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金華 新聞詳情 A- A+
把更多永康元素融入風箏技藝 風箏達人自製110米長巨型風箏
發佈時間:2023-10-20 10:00:16    

   看到百米長的巨型風箏在天上飛是什麼感覺?10月19日,永康風箏達人陳慶峰告訴記者,他和朋友徐興榮自製的110米長龍形風箏,終於飛上了天。

  巨型風箏展現永康特色

  陳慶峰今年44歲,從小就喜歡風箏。去年2月,他偶然加入一個全國風箏群,除了能跟全國各地的風箏愛好者一起交流,還了解到全國各地的風箏文化,也買回很多巨型風箏。

  這些風箏大多來自山東,已有近百個。有30平方米大的蝌蚪風箏、50米長的帶魚風箏、21米長的鰩魚風箏、12米長的嫦娥風箏等,這些巨型風箏價格不菲。他説,21米長的鰩魚風箏,一個價格就要6000元。

  既然對風箏這麼感興趣,為何不自己做?還可以加入一些永康元素。於是,陳慶峰就和朋友徐興榮開始琢磨做巨型風箏。巨型風箏肯定跟小風箏不一樣,他們最先挑戰88米長的龍形風箏。

  為了讓風箏更結實,陳慶峰選用雨傘布做材料,既防水,又不容易破。橫桿採用的是碳鋼,不僅輕,且韌性好,而腰片和龍頭都要手工製作。他們完成龍身的製作後,為使龍頭更好貼合永康傳統民俗,還專門找了永康一位做龍燈的師傅,讓其做了一個嘴和眼珠都能動的龍頭,飛上天后,更逼真好看。

  耗時一個半月,這個88米長的龍形風箏終於做好,且試飛成功。兩人決定再接再厲,挑戰110米長、印有“騰飛永康”的龍形風箏。

  想把傳承與創新更好融合

  有之前的基礎,這個巨型風箏看似做起來會省力一些,其實不然,光由168片腰片做成的龍身就需要四五十個小時的製作。陳慶峰説,這些腰片都是純手工製作,一個小時只能做三四片。製作完成後,因為風箏上用的線有彈性,還要經過20多天拉直處理才能上天。一個半月後,這個巨型風箏終於完成。試飛時陳慶峰卻發現,風箏能上天,但是飛起來無力,只能重新改造。

  一次次改造後,110米長的龍形風箏終於試飛成功。陳慶峰説,因為風箏太大,運送時他的小車還裝不下。放風箏的最佳季節是春天,可陳慶峰説,只要有風,一年四季都可以。

  風箏加上龍頭總重5公斤,要放上天的,主要是龍身,光是擺龍身就得花費不少時間,起飛時,需要小跑幾步才能把風箏送上天。飛起來後,得兩三個人拽,且一定要戴手套。收風箏時,更需要兩個成年人分別拽兩側腰線,合作完成。一次下來,就累得汗流浹背,但看到這個具有永康特色的巨型風箏成功飛上天,陳慶峰和徐興榮開心不已。

  陳慶峰告訴記者,他還將挑戰120米長的龍形風箏,除了在原來基礎上改變長度,還會融入更多永康元素,他還將嘗試在這個風箏上裝“夜光”裝備。此前,通過學習摸索,他嘗試過給其他稍小型的風箏裝上LED燈,在空中可以維持三四個小時,且可以遙控,很方便。但要在這麼長的龍形風箏上“亮燈”,還要經過更多試驗。

  “希望把更多永康元素融入風箏技藝裏,不僅僅局限于自己熟悉的材料和技法,而是引進新工藝、新技術,把傳承與創新融合在一起。”陳慶峰説,風箏屬於民間藝術,技藝靠傳承。既然自己有興趣,更應該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來源: 金華日報    | 撰稿:吳越悅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