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網際網路+” 浙江傳統行業“再放異彩”

330503-140312205G79.jpg

  春雷乍起,春雨如注,這個時節,莫過於田間的那一抹綠最為新鮮,新茶也總是能成為這一季的寵愛。當傳統採茶制茶公益遇上“網際網路+”後,會産生怎樣的火花?與此同時,已然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了的其他手工藝製作、傳承搭上“網際網路+”的快車之後,又會有什麼變化呢?浙江各地都在摸索前行,杭州的茶葉和溫州的“非遺”文化就有了不少成功案例。

  網上打通市場供需

  即使是在天價茶出現前,人們買茶也並不便宜。為什麼不讓消費者買茶更實惠更簡單呢?有什麼方法可以縮減渠道鏈條?如何能讓更多的人喝上更多的健康好茶?網際網路!

  那時,淘寶才剛剛建立三四年,在眾人眼中,網際網路做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這是風險,也是機遇!“直接通過網路,這樣的話最快捷最簡便。我們縮減了其中的交易鏈,消費者買東西也不貴,我們做茶生意也保證品質。”

  就這樣,2006年剛剛大學畢業的李曉軍果斷來到杭州創業。從改變茶葉漲價無序的現狀出發,直接與茶葉原産地茶農合作,削減利益鏈,加上網路店舖低成本的特性,減少茶葉流通過程中無意義的漲價,讓茶葉回歸大眾、親民化。

  藝福堂2008年註冊公司後不久,就組建了一支由茶學、藥學碩博士生為主力的研發隊伍,先後建立産品研發中心、多個綜合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配備了高尖端實驗設備。藝福堂為了讓顧客購物便利,打造了個性化茶生活超市,配置了專業客服。

  “我們未來希望能夠通過把線下茶農以網際網路的方式聚合起來,建立起能夠在市場上産生國際競爭力的茶葉體系。”這是李曉軍的打算。

15-12051316322M63.jpg

  網上構建服務平臺

  溫州是書畫名城、百工之鄉,全市擁有市級以上“非遺”923項,這些文化資源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剛剛結束的2016溫州時尚文博會上,作者發現多位溫州青年正借助科技手段優化升級“非遺”産品,並利用網際網路加快“非遺”文化的傳播推廣。另外,他們正尋求資本對接,探索“非遺”産業化發展新模式。

  “‘民間’公眾平臺今年1月1日上線,這周將完成改版,APP安卓版、IOS版計劃于6月初上線開放交易。”溫州好玩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張瀟透露。“民間”是一款C2C服務平臺,將匯集民間高手,實現創意産品線上銷售和技藝交流,還將配套開展培訓、傳承、技藝傳播等延伸功能,致力於推動非遺項目傳播傳承。

  “這不但能實現文化傳承,也形成了手工藝愛好者便捷精準的服務圈、交流圈,併為他們拜師學藝打開了全球化的通道。青年手藝者可以將自己的作品進行線上預訂、拍賣、傳統藝術現代化再設計、再加工等方面的服務。通過網際網路化、全球化,實現傳統技藝與現代生産、現代生活的融合。”張瀟説,在美國就有一個線上銷售手工藝品的知名網站Etsy,去年4月份在納斯達克上市,而“民間”的目標就是成為中國Etsy。

  目前“民間”已經和200多名手藝人達成合作,4月份開始,該平臺將組織溫州的手工藝品在全國20多所高校巡展,為本土的傳統文化走出去鋪路。網際網路打破了傳統媒介的局限性,“民間”APP作為非遺傳承、手工藝傳承的全新的載體,能讓手藝人的作品得到更充分地展示;于用戶又提供了視覺享受、文化享受,只用發張圖,就能找到想購買的創意作品。網際網路讓傳統工藝與用戶需求有了互動連接,有助於“非遺”走得更遠。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借力“網際網路+” 浙江傳統行業“再放異彩”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