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務院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印發《紮實穩住經濟的所有政策措施》,提出“金融機構和大型企業支援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質押等融資,以供應鏈融資和銀企合作支援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中信銀行作為國內最早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商業銀行之一,全力以赴助力穩住經濟基本盤,堅守國有銀行的責任擔當,踐行“交易+ 不止于金融”的理念,以“場景+數據”融資能力為核心,沿著“線上化、平臺化、生態化”的發展方向,循序漸進突破創新,致力於為中小企業提供最優質的供應鏈金融服務。
線上化:緊抓需求變化 線上化産品提升融資時效
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企業産生了越來越多與日常生産經營和供應鏈活動相關的交易性融資需求,這類需求更多的呈現了短週期、高頻的特徵。融資時效成為銀行重要的競爭力之一,越來越多的供應鏈金融業務轉移到線上進行,滿足企業通過企業網銀、手機銀行等電子渠道隨時隨地辦理業務。
據了解,中信銀行早在2019年就開始拓展供應鏈金融線上化佈局。目前,中信銀行供應鏈金融産品均已實現線上化,推出了信e池、信e鏈、信保理、信e採、信商票、信保函、信流轉、信e銷、信e倉等一系列備受市場好評的産品,極大地提升了客戶體驗和融資便利。
一直以來,中信銀行不忘初心,全力支援供應鏈産業鏈穩定升級和國家戰略佈局,精準對接供應鏈實體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生産、流通、交易等各環節的金融需求。數據顯示,2021年中信銀行累計為2.5萬家企業提供9222億元供應鏈融資,融資餘額482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2%。其中,普惠金融、製造業、綠色信貸、戰略新興産業等重點領域的供應鏈貸款餘額超過1200億元,實現翻番式增長。
平臺化:智慧供應鏈平臺 加強鏈條資訊數字化整合
隨著産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各行各業積累了大量數據,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手段的發展使得數據的作用和價值得以充分發揮,在供應鏈中佔主導地位的核心企業、電商公司等對數據的開放態度越來越高。平臺正好可以將各個不同渠道的數據進行連接、整合,解決了傳統供應鏈金融的資訊不對稱及債項信用缺失問題,促進了供應鏈金融由財務風控邏輯向“場景+數據”風控邏輯轉變,從而下沉服務更多中小企業。
中信銀行積極運用平臺思維革新業務模式,成功搭建了智慧供應鏈平臺,通過對核心企業、上下游要素參數分析、抽象化形成符號系統,結合行業、工商、財務、徵信等各類數據,實現對供應鏈整體及單體進行數字化風險識別、産品推薦、行銷商機、智慧預警與處理等。
中信銀行致力於將智慧供應鏈平臺打造成“開放、共用、可信”的全産業鏈金融服務平臺,目前,智慧供應鏈平臺通過區塊鏈、銀企直聯、API、SDK等共用方式,已與近百家産業平臺、電商平臺、供應鏈平臺、政府招投標平臺、藥品交易平臺等對接,有效整合數據資源、形成數據資産、釋放數據價值,2021年平臺共為9370家企業提供311億元綜合融資,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實現零不良。
生態化:優化産業資源配置 搭建供應鏈生態體系
在2020年國家八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規範發展供應鏈金融 支援供應鏈産業鏈穩定迴圈和優化升級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推動供應鏈金融場景化和生態化”。面對這一重大命題,市場主體在場景化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效,深耕招投標、採購、物流、銷售、倉儲等供應鏈場景,推出了相應的産品服務滿足中小企業金融需求。但在生態化方面,尚未真正破題,這也是繼供應鏈金融經歷線上化、平臺化之後,中信銀行迎來的全新發展階段。
另外,在數字經濟時代,萬物俱變,諸多因素助推數字金融與産業融合,數字技術大大提升了銀行服務於企業需求之間的匹配度,並開始從精細化服務向全生命週期跨越升級。中信銀行基於20多年的供應鏈金融經驗,以及已經建成的完備業務體系,在業內首創“以企業資産池為核心構建供應鏈生態”的創新模式,圍繞行業龍頭,通過聚集企業優質資産,將數據、産品與平臺線上上打通,融合表內、外多種融資産品,搭建覆蓋核心企業和上、下游的供應鏈生態體系。
“供應鏈生態”最大的價值在於通過全線上打通整合形成企業資産集聚,解決企業流動性資産的金額錯配、期限錯配、信用錯配和産品錯配難題,提升供應鏈産業鏈資源配置效率。
中信銀行將於近期發佈“交易+2.0”,屆時將詳細展示“供應鏈生態”的建設情況,致力於以資産池為“一個中心”, 廣大核心客戶為“生態夥伴”,共建供應鏈生態,更好地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鐘信/文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