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舟山 新聞詳情 A- A+
海島鄉村 逐浪藍海 “千萬工程”描繪舟山和美鄉村新畫卷
發佈時間:2023-10-11 10:14:26    

   金秋十月,漫步美麗鄉村,小橋流水;夕陽余暉下,風景更顯嫵媚高雅,令人神往。

  “千島之城”舟山,280個海島鄉村依託海洋海島資源,在深化推進“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中,振興發展不斷迭代突破、逐浪前行。

  全域環境整治,一個個“邋遢村”華麗變身“潔美村”;人人參與管理,一個個漁農村基層治理體系迭代升級;迷人風景催生新業態,一片片“美麗風景”化為“美麗經濟”。

  乘海風,踏海浪。如今,海島鄉村行駛在鄉村振興的新航道上,在多年實施“千萬工程”成效的基礎上,共同形成“千村引領、萬村振興、全域共富、城鄉和美”的新局面。

  美麗蝶變 和諧宜居

  車子下舟岱大橋駛入岱山城區,再往北行駛約10分鐘拐入東興中路,連片的黛瓦白墻民居映入眼簾,這便是岱山縣岱東鎮涂口村,一派和諧宜居的美好景象。

  走到近前,只見巷弄乾淨整潔,連路邊溪水潺潺的溝渠也清澈見底。一個個院落、一幢幢房屋推窗見綠、出門即景。

  在“上船跳”區域86號附近,只見一旁的大片農田整整齊齊。“以前這裡有70多個旱廁、露天糞缸,每次經過總會聞到陣陣異味。”涂口村村委委員韓善益説,整治之初比較困難,村民覺得拆了糞缸不方便種菜。村幹部一趟趟走訪村民談利弊、話發展,一一消除了村民疑慮。現在取而代之的是3個移動公廁,環保又乾淨。

  像這樣美麗蝶變的鄉村,在舟山隨處可見。

  乾淨整潔的環境、風格鮮明的民宿、熱情淳樸的村民……行走在朱家尖樟州村的村道上,整潔宜人的村容村貌儼然成為一道亮麗風景。

  近年來,樟州村全面升級改造了村內自來水管道、污水處理、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先後修復了古建築、古民居及古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由“臟亂差”到“潔凈美”,涂口村和樟州村的華麗轉身,都受益於“千萬工程”。它們,也是舟山市百千鄉村巨變的一個縮影。

  20年來,舟山持續強力推進漁農村環境全域整治提升行動,實施農田綜合整治、水生態品質修復提升、美麗城鎮建設等工程,開展農村廁所、污水、生活垃圾三大革命,鄉村的水更清、天更藍。

  一組組數據,是最好的詮釋——

  截至6月底,舟山市漁農村生活污水標準化運維處理設施已有530個,全市行政村覆蓋率達74.08%,出水水質達標率達96.81%;

  全市280個漁農村實現生活垃圾分類行政村全覆蓋,生活垃圾實現零增長、零填埋,無害化處理率和資源化利用率均達到100%;

  全市已建成鄉村標準公廁877座,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9.98%;

  農村公路優良率基本實現城鄉同質水準;86座住人海島基本解決供水問題;漁農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實現度居於全省前列……

  舟山已累計創建省級新時代美麗鄉村達標村252個、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84個、示範鄉鎮32個,並在全省率先實現美麗鄉村創建全域化。

  社會治理 鄉風文明

  舟山美麗鄉村建設的“密碼”,在於鄉村基礎設施的日新月異,更在於漁農村基層治理體系的迭代升級。

  縱觀千島大地,在各個漁區,網格員、“東海漁嫂”全情投入文明城市創建、環境衛生整治等工作,撐起了漁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半邊天。

  登上東海之濱的普陀螞蟻島,沿路而行,只見農家庭院乾淨整潔,海邊廣場歡聲笑語。為提升服務品質和治理精度,去年初螞蟻島把原來的3個大網格細化為35個微網格,為群眾宣傳政策、調解矛盾、排查隱患等。

  每逢週四,一簇簇紅馬甲、迷彩服,奔走在嵊泗縣黃龍鄉各村的網格街巷、田間地頭,或進行環衛整治,或聽民聲察民情……從2018年10月起至今,黃龍鄉一直堅持著“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形成的“逢四入格”工作機制。鄉里還將“逢四入格”等寫入村規民約,村民群眾從“袖手看”向“動手幹”轉變,長效守護美麗家園。

