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如屏,綠水如練,碧空如洗。
走進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富春江鎮蘆茨村,一條“兩山大道”蜿蜒于蘆茨溪畔,路的一邊是大自然的綠水青山,另一邊是老百姓的“金山銀山”,上演了“兩山”理念的生動畫卷。
通過大力整治生態環境,富春江鎮念起了“民宿經”,吃上了“美麗飯”。
蘆茨溪畔享親水之樂
蘆茨溪,全長15.4km,起始於關裏水庫,至江南龍門灣匯入富春江水庫,是富春江一條極為重要的支流。上世紀50年代,著名畫家李可染專門繪有國畫《富春江蘆茨溪》《家家都在畫屏中》,記錄蘆茨溪兩岸美景。
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蘆茨溪流經的蘆茨、茆坪、石舍3個村卻走過一段彎路。
以蘆茨村為代表,因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這裡曾經是“窮得響叮噹”的落後村,按當地老百姓的話説就是“窮得討不到媳婦”。上世紀90年代以前,村裏主要靠砍樹賣木材、燒木炭為生。
“你現在看到對面山上都是綠的,當時哪有這樣成片的樹,都是一棵一棵的,沒樹的地方就是白花花的。”方雲超是土生土長的蘆茨村人,回憶以往,深深感慨:“成天燒炭,空氣肯定不好。蘆茨溪裏的水沒有這麼大,裏面還有很多垃圾。”
越窮就越是砍樹,越砍樹就越窮,蘆茨村陷入了惡性迴圈,很多年輕人只好紛紛遠走他鄉,外出打工。
雖然走了彎路,吃了苦頭,令人欣喜的是,上世紀90年代末,富春江鎮從砍樹燒炭的陣痛中走出來,鎮村兩級啟動封山育林。隨後,結合桐廬縣的“五水共治”工作,富春江鎮把重點放在保護蘆茨溪的一灣碧水,村民們踏出致富路的關鍵一步。
“富春江鎮在桐廬縣建設首個‘污水零直排區’示範鎮。”杭州市生態環境局桐廬分局黨組成員、縣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專職副隊長葛丹介紹,富春江鎮率先出臺了“污水零直排區”建設行動方案,近三年已投資2700多萬元,率先開展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實施項目100多個,實施截污納管工程,蘆茨村生活污水零直排,無入河排污口,污水處理率達98%。
王雪晴是富春江鎮分管環保、旅遊和民宿工作的副鎮長,也是從生態環境系統選拔出來的年輕幹部。説到蘆茨溪的水質,王雪晴臉上掩飾不住的自豪:“現在的蘆茨溪水體清澈,水質常年維持在Ⅰ至Ⅱ類,是首批浙江省‘美麗河湖’,也是浙江省第一條全域可游泳的河道!”
穿村而過的蘆茨溪清澈見底,成為巨大的天然泳池,引得周邊城市的居民紛紛前來,游泳、划船、騎水上自行車,享受與大自然親密擁抱的樂趣。
曾經偏僻落寞的蘆茨村越來越熱鬧,很多長年在外的打工人被優美的環境和發展的潛力吸引,回村創業。
蘆茨溪畔,陳敏家的民宿古香古色,門口挂著一排紅燈籠,特別顯眼。陳敏給她的民宿起名“畫中閣”,門外山清水秀的景色給了她如在畫中的底氣。
此前,為了生活,陳敏與丈夫一起外出打工,一次回家探親看到家鄉的變化,夫妻倆毅然放棄外地的工作,回村翻蓋老屋,做起了民宿。
“我們把房子造好了,業務根本不用擔心,生意基本就是送到府來的,一到暑期天天爆滿。”陳敏笑嘻嘻地説,“現在客人們吃完飯,都去蘆茨溪裏游泳了。”
王雪晴介紹,蘆茨村目前有80%的村民從事旅遊業,得益於鄉村旅遊業的紅火發展,2021年蘆茨村全境旅遊經營收入達1.36億元,遊客接待量139萬人次,村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7.8萬元。
環境好了,遊客多了,收入增加,本來都是好事,但是記者不免有一點擔心:“這麼多的遊客,污水和垃圾怎麼處理?”
王雪晴胸有成竹地回答:“村裏的所有污水都是納入管網集中處理的,而且我們對污水處理設施進行了美化,外面根本看不出來。”
王雪晴介紹,針對民宿經濟淡旺季人數相差很大的特點,蘆茨村的污水處理設施專門做了兩個處理池,一個平時用,一個旺季的時候打開作為應急池。對於生活垃圾來説,村民們平時在家裏做好垃圾分類,每天有專業的公司到府收集。
葛丹告訴記者,享受了生態經濟的紅利,村民們現在都主動參與生態環保。村裏專門成立了生態基金,民宿業主們會自發給生態基金捐款,用於生態環境治理。“他們把這個基金叫做美麗基金!”
此外,村民們自發地整修河道、養護山林,還通過“美麗庭院家家建”“截污納管戶戶清”“垃圾分類日日凈”等活動,促使蘆茨村實現了從“一時美”向“長期美”的轉變。
王雪晴感慨:“綠水青山真正反哺到老百姓時,不用督促,他們會自發地投入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這就是內生動力。”
“以前洗衣服、洗拖把都在河裏,現在我們都不會去了。”陳敏説著,哈哈笑了。
青龍塢裏品山色之幽
離開水岸,驅車上山,沿著狹窄的山路向上盤旋,人越來越少。
不似水邊民宿擠擠挨挨的煙火氣,山間錯落的院子清幽獨立,遙相呼應,保持著剛剛好的距離。
這片被山溪環繞的幽靜山谷叫青龍塢,是蘆茨村的一個小組。以前因為交通不便,村民們陸續搬離,形成大量“空心房”。
為實現鄉村振興,桐廬縣充分利用青龍塢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將閒置農民住宅轉化為旅遊資源,先後引進眾多知名品牌在此建立高端民宿和文化單元。
這些民宿對原有農民房進行重新整修,外部保持黃墻青瓦,修舊如舊;內部則進行藝術化處理,以輕奢現代風為主,設計感強,沿山谷依次散開,掩隱在鬱鬱蔥蔥的竹林或樹叢中。
“過去的老房子改造成高端民宿後,每間價格一兩千元還要提前預定。”王雪晴説。
循著青石小道向前走,高高低低的青瓦蓋著黃泥墻,錯落有致。走進高處,就來到放語空鄉宿文創綜合體這處網紅打卡點。
整面的玻璃幕墻形成一個畫框,勾勒出遠山的輪廓。書店裏人不少,卻很安靜,很多都市白領帶著老人、孩子專程來到這裡,喝一杯咖啡,翻一本好書,放鬆日常繃緊的神經。
桐廬放語空鄉宿文創綜合體主理人蘇海銳告訴記者,將文化藝術創作與美麗鄉村建設融合在一起,青龍塢已經逐步雕琢成一處鄉野逐夢、歸依自然的高端鄉村藝術文化區。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葛丹介紹,以富春江鎮為代表的桐廬縣去年鄉村旅遊共接待遊客1531萬人次,鄉村旅遊總收入達16.4億元。
始於美景,紅于産業,終在文化。持續改善的生態環境給當地群眾帶來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
蘆茨村的“兩山大道”其實並不大,也不寬,但是當地的村民們喜歡稱它為“大道”。這是村民們對於“兩山”理念樸素的認可,只要秉持“兩山”理念,就一定會走上康莊大道。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鄧曉忠 整理 單佳銘/攝 部分圖片富春江鎮提供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