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客戶端現狀"冰火兩重天" 9成用戶只看一個App

  231個,這是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的數量。1個,這是九成用戶每天打開的新聞客戶端數量。

  231:1的巨大反差背後,是傳統媒體的轉型之路。近日發佈的《中國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發展報告》顯示,剛剛過去的一年中,主流傳統媒體的新聞客戶端數量已達到231個。但從整體來看,新聞客戶端卻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景象:有些下載量超億級規模,有些則剛出生就進入“休眠”,而九成用戶每天只打開一個新聞App。

  太窘:

  千萬級鳳毛麟角

  超七成下載量不過千

  其實傳統媒體的新聞客戶端渴盼的本是“遍地開花”。

  數據顯示,在覆蓋及地域分佈中,全國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地域分佈較集中,主要分佈在沿海經濟發達的省份,如北京、江蘇、上海、浙江、廣東。其中,北京、廣東、江蘇三地分別以26個、25個、15個,位列全國新聞客戶端三甲。個別傳統媒體發展態勢較好省份,也聚集了較多數量的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如四川、山東、湖南、河南等,數據顯示,諸上省份的新聞客戶端數量佔全國新聞客戶端總數一半以上。

  值得欣喜的是,傳統媒體的新聞客戶端在受眾中産生了一定的影響。截至2015年年底,傳統主流媒體新聞客戶端在360手機助手、N多市場、安智應用等8大應用中的總下載量超過8470萬,平均下載量高達367061次(注:IOS系統沒有公佈下載量,暫不在統計範圍內)。

  但表面繁華的背後是“冰火兩重天”的窘境:下載量進入“千萬量級梯隊”的客戶端鳳毛麟角,大部分客戶端下載量表現平平。

  目前,在231個主流傳統媒體的新聞客戶端中,根據客戶端自身公佈的下載數據,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均接近或超過億級規模,澎湃、浙江新聞達到數千萬。相比之下,下載量達百萬級以上的新聞客戶端數量仍屬絕對少數。下載量達十萬級的新聞客戶端為15個,萬級為38個,而千級以下的新聞客戶端達167個,佔總體比重約為73%。

  由此看出,當前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發展之路尚處於“安營紮寨”的起步階段,儘管一定程度實現了“跑馬圈地”的數量優勢,但在傳播力、影響力、輿論引導力各方面尚未達到頂層設計預期,距離用戶規模化尚有一定距離。

  驚詫:

  九成人只需一個新聞App

  傳統媒體沒找對路

  面對數以百計的新聞客戶端,用戶如何選擇?

  “我不會往手機裏裝太多的App,裝了也看不了並且內容都差不多。何況每天微信訂閱公眾號的文章和朋友圈轉發的文章都看不過來。”上班族小林説。在作者隨機採訪的幾位受眾中,約有超過一半的人每天會打開澎湃和今日頭條,每日打開騰訊、網易、鳳凰等新聞客戶端的用戶也不在少數。

  據市場調研機構Trustdata發佈的《2015年1月至10月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新聞客戶端發展分析報告》顯示,逾九成用戶每日僅打開一款新聞客戶端,7.8%用戶每日打開2款新聞應用,而只有1.2%用戶每天打開2款以上的新聞客戶端。

  在新聞類應用用戶平均打開時長排名中,今日頭條佔據榜首,用戶平均每日打開時長超過40分鐘,遠高於其他新聞客戶端。網易新聞、鳳凰新聞、一點資訊平分秋色,用戶平均每日打開時長在25分鐘左右。

  為什麼受眾更加偏愛網路新媒體客戶端呢?據《中國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發展報告》顯示,當前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用戶整體評分偏低,對用戶的吸引力不足,用戶黏性一般。

  數據顯示,在用戶評分中,評分低於10分的客戶端數量佔比高達61%,即六成以上移動用戶在使用新聞客戶端後給予的評分不足10分。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匡文波認為,對於大多數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來説,並沒有真正找到將傳統媒體優勢與移動客戶端有機耦合、資源共用轉換的途徑。

  支招:

  擺脫大而全

  本地化和個性化創新是良方

  各大傳媒集團發佈獨立的App,想以此作為轉型根據地,然而逆襲突圍戰卻似乎步履維艱。

  對此,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張濤甫認為,現在的新聞客戶端紅海中,陪客太多,贏家終究是少數,多數媒體的新媒體投資是用來交學費的。

  據《中國新聞客戶端發展報告》顯示,國內新聞客戶端發展中面臨産品設計雷同、優質內容乏力、用戶後勁不足、盈利模式模糊等問題。那麼市場同質化怎麼破?如何在井噴式發展中謀求突圍?匡文波認為,進行本地化和個性化的創新或是良方。

  “傳統新聞客戶端要擺脫‘大而全’的想法,立足本地新聞,服務本地用戶,通過提升客戶端的服務功能提升用戶的黏性,進而以服務吸引用戶的關注,從而帶來新聞資訊的傳播。”匡文波建議,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要儘量避免同商業網站新聞客戶端的同質化發展,將自身優勢轉化為産品差異,並且及時調整産品、運營模式。

  來源:北京日報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新聞客戶端現狀"冰火兩重天" 9成用戶只看一個App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