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杭州 新聞詳情 A- A+
這裡的民政局把“幸福民政”體現在件件實事中
發佈時間:2022-12-06 19:20:47    

  社有善治 老有頤養 弱有眾扶 人人慈善 品質服務

  民政為民,民政愛民。

  2022年,臨平區民政局高站位守好黨建統領紅色根脈,高水準推進民政工作改革創新——積極推進現代社區基層治理體系建設,構建共建共治共用新格局;積極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打造“浙裏康養”金名片;積極推進新型慈善體系建設,營造“人人慈善”濃厚氛圍;積極推進新時代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構建“弱有眾扶”新格局;積極推進社會服務提質增效,謀劃“幸福民政”服務品牌。

  臨平區民政局以“五大體系”建設,真抓實幹促進民政工作提質、提速、提效。一幅民政事業高品質發展的“品質城區”畫卷徐徐展開。

  聚焦“五社聯動”

  構建現代社區新格局

  從社區居民不斷反映停車困難、公共活動場所少,到黨建統領多方力量,打造社區服務“聯合體”,調整規劃提供幼兒托育、居家養老、公共健身、公共科教等服務的7000余平方米公共空間,這是發生在臨平區東湖街道海珀社區的真實變化。

  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是國家治理的神經末梢,海珀社區只是縮影。這一年來,臨平區民政局以“人的現代化”為核心要義,全面推進現代社區建設,探求基層治理的“最優解”。

  一方面,臨平區民政局全市率先啟動社區規模調整工作,調整12個、新建12個,創新建立社區規模優化調整“十步法”,為全市社區奠定規範性樣本;出臺《臨平區社區配套用房建設使用管理辦法》,推動城鄉社區服務設施提檔升級,提升社區服務綜合體運營能力,新建具有臨平特色的社區服務綜合體6家。

  另一方面,深入實施社區“微自治”3.0版,推出物居業協同共建等微治理項目15個,持續將民主協商向基層延伸。強化“兩約”增能,試點制定小區、樓道公約。南苑街道作為第三批省級實驗區,打造“青年優家社區”,形成全省經驗樣本;臨平街道梅堰社區納入杭州市首批“五社聯動”試點單位。

  聚力為山,聚愛成海。臨平區民政局積極探索“五社聯動”新型社區治理機制,在全省率先建立區級社會工作聯合會,完成區級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賦能社會組織,整合社區資源,推動社區治理創新發展。今年新增4A級及以上社會組織13家、省品牌社會組織2家、社會組織領軍人物2名,新增數量居全市第一。深入推進新時代志願服務體系建設,成立區“五社聯動”志願者大隊,發動社會組織志願者在助力疫情防控和共同富裕等方面發揮明顯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臨平區民政局創新制定《臨平區專職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臨平區社區經費管理辦法》等制度,不斷夯實現代社區建設基礎。今年已組織開展三批專職社區工作者招聘工作,將實現每萬名城鎮常住人口擁有專職社區工作者19.5人。今年新增省級社區工作領軍人才2人、市級社工督導助理1人、市級最美社工4人。舉辦臨平區第二屆社工節,健全爭先創優機制,選樹區級城鄉社區工作領軍人才10人、最美社工和最美社區骨幹各100人。統計顯示,臨平區全區持證社工1037人,持證率63%,位居省、市前列。

  推行“浙裏康養”

  打造“幸福頤養”新樣板

  每天早上7點,臨平街道梅堰社區鄰里中心滿是老年人活動的身影。太極、舞劍、廣場舞,好不熱鬧。晨練結束,老年人前往教室聽一堂老年學堂的課程,中午在老年食堂吃上一頓葷素搭配的營養午餐,下午在社區照料中心休息,一整天都過得很充實。

  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6月,臨平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約11.83萬,約佔全區戶籍人口的20%。臨平區民政局以打造“浙裏康養”金名片為抓手,加快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高品質多樣化養老服務體系,讓每位老年人享受有保障、有品質、有活力的幸福康養生活。

  梅堰社區鄰里中心的一幕,正是臨平區社區養老一站式服務的完美呈現。臨平區通過整合社區現有養老空間,結合吃、住、行、保、健、愉等六大服務場景,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實現休閒娛樂、文化學習、康養醫養、照料托養等養老服務。

  同時,臨平區民政局圍繞“改善居家環境、豐富居家服務、提升居家安全”三方面,為全區老年人開啟居家養老新體驗。比如,開展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207戶,增強居家養老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又如,試點建設家庭養老照護床位150張,將準養老機構的服務搬到老人家中。再如,完成全區9000余名老年人自理能力篩查和評估工作。

