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麗水 新聞詳情 A- A+
縉雲縣委書記王正飛:爭當“創變者” 勇闖山區發展新路
發佈時間:2023-11-20 08:19:46    

   11月10日,浙江省創新深化大會召開,縉雲縣再奪2022年度“科技創新鼎”。談及“奪鼎”,縉雲縣委書記王正飛心潮澎湃,“作為加快發展地區,必須要有爭先的信心和決心,‘科技創新鼎’見證著我們過去創新創造的能力,也激勵和鞭策我們,以更大的力度更創新的思維來推動縉雲的發展。”

  近日,浙報集團、潮新聞啟動“潮涌之江·對話縣委書記”大型融媒體訪談活動。圍繞山區縣創新發展、文化傳承與弘揚、鄉愁富民與共同富裕等話題,王正飛與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社長、黨委書記姜軍,解碼山區縣域經濟發展思路,展望縉雲高品質發展藍圖。

訪談現場。戴利強 攝

  有一種力量,叫創新

  今年5月,山區小縣,迎來“高光時刻”。縉雲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神農鼎,實現了大禹鼎、平安鼎、科技創新鼎、浙江製造天工鼎、神農鼎“大滿貫”。

  如何跨越關山的阻隔,衝破區域的溝壑,衝破思維的邊界?這是山區縣普遍面臨的發展之問。縉雲用“五鼎”,作出了鏗鏘有力的回應。

  “縉雲拿下五個鼎,實現‘鼎鼎’有名,代表的是縣域綜合發展的成效和品質。”王正飛在訪談中説,欠發達地區要加快發展,只有比別人跑得更快。而創新,是山區加速奔跑的源動力。

  回溯上世紀八十年代,縉雲以鋸床和特色機械裝備産業為原點,以深耕科技創新領域為支點,成功打造中國鋸床之都。縉雲製造的鋸床,已佔據了國內七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縉雲縣新區全貌。縉雲縣委宣傳部供圖

  步入新時代,如何在創新中求變革?山區縣亦有破解之道。

  縉雲將工業作為創新的主戰場,拿出力度空前的科技新政和産業創新基金,超前佈局縣內縣外兩個“3+N”創新動力體系。縣內,以中心城區、麗縉高新區和麗水高新區3個科創平臺為牽引;縣外,以杭州、上海、深圳3個科創飛地為跳板,搭建起“招引、落地、培育、産出”全生命週期項目服務機制,集聚起各類高端人才和創新要素,探索生態工業發展新模式。

  放眼縉雲的産業版圖,已形成了機械裝備、短途交通、智慧家電、健康醫療等四大主導産業,規上工業總産值突破400億元。242家自營出口企業與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直接經貿往來,培育了天喜廚電等本土企業,孵化了臻泰能源等新興科技企業,引進了德國肖特等世界一流企業,實際利用外資實現翻番。

縉雲麗縉高新區。縉雲縣委宣傳部供圖

  連日來,麗縉高新區,德國肖特集團投資的中硼硅棕色玻管産線正加速運轉,一批批菲奧來®B10棕色玻管實現量産,這是肖特首次將玻璃熔煉核心技術引入中國。2012年以來,德國肖特集團三度投資縉雲,縉雲,成了肖特集團最大的海外投資地。

  王正飛在對話中提到一組數據:縣本級財政科技撥款從2018年的0.42億元上升至2022年的1.89億元,年均增長達45.65%。

  數據背後,是創變的決心。縉雲在全省率先開展企業“創新論英雄”,建立起五個層級全域輻射的企業自主創新研發體系,讓企業唱“主角”。全縣2500多家企業,你追我趕,不僅“比規模、比利潤”,更是 “比設備、比研發”。

  日前召開的全省創新深化大會上,一家浙企的身影再度亮相:浙江金馬遜智慧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二度獲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公司2003年成立後,幹的就是一件事,一門心思開展精密導管成形技術及成形設備的研發攻關,突破多項行業共性技術難題。”談及發展,公司董事長林偉明不禁感慨。

  山區的發展,絕不止步於此。王正飛坦言,“在製造業的品質化、高端化、智慧化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有一道光芒,叫文化

  演播廳訪談現場,一幅剪紙作品頗為“打眼”,跟傳統剪紙不同,既不用紅色紙張,也不是簡易的單層結構,7層的彩色剪紙上,層巒疊嶂的鼎湖峰躍然眼底。

  “鼎湖峰,是縉雲的符號,也是黃帝文化的標誌。”王正飛説,“去年,黃帝文化寫入了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剛剛召開的省委全會上,再一次把黃帝文化作為浙江省委要打造的文化標識之一,寫到了《決定》當中去,既給了縉雲信心,也賦予了縉雲更大的使命和責任。”

