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共同富裕 新聞詳情 A- A+
“浙有善育”讓“山裏娃”在家門口上幼兒園
發佈時間:2022-05-19 07:30:54    

   “我們家小羽去年讀上村裏幼兒園的‘混齡班’啦。就在家門口,條件和縣城的差不多,還是公辦的。”説起自家小兒子上學的事,慶元縣竹口鎮新窯村村民吳學媯很有感觸,“我大兒子讀幼兒園的時候,村裏只有簡陋的民辦幼兒園……”兩個兒子讀幼兒園的不同經歷,讓她體會到了農村學前教育的變化。

  補齊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短板,打造覆蓋城鄉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是我省探索實現更高水準“幼有所育”新路徑的發力點之一。省教育廳基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省已連續實施三輪學前教育發展行動計劃,推進學前教育補短提質,滿足人民群眾對“上好園”的期盼。以我省農村學前教育補短板改革試點縣慶元為例,該縣將在2022年年底前新增990個學位,使公辦園在園幼兒比例提升至60%,讓更多偏遠鄉鎮的孩子體會到在“家門口”上幼兒園的便利。

  “浙有善育”正向更高標準的“幼有所育”目標而努力。學前教育基礎相對薄弱的溫州,已先行一步探索幼兒園托位拓展。樂清市柳市鎮象東幼兒園園長李淑丹説:“2015年前,柳市鎮一家公辦幼兒園都沒有。作為鎮上的第一家公辦幼兒園,我們一度需要搖號入學。如今,鎮上有4家公辦幼兒園,可以基本滿足周邊村社適齡兒童的入園需求。去年,我們在樂清市教育局和衛健委共同支援下,又新增了35個托位。”記者從省衛生健康委了解到,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已備案托育機構3196家,佔全國備案總數四分之一;每千人口托位數2.9個,居全國第二。

  浙江正在凝聚起共同推進“浙有善育”體系建設的強大合力——2021年11月25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修改《浙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修改後的《條例》延長了産假,增設了育兒假和獨生子女陪護父母假;省衛生健康委根據0至3歲嬰幼兒生長髮育特點,率先提出“醫育結合”的托育服務理念,並在鄉鎮啟動“醫防護”三位一體兒童健康服務創新試點;省建設廳在未來社區指標體系中,明確了“配建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托育機構和社區照護驛站,要求設施完備,安防監控設備全覆蓋”;省風貌辦深化研究社區托育服務設施的配置方案,為社區多樣化落實托育服務設施提供支撐……

  數字化,也在不斷助力“浙有善育”。在浙江省中醫院錢塘院區,正在給新生兒辦理出生證的王女士享受到了我省“出生一件事”改革帶來的便利。她打開“浙裏辦”手機客戶端,在對應專區提交身份證、結婚證等電子資料,夫妻雙方簽字確認後,很快就在“出生一件事”聯辦窗口順利拿到了證件。同時,她還替新生兒辦理了醫保、戶口等事項。數字賦能,讓托育機構實現多部門嬰幼兒照護數據共用,實現家長“托育一件事”聯辦。據悉,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浙有善育”智慧系統建設,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列入托育數字化服務先行建設省。

  下一步,我省將以構建新型婚育文化和完善“生育政策、公共服務和數字支撐”三大體系為突破性抓手,凝心聚力推進“浙有善育”體系建設。從“普惠可及”到努力實現“優質共用”,以新型婚育文化基本形成、優生服務人人享有、安心托育方便可及、學前教育城鄉基本同標為目標,“浙有善育”正勾勒出更加美好的藍圖。

來源: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