的高保真語境。與現實社會相似,元宇宙同樣表現為日常生活的龐大景觀堆積,用戶在元宇宙中獲得多重感官體驗,收穫感官快感和心理滿足,産生媒介依賴和成癮行為。其二,用戶自我身份認同與心理需求的滿足。以遊戲為代表的內容和服務準確把握用戶心理,用戶在元宇宙的世界裏“沉淪並快樂”。
(三)知識風險:技術對用戶主體性的消解
元宇宙使用戶深刻依賴於技術塑造的知識、認知、記憶、情感。而用戶一旦脫離這種依賴,就會面臨功能性、系統性愚昧,形成貝爾納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意義上的知識外置化。元宇宙的落地和應用,更多連接用戶需求的內容産品和服務被設計與提供,用戶在元宇宙中搜索、瀏覽資訊的過程,代替了現實世界中對感性實踐經驗和理性學習的思考和記憶程式。
總之,元宇宙必然帶來人類數字化生存和數字化發展的無限可能,但我們對元宇宙自身隱藏和衍生的社會風險應給予足夠的警覺,並在特定的情況下為其制定必要的規則,以確保元宇宙的發展始終為促進人類獲得最大福祉為旨歸。
(載《傳媒觀察》2022年7月號,原文約8000字,標題為:虛擬空間的元宇宙轉向:現實基礎、演化邏輯與風險審視。此為節選,圖表和註釋等從略,學術引用請參考原文。)
[作者簡介] 王衛池,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碩士生
陳相雨,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新華報業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