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下午,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産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閉幕。
“貨帶少了!”自11月16日長三角文博會開幕以來,諸如此類的感嘆不斷在會場響起。據初步統計,展會全程吸引約15萬人次參與。
闊別三年再次開展的長三角文博會,讓參展者看到長三角文化産業強勁復蘇帶來的諸多想像空間。
而更多的目光正在投向這場文化盛會。作為三省一市共同推動長三角文化産業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實踐,長三角文博會被不少地方政府、企業視為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要“風向標”。透過熱鬧的會場,記者探尋新變化和信號。
老朋友擦出新火花
手捧嘉興的“碎銀幾兩”奶茶和熱騰騰的縉雲燒餅,欣賞一場地道的安徽黃梅戲《鐵弓緣》,不遠處還有身著旗袍、馬褂的演員演唱蘇州評彈《蘇州好風光》……穿行在會場,不同地域文化交融的場景隨處可見。
“人氣比預想的還要旺。”舟山荷月文化的負責人胡悅是長三角文博會的老朋友,2020年的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她就曾參展,並拿到過百萬元的訂單。今年,她不僅拿到200多萬元的訂單、幾乎賣空帶來的展品,還達成幾個合作銷售的意向。“下訂單的有來自上海、安徽、江蘇的企業,也有我們浙江省內的企業。”胡悅説,自己一直在探尋更多元的産品需求。這些來自不同省份的訂單,讓她的公司拓寬了“朋友圈”,有了更多了解外部需求的寶貴機會。
老朋友們也在這裡擦出新火花。來自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首次在長三角文博會設立聯合展區,共同亮相。除了上海基地是國內首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外,杭州和南京基地都是5個月前剛掛牌的“新生”。“我們期待能形成1+1+1>3的效應,通過協同合作、共建共用,為服務對象提供長三角‘高定式’的服務,推動更多企業文化出海。”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杭州)展區負責人金威説,在新一批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榜單上,長三角基地數量佔全國四分之一。以長三角文博會為起點,這個新共同體的故事剛剛開始。
科技賦能成重頭戲
在江蘇展館的“大運河元宇宙空間”,參觀者輕撥船舵,“船頭”激起朵朵浪花,大運河沿岸杭州拱宸橋、無錫清名橋、揚州瘦西湖等地的四時美景撲面而來;再走幾步,良渚文化中的玉琮,正通過獨特的3D裸眼設計裝置,帶來亦真亦幻的視覺享受。
在本屆長三角文博會上,元宇宙、裸眼3D等科技手段成為重頭戲,通過與傳統文化“雙向奔赴”,讓參觀者仿佛在現實與歷史中來回穿越。
除了全方位地展示過去和現在,數字技術還能復原過去文明,並加注新的想像與創意。
在安徽展館,合肥達樸匯聯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元宇宙全息艙裏被“復活”的歷史文化名人吸引大批參觀者拍照。在江蘇展館,早已毀於戰火的南京明代大報恩寺琉璃寶塔,也通過數字孿生等技術“來”到文博會現場。
“我們根據相關文獻、古籍、考古遺址挖掘的琉璃構件等內容,請專家進行討論研判,最後通過數字孿生技術,以微米級高精度在數字世界還原琉璃寶塔。”江蘇展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項技術可以廣泛運用於類似已被毀的文物復原上。
這些因科技而夢幻聯動的項目背後,是長三角文化産業脈動逐漸成勢。前幾天的開幕式上,浙江、上海、江蘇、安徽三省一市聯合發佈的《2023長三角文化産業發展藍皮書》顯示,綜合多項指標佔全國的比重分析,長三角地區在文化産業的科技創新和産業高品質發展方面的地位和貢獻度較高,對全國文化産業的進步和發展都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朋友圈擴容謀大計
作為第一個以世界級大城市群文化産業發展為核心內容的文博會,經過三屆舉辦、五年發展,長三角文博會已成為在長三角甚至更大範圍內推動文化資源優化配置、文化市場相融相通的大平臺。
本屆文博會,主辦方以多域聯動的方式,邀請雲南、江西、貴州、四川、湖南、河北、內蒙古、甘肅等地參展。其中多數省份來自長江經濟帶,充分發揮長三角文化産業對長江經濟帶沿線省份的龍頭帶動作用。
參展的各個省份都鉚足了勁。貴州省在展館最醒目處打出標語“多彩公園省,情牽長三角”。雲南省組織“送你一朵勿忘我,留住雲南慢生活”活動,為來到雲南展館的觀眾提供一萬枝來自雲南的勿忘我鮮花。
旗下有知名文創街區的江西景德鎮陶溪川文創運營有限公司帶著自有品牌的陶瓷日用文創産品亮相長三角文博會後,已獲得不少來自上海、浙江、江蘇、雲南等地客戶的合作意向。“不少人知道陶溪川文創街區,但經過這次文博會才了解到我們還生産陶瓷文創類産品。”陶溪川展位負責人羅經理説,這是在長三角交朋友的好機會。
組織24家優秀文化企業、500余種精品文化産品參展的內蒙古展團,也同樣帶著“擴大朋友圈”的期待。“一方面是把內蒙古優秀的文化、豐富的資源帶到長三角,另一方面也希望把長三角的投資商帶回去,加強協作互助。”內蒙古展館負責人段磊表示。
以“文”會友、以“博”相融。“朋友圈”越來越大的長三角文博會,正在為中國文化産業發展注入更多新動能。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紀馭亞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