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6的老人以實際行動彰顯出一種大愛,也因此贏得了人們的敬重。
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師範學校退休教師蕭風十多年共捐款89次,初步統計25.7萬元……
“現在能安穩幸福的安度晚年,都是托國家的福,我能做些什麼?那就捐款吧,能幫一點是一點。”這是發自老人內心最樸素的想法。
這些年到底捐了多少?老人記不清。而在海寧市慈善總會的賬目上,一筆一筆,把老人的愛心足跡,記得清清楚楚。
2012年1月,蕭風走進海寧市慈善總會,為困難群眾捐出1000元;2014年1月,蕭風為患白血病的市民捐出2000元;2014年4月,蕭風為四川雅安地震災區捐出2000元……
一生獻給教育事業的他,最關注的還是教育。海寧弄潮兒成長計劃是當地連續辦了14年的大型公益助學行動,老人長期關注這個公益助學行動,並盡了自己的力量捐助。
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對於蕭風老人十幾年間無私奉獻的愛,我們從中領受的不止是感動,更多的是尊敬甚至慚愧。
試想想,一個收入並不高的羸弱的老人居然有著這樣一顆博愛的心,尤其對於可以改變國家民族未來命運的教育及其撐起教育未來的學子們的孜孜不倦的關心,這説到底是因為內心深處一直珍藏的那份良知。
在國家經濟實力越來越強大的今天,民間捐助體現出來的大愛精神,永遠會是一個民族不可丟棄的財富。
這份“財富”不是字面意義的財富,而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遭遇艱難困苦、面臨無盡坎坷時分絕不可缺少的一種精神素養,一種凝結力量。
蕭風老人也只是一個普通的退休教師,收入可數。他願意克勤克儉,每年,有時是每個季度,甚或每個月,都會從自己的退休金裏拿出一部分錢去捐資助學。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
如果非得追溯老人鍥而不捨捐助學子的初衷或者比較深層原因,他説的這句話可以透露出心跡:我們國家發展需要人才,孩子們考上大學不容易,碰到了困難,我們就應該儘自己的能力,幫他們一程。
就這樣樸素,就這樣簡單的邏輯路徑。也正因為老人心裏的這份樸素,使得他心心唸唸,惦記那些需要幫扶一把的人,也讓老人的歲月軌跡和人生境界達到了讓人們敬仰的高度,化為我們這個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鐘嘉平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