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供應鏈金融行業發展迅猛,不僅業務品類越來越多,參與主體也越來越豐富,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産業平臺等紛紛入局,為企業提供保理融資、訂單融資、預付款融資、存貨融資等服務,通過線上化、數字化路徑較大地提升了客戶體驗和服務效率。
技術在進步,業態在發展,但仍有不少企業主表示,供應鏈貸款審批效率慢、業務複雜、操作繁瑣……這就説明,目前還有大量的金融需求未得到充分滿足,供應鏈金融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2020年,《人民銀行等八部門關於規範發展供應鏈金融 支援供應鏈産業鏈穩定迴圈和優化升級的意見》(銀發〔2020〕226號)下發,對供應鏈金融做出詮釋:“指從供應鏈及産業鏈整體出發,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等資訊,在真實交易背景下,構建供應鏈中佔主導地位的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一體化的金融供給體系和風險評估體系,提供系統性的金融解決方案,以快速響應産業鏈上企業的結算、融資、財務管理等綜合需求,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産業鏈各方價值。”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中信銀行擔當國有金融企業使命,認真落實國家政策要求,不斷從“226號文”中按跡尋蹤,分析供應鏈金融“難點”“堵點”現象存在的原因並探索解決方案,持續助力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
供應鏈金融線上化,需要更全面、精準的解決方案
受國內疫情和國外動蕩局勢疊加影響,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企業靠資本擴張帶動的粗放式經營受限,更加聚焦主業實現內生增長,産生了越來越多與企業日常生産經營和供應鏈活動相關的融資需求,這類需求更多的呈現了短週期、高頻的特徵。因此,融資時效成為金融機構重要的競爭力之一,越來越多的供應鏈金融業務轉移到線上,通過數字化手段進行快速、自動授信和放款,幫助企業及時獲得資金融通,這是當前各家金融機構的主要業務創新方向。
與此同時,國家提出了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高度重視供應鏈産業鏈完整穩定,推動經濟良性迴圈和優化佈局,尤其是當前穩住經濟大盤形勢下,供應鏈上、中、下游的整體協同發展具有重大作用。供應鏈作為統一有機整體,需要金融機構圍繞企業資産和資金供給兩端,提供更加全面、精準的解決方案,這是金融機構比較欠缺,應重點研究突破的方向。
抽絲破繭,供應鏈金融當前存在的三大核心問題
目前,供應鏈金融的産品服務更像是煙囪式形態。雖然在流程和技術層面進行了較大改進,但實際是為企業提供一個個單一的産品服務,金融機構沒能站在更加全局和前瞻性的視角對供應鏈産業鏈進行整體診脈,需要對更深層次的業務邏輯進行剖析和重構。
據了解,中信銀行近些年不斷在供應鏈金融業務領域進行深入剖析,從較為抽象的三大核心要素來看,資産、主體、産品各業務要素之間沒有産生聯繫,導致每個業務都比較獨立,這是突破傳統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固有束縛和掣肘的關鍵所在。
各資産之間需要盤活。企業在生産經營中,沉澱了銀票、財票、商票、應收賬款、信用證、存單、存款、理財等大量資産,這是金融機構提供融資的重要依據。但目前企業有應收賬款只能做保理融資或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有存貨只能做存貨融資,不能根據企業經營需要進行統一資産管理和靈活調配使用。
各主體之間缺乏傳導。除了“電子應收賬款憑證”等少量産品外,核心企業信用沒能在上下游企業之間暢通傳導,造成大部分小微企業不能充分依託核心企業信用獲得便捷融資,往往需要提供額外的擔保措施,未能有效緩解小微企業的負擔。
各産品之間彼此獨立。保理、訂單融資、商票保貼、預付款融資、存貨融資等眾多供應鏈金融産品,都有自己的一套流程,企業想獲得融資需要一個個提供資料、申請授信、簽署協議,按不同業務要求操作,流程冗長複雜,無法根據企業融資需求提供即插即用式服務。
