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2022年度錢塘江涌潮科考新聞發佈會在海寧市長安鎮舉行。會上,對本年度錢塘江涌潮科考成果進行了發佈。
2022年度錢塘江涌潮科考活動由浙江省錢塘江流域中心、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中共海寧市委宣傳部指導,浙江省錢塘江涌潮研究會承辦,中國太平洋學會河口海岸研究與管理分會、海寧市長安鎮人民政府、海寧市丁橋鎮人民政府、海寧市黃灣鎮人民政府、央視《地理·中國》欄目等協辦。
本次科考活動於8月29日正式拉開帷幕,12組科考人員在沿江的各個重要點位,對錢塘江涌潮進行了實地勘察,通過涌潮追蹤觀測、涌潮景觀拍攝、岸灘地形觀測、涌潮參數測量,分析錢塘江涌潮景觀的自然演變規律,為錢塘江涌潮景觀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沿江景觀帶和高標準海塘的建設提供依據。
去年8月,在2021錢塘江涌潮科考活動中,首次拍攝到了一種新的潮景——魚鱗潮。而本次科考除對魚鱗潮和其他潮景進行常規考察之外,又增加了尖山交叉潮、碰撞潮的演變,丁橋新倉大缺口對岸折反規律,長安老鹽倉回頭潮高度定量預測研究三個新的重點內容,鹽官夜潮也是本次科考的一大亮點。
經過兩天的科考,發現:
多地涌現魚鱗潮。在新東進閘-嘉紹大橋下游、海寧新倉-舊倉、杭州下沙、杭州五豐島北支均發現了魚鱗潮,尤以嘉紹大橋下游5千米範圍內最為壯觀。
尖山河段涌潮的多樣性——交叉潮,尖山河段江面寬闊,行進至此的水流變緩,泥沙落淤,時常會形成水下淺灘,俗稱“尖山中沙”,中沙將涌潮分成東、南兩股,一般而言,此區域交叉潮可分三種類型,即同向交叉、反向交叉、折返交叉,本次科考發現了後兩種類型的交叉潮,首先在舊倉附近江中形成了反向交叉,而後又在大缺口-新倉一帶交匯形成折返交叉。本次科考初步判斷,當出現反向交叉、折返交叉時,由於涌潮能量的損耗,影響了向上游的動能,可能會導致上游河段的涌潮強度有所減弱;尖山對撞潮,南潮繞過尖山中沙,分成兩股,一股向上游,另一股向下游,向下游(由西向東)這股與東面向上游的東潮相向行進,在舊倉附近相交,形成對撞潮;折返潮,南潮與東潮繞過尖山中沙後産生交叉,東潮繼續向西奔騰,2分30秒後,部分南潮與北岸海塘相撞然後折返轉向對岸。約20分鐘後潮頭折返至對岸錢塘區廿工段,與南岸海塘碰撞後又二度折返回新倉附近,此時江面水位較高,已無明顯潮頭痕跡。
老鹽倉回頭潮變化規律。老鹽倉回頭潮除與鹽官由東向西的一線潮關係密切外,回頭潮還受岸線、潮前水深、潮頭線與老鹽倉大壩交角等共同影響,根據相關研究,潮頭線與老鹽倉大壩交角越大(大壩壩頭到潮時間早于壩根到潮時間,時差越大),則形成的回頭潮就越大,岸邊實測回頭涌潮高度為一線涌潮高度的0.7——1.3倍,回頭潮更陡。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科考首次利用微光夜視相機,記錄下了鹽官夜潮的珍貴瞬間。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柴天明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