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紅色家風傳承也受到了極大的重視。為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大力弘揚紅色家風,發掘嘉興的紅色意蘊,研究紅色家風的傳承路徑,嘉興南湖學院的紅色“嘉”風探研隊開啟了他們的紅色征程。
紅色“嘉”風探研隊由來自漢語言N211和漢語言N212的六名大學生徐嘉玲、楊澤俊、陳軼妍、汪煜博、徐健、潘暢,以及指導教師潘曉侃、楊燕群老師組成,暑假期間,他們通過走訪嘉興紅色聖地和走進嘉興紅色家庭,探尋嘉興的紅色家風,著眼紅色家風的古今建設,研究紅色家風的傳承路徑。
經過線上網路資料蒐集本團隊初步確定了10個紅色家庭,他們分別是鐵四軍精神發揚人李樹奎、紅船金牌講解員張一、紅船衛士”王會悟之孫女李典、海鹽農業專家王金良、“承先輩遺志,亮鮮紅底色”的袁瑛、投其一身為國的沈鈞儒、感動嘉興2018—2020年度最美人物徐祖福、三代感人教師楊開顏,以及徒手接住桐鄉墜樓女孩的平民英雄沈東、陸曉婷。這些資料的蒐集都讓團隊成員們得以挖掘紅色家風傳承的脈絡,深入探尋紅色家風文化,實為嘆然!經過一番努力,社會實踐期間有幸採訪到了當代幾個紅色家庭。
新四軍⽼戰⼠李樹奎:四“不”家風養正氣
李樹奎老人是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老戰士,帶有上個世紀紅色家庭的深深烙印。採訪中,李樹奎⽼⼈為團隊成員介紹了他們家庭的家⻛:不要做壞事,要做⼈;不惹事;不能佔公家便宜,不能有優待。在這樣的環境下,李樹奎的三個⼉⼥(⼉⼦李恒與⼥⼉ 李莉、李萍)打出⽣起便同他住在⼲部教導⼤隊⾥,唱軍歌,聽軍中故事,⽿濡⽬染之下,他們在紅⾊氛圍中養成了⼀⾝正⽓。在⼦⼥的印象中,⾃⼩,⽗親便對他們要求甚嚴,⾃家孩⼦同別⼈打鬧時從來都是先批評⾃家的, “先揍⼀頓,不許鬧事”是較為深刻的回憶。 甚至解放後,李樹奎依然堅持⾃⼰的原則,清正廉潔。當時⼥⼉想坐⼀下上下班接送的⻋⼦,李樹奎⽴刻反對,稱:“⾃⼰的孩⼦不能夠有特權,不能佔組織的⼀分便宜”。就這樣,他⾃⼰也以⾝作則,騎了⼏⼗年的⾃⾏⻋。 李樹奎的爺爺和父親勤勉善良,李樹奎克⼰奉公、忠誠為國,李樹奎的⼉⼥們正直奉獻,三代子女堅定傳承,堅守四“不”家風,令人敬佩。
紅船講解員張一:守護紅船不畏難
紅船紅調,“話筒”述情。南湖革命紀念館金牌講解員張⼀⼥⼠講述了她們家與紅船結下的深厚情緣:從1984年開始,張⼀的⺟親徐⾦巧便成為了南湖⾰命紀念館的紅船講解員,將整個⻘春都奉獻給了南湖和紅船;張⼀的⽗親張新志更是守護紅船33 年,成為了著名的紅船醫⽣、被評為最美浙江⼈物;⽽如今張⼀⼥⼠在⽗⺟的熏陶和影響下,如願考⼊南湖⾰命紀念館,成為守護⼈第⼆代,繼承了⺟親的⼯作,接⼒守護紅船、講解紅船……來⾃⽗⺟的這份傳承和堅守,給了張⼀巨⼤的動⼒和熱情,促使她也成為了南湖⾰命景區的⼀員,向更多來客介紹和講述紅船故事、紅船精神。
浙江好人沈東、陸曉婷:正氣踏實的大麻鎮青年黨員
説起大麻鎮,想必繞不開徒手接過自樓房跌落的孩童的“浙江好人” 沈東、陸曉婷。
在採訪過程中,隊員了解到,沈東正直、善良的性格也離不開自小家庭的培養,在他小時候,父母就去外地做生意,時常不在他的身邊,在與祖父母和鄰居小孩的相處中他逐漸養成了獨立自主的性格。“我時常和朋友們在夏天釣龍蝦、摸魚,去別的小朋友家裏玩時,經常忘記把書包背回家,最後晚上我只能去他們的家裏把書包拿回來。”這件事情也受到了祖父的批評。另外,祖父母教育他治學勤奮,盡心做事,在採訪中沈東提到,他的祖父雖然年事已高,但仍奔赴在職位第一線,不曾懈怠和停歇。除此,雖然父母陪伴的時間少,但“為人正氣,不惹事,不生是非”的父母教誨令他印象深刻。
陸曉婷也同樣來自一戶普通家庭,家庭溫馨,家風倡導和睦、講求文明、踏實為人。陸曉婷經商的父母堅持誠信經營,可以不賺大錢但必須踏實做生意。談及父母對她的教育,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平時母親總是展現好的一面給孩子,堅持文明言語,並且也嚴格要求她保持語言文明。這一點自陸曉婷的外祖母便如此傳承,“小時候,我在外婆家住得比較多,我外婆家的人都和我接觸得很多,他們在我面前從來沒有過爭吵,也從來不説髒話。”陸曉婷在採訪中表示。
採訪活動結束後,團隊成員一起前往了南湖革命紀念館、嘉興革命烈士陵園等紅色聖地,探尋革命足跡、緬懷革命先烈、感受紅色文化魅力。
紅色家風是永不褪色的“傳家寶”,也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新時代的南湖學子,在紅色家風的探研中見賢思齊,獲益匪淺,在不斷弘揚偉大的建黨精神和紅船精神時,守護紅色根脈,賡續紅色基因,積極承擔大學生應當的社會責任。(圖片由嘉興南湖學院提供)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潘曉侃/文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