  養老服務有力度,更有創新。臨平區民政局高標準推進全區首家智慧養老院建設,在綠城頤養中心搭建智慧服務、智慧照護、智慧交流、智慧管理等應用場景。此外,依託鎮街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康養聯合體,構建“醫養護康”一體化養老模式;開展認知障礙照護專區床位試點工作,打造家庭式住養環境。

  截至目前,全區養老服務機構實現醫養結合全覆蓋,養老服務用房配建完成率達到100%,享受政府購買服務老年人達1.55萬餘名,第三方評估機構測評養老服務滿意度達95%。

  助力共同富裕

  打造美好社會新內涵

  今年以來,臨平區民政局積極做好困難家庭日常救助,高效開展困難家庭入戶調查和經濟狀況核對,持續強化兜底保障功能,累計發放各類救助資金5040.8萬元。同時,不斷提升救助水準,出臺《臨平區臨時救助實施辦法》,完成區助聯體建設,鎮街級助聯體覆蓋率達到100%,構建“一街一品”社會救助服務體系,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工作。今年啟動的“520”助殘扶弱民生實事項目已圓滿完成,50戶困難家庭的生活品質和20名困難病殘兒童的康復情況得到明顯改善。

  未來,全區將形成多方聯動、互促共融、協同發展的救助服務新格局,真正實現弱有所扶、難有所幫、困有所助、應助盡助,把困難群眾的民生底線兜住兜牢,讓共同富裕真實可感。

  在做好社會救助的同時,臨平區民政局也沒有忘記慈善事業在第三次分配中的意義與作用。

  開展“送溫暖、獻愛心”“共富路上·幸福來臨”等慈善活動,傳遞慈善溫度,發放物資136萬餘元;

  開展“靚廚行動”“理想小屋”“梯升品質”等慈善項目,幫扶困難群眾,涉及資金800余萬元;

  啟動“僑愛職訓基地”,設立“邦共富”助醫慈善基金,拓寬慈善實踐路徑,涉及資金150余萬元;

  開展“慈善一日捐”活動,收到捐贈資金719.21萬元;

  設立“共富基金”,募集資金2079萬元;

  對口支援甘孜石渠、衢州、建德等地,助力共同富裕,捐贈款物超430萬元。

  一個個慈善項目、一筆筆慈善募捐,無不宣告著民政部門在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中肩負起越來越重要的職責。臨平區民政局以慈善捐贈多元化、慈善項目品牌化、慈善服務專業化等“三化融合”體系,推進全區慈善事業可持續發展。

  夯實為民服務

  築牢“幸福民政”新基石

  臨平區民政局不斷做優、做精公共服務,辦好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民政事務,以“幸福民政”服務品牌,積極推進社會服務提質增效,真正實現“數智臨平,品質城區”的美好生活。

  在婚登服務方面,不斷暢通預約渠道,推進集中補證全省試點工作,加強婚姻輔導,構建和諧幸福家庭關係。臨平區婚姻登記服務處被評為國家5A級婚姻登記機關。

  在政務服務方面,深化“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改革,實施行政審批“零靈鄰”行動,全面推行網上辦、掌上辦、指導辦等辦理方式,不斷創新服務理念,提升服務品質。

  在地名工作方面,編撰《臨平區地名志》,實現“臨平”標簽全區域覆蓋,全市率先完成城郊結合部門牌整治工作,完成“數字門牌”和“樹牌立碑”試點工作。

  在殯葬服務方面,全市率先實行基本殯葬服務全流程免費。啟動編制《殯葬佈局專項規劃(2021—2035)》,開展公墓生態化提升改造工作,打造“陽光殯葬”數智化監管平臺,“身後一件事”聯辦率達99.45%,排名全市前三。

  每一項惠民舉措,每一項基本社會服務,都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深。民政領域每一張溫暖人心的民生成績單,都是對臨平區發展穩定大局的有力支撐。

  接下來,臨平民政人將保持“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共同富裕”,促進民生保障精準跨越;聚焦“幸福頤養”,加快養老服務提質創新;聚焦現代社區,實現基層治理和諧共治;聚焦“數字慈善”,構建新型慈善體系;聚焦群眾關切,實現社會事務優質惠民,積極探索、勇於破題,滿懷豪情向著新的奮鬥目標堅定前行,為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注入民政力量。

來源: 杭州日報    | 撰稿:作者 胡倩 陳建婷    | 責編:戴翎冉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