  創新因子潮涌的山區縣,洋溢著“工業風”,也流淌著“文化味”。縉雲,是全國唯一以軒轅黃帝名號命名的縣,縉雲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始於東晉、興于唐宋元、延綿至今,成為浙江省唯一經批准的由省政府主辦的祭祀類節慶活動。

  10月23日,鼎湖峰下,祭祀大院,再次響起了熟悉的鐘聲,與雄渾的鼓聲相合,回蕩山間。癸卯(2023)年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凝聚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也讓黃帝文化有了全新演繹。

  癸卯(2023)年仙都黃帝祭典活動現場。通訊員  雷寧  攝

  在新時代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大命題下,如何對祭祀黃帝文化再作創新,推動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王正飛看來,要把仙都黃帝祭典作為打造現代文明重要的平臺和載體來推動。

  縉雲正大力實施傳承和弘揚黃帝文化解碼、精品、浸潤、展示、傳播、轉化、數智、築基等“八大工程”,與全國各地11家單位結成黃帝文化聯盟,註冊成立黃帝文化書院,更大格局推動黃帝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黃帝文化融入城市基建,雕塑、繪畫等各類文化標識,讓街頭巷尾處處流淌著文化底蘊;黃帝文化融入文旅業態,“黃帝養生遊”、“黃帝文化遊”等康養、研學線路,讓傳統文化有了具象化路徑;黃帝文化融入特色産業,讓軒轅黃茶、軒轅黃酒、縉雲爽面、黃帝文化康養産品等走俏市場,越來越多的企業和項目在縉雲集聚。

  黃帝文化浸潤的山城,已悄然變了模樣。

  有一抹亮色,叫五彩

  今年6月,縉雲縣壺鎮鎮聯豐村黨總支書記樓幹強作為全國唯一一個村支書代表,登上第十七屆中國——東盟社會發展與減貧論壇,講述中國農村在鄉村振興戰略和“千萬工程”帶動下的蝶變故事。

  10分鐘的演講裏,樓幹強用一個個小故事,回溯了聯豐村從環境整治到發展美麗經濟的歷程,分享鄉村建設與發展的“活真經”,贏得了各國嘉賓的點讚。

  “第一步變乾淨,第二步變漂亮,第三步有特色。”樓幹強在發言中説,六年時間裏,通過全村人的努力,聯豐村從“臟亂差村”變成了有名的“花園鄉村”,從六年前集體欠債100多萬的後進村變成了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百萬元的“富裕村”。2022年,全村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超過8萬元,約是全國的4倍。

  如今,步入村子,幢幢房屋整潔靚麗,家家戶戶門前花果香、屋後樹成行,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褪去陳舊雜亂面貌後,煥發生機的聯豐村,是縉雲協調處理鄉愁富民與共同富裕之間這對關係中的生動掠影。“千萬工程”20年,縉雲全縣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從2002年的3.97 縮小到2022年的1.89。

縉雲黃茶基地。縉雲縣委宣傳部供圖

  城鄉之間,還躍動著別樣色彩。“燒餅、茭白、黃茶、楊梅、梅幹菜的顏色,構成了五彩農業的底色。”王正飛説,以“五彩農業”為代表的鄉愁富民産業,就是農民身邊實實在在的就業,也是老百姓腰包鼓起來的産業。

  王正飛口中的“五彩農業”具體指的是,“兩黃”縉雲燒餅、縉雲黃茶;“兩白”茭白、縉雲爽面;“一紅”楊梅;“一灰”縉雲麻鴨;“一黑”梅幹菜。這些再普通不過的鄉野土貨,構成了“五彩”的共富譜係,創出了76億元的全産業鏈總産值。

縉雲土爽面。縉雲縣委宣傳部供圖

  以梅幹菜為核的縉雲燒餅産業,年産值從2013年的2.3億元攀升至2022年的30.2億元,帶動從業人員超4萬人;“茭白—麻鴨共生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累計實施茭鴨共生面積超10萬畝次,核心保護區畝産值逾3萬元;縉雲黃茶規模化種植面積1.35萬畝,産值超1億元……一條有“鄉土味、鄉親味、鄉愁味”的共同富裕新路子愈走愈寬。

  農業在增色、文化在提質、産業在變革,縉雲,這片15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時刻涌動著的,是變化。“加快發展地區,始終自我加壓,永不停歇!”正如王正飛所説,新一代創變者,正在縣域發展新路上留下新腳印。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 鄔敏 葉錦霞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