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平湖獨山港的中國航太科普館,日前迎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首次在浙江省內展出的“神舟四號”飛船的返回艙。
據了解,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其配置、功能及技術狀態與航太員楊利偉乘坐的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基本一致。2003年1月5日18點28分,“神舟四號”開始向著祖國大地返回,按照設計軌跡,飛船返回艙安全降落在內蒙古中部草原。
如今,這身形壯實卻外表斑駁的“神舟四號”飛船返回艙,已經來到平湖獨山港的中國航太科普館,將在這裡展出三個月的時間,其外表無聲透露著它“鷹擊長空”回歸祖國大地時經過了怎樣的“千錘百煉”,記錄著歸途之艱。
記者電話採訪到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企業文化部原部長王春河,他為我們還原了“神舟四號”飛船的相關情況。
“在載人航太事業上,我們國家雖然起步比較晚,但是我們在技術上還是比較有特點的。”王春河介紹,比如説我國的返回艙可以坐3個人,設有3個座椅。“神舟五號”向浩瀚太空送去了第一位中國“訪客”——楊利偉,那麼“神舟四號”裏帶了什麼“上天”呢?
王春河介紹,我國的載人航太事業發展過程中,先發射了包括“神舟四號”在內的四顆沒有人的無人飛船,“為了做實驗,返回艙裏只有模擬的航太員,重量和身形都與航太員相似,數據和真航太員在太空飛行基本一致。”
根據資料顯示,“神舟四號”時曾帶的這位倣真“船長”,是一位體重70公斤的模擬人,能以航太員的姿態“坐”在飛船座椅上,還可以模擬宇航員在太空生活時的脈搏、心跳、呼吸、飲食和排泄等多種重要生理參數,並隨時受到地面指揮中心的監控。在飛船在軌飛行期間,取得的大量寶貴飛行試驗數據和科學資料,為後續載人航太事業提供了重要依據和支撐。
除了“船長”,“神舟四號”上還有不少“乘客”,包括糧油作物、蔬菜、草、樹、藥材和真菌六大類上百個植物品種。“搭載回來的這些種子,經過農科院科學家試種3-5代,把變異不好的淘汰掉,把好的選出來。經過省部以上農業機構鑒定通過後進行大面積推廣種植。”王春河介紹道。
據了解,“神舟四號”返回艙將從9月27日起在中國航太科普館展出三個月時間,對航太航空事業感興趣的市民不妨去參觀。此外,這個“中”字頭的航太科普館也是看點多多。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陸浩強 文/攝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