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國革命紅船的起航地。“紅色根脈”,黨在浙江百年奮鬥最鮮明的底色。黨旗飄揚,砥礪前行。這些年,浙江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之江大地上創造出一個個喜人業績。
余杭區小古城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林國榮:
黨建統領,鄉村煥發新活力
我是土生土長的小古城村人,在村裏工作已經30多年。從村委委員、村委會主任再到2013年起擔任村黨委書記,尤其是這十年來,可以説是看著村裏環境越來越美、村民關係越來越和諧、村民口袋越來越鼓。
小古城村因為小古城遺址坐落本村而得名,村域面積12平方公里,現有農戶996戶、人口3800余人;黨員184名、分成7個網格支部。
2005年1月4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小古城村考察調研。這十多年來,我們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努力開創基層治理新局面。村裏那棵大樟樹下,一直擺著圓形石桌和石凳,這不僅是村民休息的地方,更是大家參與村子重大事務的議事場所。
小古城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在村黨委的引領下,我們通過“議什麼”“誰來議”“怎麼議”“議的效力”四個方面深化完善民主協商機制,帶動老百姓參與全村各項工作,形成了“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民主協商模式。
如何在原有基礎上對小古城村進行再提升,成為村裏思考的問題。我們經過多方論證,決定堅持“生態靚村、園區富村、品牌名村、依法治村”的理念,以“黨建+”工作方式為抓手,把小古城村打造成村美民富的樣板村。
在我們村的錢三組,古樸的低矮景墻取代了之前高高的圍墻。這次降圍墻高度,靠的正是“黨建+治理”的力量。由村幹部和黨員帶頭,與村民民主協商。最讓我們驕傲的是,拆圍墻難題,從動議到完成只用了21天。我覺得,這不僅是拆掉了圍墻,更拆掉了“心墻”。
基層民主協商“不偏航向”,基層黨組織必須當好家、掌好舵,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我們村在黨建統領下,發展蒸蒸日上。
這幾年,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和大徑山鄉村國家公園項目建設,小古城村集體經濟搞得風生水起。全村1.3萬餘畝土地全部進行了流轉,租給開發商經營休閒農業,去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996萬元。
近年來,小古城村大力發展農文旅産業, 2019年3月註冊成立村集體旅遊公司,通過多途徑開發利用,盤活小古城現有閒置資源。還聘請鄉村職業經理人專業化管理。今年中秋節假期,光門票收入就達16萬元,村民也更加與村子一條心。
一個村富,不叫共同富裕。如今,我們成立鄉村新社區,小古城村、潘板橋村、求是村、曹橋村、橋頭社區抱團發展,共同富裕。通過黨建引領,發動村民,共建共用,每個村都努力,每個村民都努力,我們離共同富裕的目標就會越來越近!
慶元縣安南鄉黨委書記吳華:
黨建聯建,繪就邊界同心圓
慶元的地理位置很特別——處在浙南閩北交界處,與福建省的松溪縣、政和縣、壽寧縣毗鄰。
近些年,得益於浙閩邊界黨建聯建工作的開展,鄰居們的關係越來越緊密。我們安南鄉,就是這項工作最早的發起成員。
為什麼要跨省聯建?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的陸續推進,邊界鄉村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網路、産業等互通條件也逐漸成熟。兩地人員交往日益密切,治理難題隨之而來。
為此,2018年,我們率先探索浙閩邊界黨建聯建工作,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邊界治理的新路。周邊鄉鎮陸續加入,如今聯建成員共有14個鄉鎮。
抱團發展,暢通了組織共建之路。根據我們共同發佈的章程,各成員單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和專題座談會,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協同推進重大事項。針對邊界地區黨員流動性強、管理難度大等問題,我們組建了20余個“紅色服務站”,推行開放式、包容性組織生活。如今,兩省流動黨員不用來回跑,憑《流動黨員證》就可在站內參加組織生活、交納黨費。我們還健全了黨員幹部互派交流機制,讓他們互相熟悉鄉土人情與工作方法。
一些邊界治理難題,也有了意想不到的新解法。
