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杭州 新聞詳情 A- A+
杭州市心理援助熱線近兩年接通來電3.7萬個 近一半與疫情相關
發佈時間:2022-05-13 09:28:58    

   焦慮,失眠,感覺真的好累

  心理專家:想哭就哭吧

  疫情變得日常,已經對我們的心理、生活、工作、出行等等方面,産生了巨大影響,有些我們看得見,有些卻是無形。

  疫情下很多人被焦慮、失眠困擾,怎麼樣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成為難以繞開的話題;

  不少人還在居家辦公,工作和生活之間,如何尋求一個最好的平衡;

  最近核酸檢測也融入我們的生活,48小時的“保質期”成為一種必需;

  ……

  這些日常和細微變化,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和我們生活緊密相聯,值得觀察記錄。

  “你最近怎麼樣?”“是不是哪不舒服?”……在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情感障礙科診室,大多時候,劉蘭英剛張口發出詢問,對面的人就會不受控制地哭起來。

  不過,中年男性往往是另一種表現,他們的哭聲開啟得更晚——“前面,他們總是熬著,直到我鼓勵他們,不要強忍,想哭就哭,等走出這扇門你再把眼淚擦乾,沒有別人會知道。”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劉蘭英醫生的診室裏,涌現了越來越多因疫情而生的焦慮、壓力、無助、恐慌、失落等多樣的負面情緒——失眠抑鬱專科門診中,與疫情相關的患者人數佔比近三分之一。身為情感障礙科主任,劉蘭英告訴患者的第一件事就是“哭出來”。這也是治療負面情緒的第一步。

  世衛組織曾發佈報告稱,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年,全球焦慮和抑鬱的患病率增加了25%以上。這幾年來,“心理危機”已然成為防疫的另一個戰場。

  確定性預期消失後,他們焦慮了

  今年初,一位IT男頂著碩大的黑眼圈走進劉蘭英醫生的診室。春節前,他和同事在公司加班,因為疫情公司所在地變成封控區。他們困在公司裏,在折疊床上睡了半個月。解封回家後,IT男整夜睡不著。

  劉蘭英説,今年以來,已有五六位類似情況的患者來求助,“居家辦公太久的人也會有焦慮、失眠、心慌、胸悶等輕微抑鬱的症狀。”

  年初,一位證券業的年輕女白領也因疫情改變生活節奏——公司地處封控區,業務停擺14天。面對難得的“假期”,她晚上熬夜追劇、玩遊戲,白天睡覺。

  後來,她作息紊亂晚上徹底失眠,又開始喝酒輔助,但即使每晚喝五瓶勁酒,還是睡不著。“14天后,公司恢復正常運轉,她沒辦法正常上班了,又請了半個月的假。”劉蘭英説。

  有時,因防疫隔離而生的焦慮也會轉移到周圍人身上。

  一位杭州母親,女兒在外地讀大學,由於頻繁聽到女兒對隔離生活的抱怨,母親無能為力,陷入憂鬱;一位杭州父親,孩子有慢性病,但人困在上海,藥物中斷,他著急又無奈。

  疫情中斷的不僅是藥物,也奪走了原本根植于確定性預期的生活方式。

  作為一名汽車銷售員,年底本是小王最忙碌的日子。因疫情來臨,居家辦公的他,只能和老客戶線上交流,卻找不到新客戶。作為家庭脊梁,面臨愈發艱難的職業之路。打不起精神、沉默寡言,曾經的年度銷售冠軍搞不懂自己的情緒:“我怎麼變了個人?我真的好累。”

  “他已經是嚴重抑鬱了。”劉蘭英分析,小王雖然性格開朗,但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情緒,“很多成年人不敢直視自己的負面情緒,認為自己不應該焦慮或者發脾氣,為此責怪自己,內心矛盾糾結,更加不能從消極情緒中走出來。”

  確診病例出現後的兩三天,援助熱線高峰來臨

  身處杭州市心理援助熱線一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防治科副科長孫曉花也能清晰感知到和疫情息息相關的情緒變化。

  杭州市心理援助熱線自2004年開通至今,由專職接線員和心理諮詢師組建的志願者團隊共同提供24小時接聽服務。自疫情爆發後,這條熱線的接聽量增加了10%-20%,2020年接聽電話1.7萬通,2021年接聽2萬通,從2020年起,來電有近一半與疫情相關,“每當城市出現確診病例後的兩三天,就是來電諮詢的高峰期。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接到20通和疫情相關的諮詢。”

  該條熱線統計:2020年1月22日到3月2日,浙江省對疫情作出一級響應的41天裏,有557人因疫情相關心理問題撥打熱線,平均年齡35.3歲,18—39歲的佔70%。而今年3月初以來,每天50多通來電中,有十多通和疫情相關,其中超過一半是隔離人員,且大多是以“80後”、“90後”為主的中青年。

  “中青年面臨就業、經濟獨立、婚戀生育、家庭關係等各種問題相對多,心理狀況更易受疫情影響而波動,同時,他們更傾向於以這種方式積極尋求幫助。”孫曉花分析道。

  前半夜(每晚7點至11點)往往是鈴聲密集響起的時刻。白天,人們總是忙於應對日常,直到夜幕降臨、寂靜無聲,那些隱秘的情緒噴薄而出。為了能接聽更多來電,接線員通常會在30分鐘內高效地完成一場個體諮詢,但某些時刻,由於聲音背後涌現的高度緊張、焦慮、恐慌,接聽時間不得不被拉長到近一小時,直到對方趨於平靜。

  世衛組織也表示,新冠肺炎的影響遠超病毒本身導致的死亡和疾病,也對人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沉重打擊。女性比男性受到的影響更大,20至24歲的年輕人比更年長人群所受的影響更大。

  心理醫生:要接納自己,允許哭出來

  內疚、慚愧、自責……哪怕是醫護和一線防疫工作人員,也時常被類似的負面情緒困擾。好在,他們最終悄悄聯繫了劉蘭英。劉蘭英説,其實就心理問題向專業醫生求助,才是正確的選擇。

  疫情常態化防控下,如何掃走心頭的灰霾?她建議——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積極接納,允許自己有各種情緒。“在特殊時期,出現焦慮、緊張等情緒是正常的心理反應。不要否定自己,這些情緒不代表‘脆弱’,不代表‘意志力不強’,適度的緊張甚至有積極意義,偶爾哭一哭、發泄一下也是需要的。”

  第二,即使是隔離或居家辦公,也要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

  第三,堅持適當的運動。

來源: 錢江晚報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