  在定海區馬岙街道馬岙村的弄堂小巷裏,一處處公共掃帚擺放點,成為這裡一道獨特的風景。前些年,馬岙村村民自發組織在該村林氏祠堂一側放置了公共掃帚,每家每戶空閒時就將村道打掃得乾乾淨淨。這一掃,不僅“掃”出了馬岙村的新面貌,也“掃”出了文明鄉風,最終形成了“道乾淨,大家事,一起掃”通俗易懂的微民約。

  在岱山縣小長涂島上,有這麼一位群眾口中的“好阿姐”,她走街串巷幫扶留守老人,積極組建漁嫂文化宣傳隊,傾心傾力助漁嫂創業致富,她就是新鄉賢、長涂鎮金銀漁嫂協會會長胡松素。協會成立5年多來,她充分發揮新鄉賢帶頭作用,和隊員攜手,與島上的空巢老人進行銀齡互助結對。協會還聚焦燈光圍網、帆漲網和流刺網等作業漁船漁用廢電池消耗數量大、丟棄海洋污染嚴重的突出問題,通過優惠的價格以舊換新和以補代獎的方式,讓船老大將廢棄電池帶回岸上,保護海洋環境。

  和美鄉村,幸福同行。

  在舟山基層一線,依託鄉賢理事會、道德點評臺、百姓議事團等載體,一條條維繫鄉情、和睦鄰里的精神紐帶,讓村規民約不是簡單的行政村全覆蓋,更是入心入耳。

  行走鄉野,帶著鄉土氣息的漁農村文化禮堂從少到多、從點到面,已成為當地的精神文化地標,開展文藝演出、主題宣傳……文明鄉風吹進村民心田。

  美好風景 美麗圖景

  海島鄉村不僅有山海美景,更有底蘊深厚的文化資源。美麗宜居的海島鄉村,好生態好文化催生了新業態,孕育出美麗經濟。

  沿著青石板路走進定海區小沙街道廟橋村三毛文化公園,只見作家三毛的銅像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連片花海搖曳生姿;走出三毛書屋,轉角又與咖啡館不期而遇;漫步街巷,目之所及是一幅幅詩意的墻畫,訴説著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

  廟橋村是作家三毛的祖籍地。近年來,小沙街道深入挖掘三毛文化元素,持續精耕三毛文化IP,不斷推動“三毛文化村”項目建設,讓美麗鄉愁在這裡觸手可及。近3年來,該村年均遊客量近30萬人次。“這幾年,村裏文化氛圍越來越濃厚,家門口就業機會也越來越多。”在三毛書屋工作的村民趙金英説。

  和廟橋村一樣,越來越多的島城鄉村不斷放大自身資源稟賦優勢,探索研學基地、農文旅融合、共富産業等各條發展路徑,衍生出綠色低碳、運動健康、文化創意等諸多新業態,鄉村産業鏈條持續延伸。

  定海區新建村就是其中一抹靚麗的“綠色”。村裏的“大樂之野”民宿9號樓有個“屋讓樹”的美談,2019年,以此為代表的“凈零碳”鄉村“舟山經驗”獲聯合國人居署點讚。目前,該村年旅遊人數超過40萬人次,經濟總收入6800萬元,村民每人平均收入超4萬元。

  嵊泗縣田岙村,平房變小樓,泥地變花園,一幅幅民房外墻上的漁民畫色彩艷麗。昔日無人問津的“爛田岙”,成了名副其實的“金田岙”。200多戶漁家民宿年均接待遊客近10萬人次,僅旅遊收入已近2500萬元,打響了“東海漁村”美麗海島精品村落的名號。

  登上民宿露臺,窗外是碧海藍天,看雲浪翻涌;庭院是草木花果,賞四時風景。海島鄉村遊的興起讓岱山縣衢山鎮涼峙村的海島姑娘鄭佩佩回鄉開起了民宿。她説自己的民宿主打“小而精”精品路線,在遊客沉醉於美景時,也能感受到民宿的貼心服務。

  漫步普陀區展茅街道黃楊尖村路下徐,白墻黑瓦間,藏著一座座時尚咖啡廳、甜品屋,其中不少都是抖音、小紅書等平臺上被眾多網友“種草”的寶藏店舖。村裏定期舉辦的“路下市集”,吸引島城時尚青年爭相前來“趕集”。據展茅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路下市集”解決了大批應季農特産品的銷路問題,參與市集的村民,戶均月收入能增加1000至2000元。新業態集聚的人流,帶動民宿、餐飲收入大幅增加,現在村裏商業收益,每年已經超過1300萬元。

  好風景帶來好圖景。據統計,2022年舟山市漁農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總量達8.09億元,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村達71%。2022年,全市漁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45924元,比2003年增長約8.2倍;全市漁農業總産值306億元,比2003年增長4倍多。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鄭元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