為解決以上問題,只有打破各業務要素之間的割裂,才能真正促進供應鏈産業鏈迴圈暢通。
構建供應鏈生態,突破束縛解放生産力
據了解,中信銀行獨闢蹊徑,在業內首創以企業資産池為核心構建供應鏈生態,通過“池”建立橋梁和紐帶,將産品、資産、主體之間的聯繫打通,為企業提供資産管理和綜合融資服務,提升供應鏈産業鏈資源配置效率。
一是打通各個供應鏈金融産品,提供綜合融資。打通資産池與信e鏈、信保理、信保函、信商票、信銀票、信用證、信e融、信e透等線上交易融資産品,向企業客群提供“一個授信”“一次簽約”“一套系統”的一站式綜合融資服務。通過産品嫁接和靈活組合,實現便捷的期限錯配、利率轉換、銀行增信及資産變現,打造全新、卓越的業務體驗。
二是全面支援企業資産入池,讓資産發揮價值。支援企業銀票、財票、商票、應收賬款、國內證、存貨、商票、存單等資産入池,企業根據生産經營需要可靈活進行出入池操作,並且憑藉池內的資産可隨時融資,發揮“企業流動性資産大管家和綜合融資平臺”作用。
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技術的普及運用,資産變得越來越透明和可信,資産入池後的流動性和變現能力大大提升,不僅可在銀行獲得快速融資,也可通過“信流轉”打通多元化的資金渠道,使得不同的風險資源與不同風險偏好的資金進行更加精準的匹配,從而降低産業鏈整體融資成本。
三是創新“集群池”模式,助推企業商業信用傳導。創新研發供應鏈“集群池”,設計了核心企業資産支援、核心企業信用支援、上下游自收自用等多種信用傳導模式,為核心企業和上、下游提供一體化池融資服務,助力産業集群發展;打造多層級、自定義的“集團池”業務模式,契合集團企業加強司庫管理市場趨勢,提供定制化服務。
此外,除了業務邏輯的變革,風控模式也應隨之改變。中信銀行根據供應鏈生態特點制定相匹配的風控體系,制定供應鏈專屬的客戶選擇、準入要求、額度管理模式、審批流程、授權體系等,在主動授信、額度共用與一點融全國等重大方面實現突破,營造有利於創新的風險制度和政策環境,改變“壘大戶、重抵押”的傳統信貸模式,嵌入“場景+數據+財務”的風控邏輯,強化數據應用和交易過程管理,探索更實時、更高頻、更高顆粒度的線上化交易信用管理模式。
以廣大核心客戶為“生態夥伴”,共建生態體系
近期在國務院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後,中信銀行立即制定了《中信銀行落實穩住經濟大盤的29項工作舉措》,加快建設“鏈生態”,圍繞核心企業産業鏈,持續提升對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實現“全風險、全時空、全場景、全客戶”建設目標,全力以赴助力穩住經濟基本盤。
值得一提的是,“供應鏈生態”的打造,將有力拓展中信銀行對實體經濟客群的服務能力,進一步形成對企業優質資産的集聚與管理能力,優化企業的融資體驗與結算獲取能力,構建全線上的表內、表外的綜合融資能力。
踐行初心使命,服務實體經濟,中信銀行有“力度”,更有“溫度”,希望以廣大核心客戶為“生態夥伴”,共建供應鏈生態,幫助企業造血、活血。以開放生態為目標邀請更多金融機構、網際網路平臺、科技公司一起參與其中,共同支援供應鏈産業鏈穩定迴圈和優化升級。
中信銀行表示,將按照創新驅動、需求引領、科學調控的原則,積極響應國家産行業結構調整導向,持續加大對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綠色信貸支援力度,包括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資訊技術、醫療健康、軍工、新能源等。緊密跟隨國家雙碳發展、産業結構調整、區域産業轉移等戰略的方向和實施節奏,科學把握傳統産業進退節奏,集中有限資源支援其産能整合、技術改造、環保升級以及産能跨區域有序轉移等。圍繞雙迴圈新發展格局,大力支援新老基建發展,包括重點區域的重大工程和基建項目、新型城鎮化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市政公共服務等,努力做穩鏈強鏈固鏈的推動者,著力提升長期可持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鐘信/文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