這兩年,黨建聯建在邊界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作用明顯。我們成立了省際防疫共同體,一旦有疫情發生,迅速啟動邊界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可有效實現資訊互動、物資互通、民生互助。
你來我往,大家的共同話語多了,共富之路越走越寬。
這些年,我們圍繞竹木、食用菌、湖羊養殖等特色産業,建立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共用農産品市場資源,助力邊界群眾增收致富。其中,安南工業園區8家企業和安泰竹筍産銷專業合作社,已吸收福建籍員工近200名,農副産品年銷售額達1000萬元以上,竹製品年産值1.2億元,有效帶動浙閩邊界農戶增收。
黨建聯建,正在給兩省老百姓帶來更多驚喜。
因兩省群眾務工交流多、企業來往多,以往因跨省政務政策不一致,導致企業、群眾辦事“兩頭跑”“多次跑”。為此,慶元、政和、松溪三地行政服務中心黨支部聯合推出行政服務事項“跨省通辦”業務。今年3月,安南設置麗水首個鄉鎮級“閩事浙辦 浙事近辦”服務專窗,為群眾免費代辦醫保、社保、稅務等20個高頻跨省政務服務事項。
每次看到老百姓點讚,我心裏都很欣慰。助力鄉村振興、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共同的目標和使命。
鄞州區福明街道荊城樓宇社區黨委書記屈雲龍:
黨建賦能,樓宇治理更精細
8平方公里區域,矗立著84幢商務樓宇,匯聚了7000多家企業和5萬多名白領人才。這就是我所在的荊城樓宇社區,被外界稱為“豎起來的社區”。
這裡是寧波商業活力最強的區塊之一,與此同時,城市社會治理面臨不少新課題。東部新城核心區是福明街道的一部分,雖名義上歸街道管轄,但現實中“井水不犯河水”。樓宇物業“各自為政”,過去我們走訪時,一些企業找不到負責人,有的連門都不讓進,更別談管理和服務了。
如何破題?城市發展到哪,黨建工作就推進到哪。2020年12月,荊城樓宇社區正式成立。我們成立了社區黨委,在樓宇內設立集中辦公區域,由街道選派6名社工常駐辦公。
僅靠6名社工,如何服務好數量龐大的企業和群眾?我們線上線下都有小妙招。
在我們的集中辦公區,有一塊顯眼的電子大屏——荊城“樓宇大腦”,它集黨建、數字招商、智慧評估、風險防控等功能于一體。前不久,一家企業的負責人看中東部新城的産業環境,想在這裡“安家”。社工讓他在“樓宇大腦”前坐了下來。動動手指輸入需求,個性化選址方案一目了然,樓層、面積、租金、樓宇産業分佈等情況實時顯示。從接洽到最終落地,僅用了短短一週時間。而以前,這個過程起碼要幾個月。
為細化治理顆粒度,我們以樓宇為單位,細化劃分了7個網格、24個微網格,推動樓宇黨組織和黨員全員入網格,通過84個樓宇微信群及時發佈資訊動態,為企業答疑解惑。白天,社工們走訪企業了解需求,對接項目招商、跟蹤落地;傍晚則將相關數據錄入系統。“樓宇大腦”實時更新數據,並將部分數據開放給企業和物業,最大程度實現數據資源共用。
我們通過創新黨建聯建工作,點燃了“兩新”組織的“紅色引擎”。在街道黨委牽頭組織下,區域內同類型企業黨組織抱團聯建,吸納各領域黨組織230多個、覆蓋企業2000余家。今年4月,鄞州發生疫情,我們第一時間向黨建聯建單位發佈招募令,短短4個多小時就集結了2000多名黨員志願者。他們踴躍參與現場掃碼、測溫、秩序維護等志願工作,成為疫情防控的有力幫手。
朝夕相處間,“陌生人社會”逐漸變為“熟人社區”:有的企業拿出僅對員工開放的健身房,供周邊企業員工使用;有的對外開放員工食堂,解決周邊白領就餐問題;還有的辦起展覽、開設講座,為周邊黨員開展黨組織活動提供資源……
從“建組織”到“送服務”再到“優治理”,樓宇社區中潤物細無聲的黨建工作,把企業和人才引進來、留下來、用起來,撬動了發展新動能。
懷“趕考”之心 答時代之卷
常懷“趕考”之心,勇於自我革命,這是百年大黨不懈奮鬥淬就的鮮明品格。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從嚴治黨”到“全面從嚴治黨”,從“黨的自我革命”到“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展現出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的遠見和清醒。
這十年,歷屆省委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道路開拓創新、接續奮鬥,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在黨的旗幟下唯實惟先、埋頭苦幹。信任和囑託重逾千鈞,使命和責任光榮重大,全省黨員幹部群眾以最堅決的行動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勇扛歷史使命,把殷殷囑託落實在之江大地。
“紅色根脈”,黨在浙江百年奮鬥歷程最鮮明的底色,蘊含著黨的初心使命,蘊含著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基因密碼,是浙江精神之源、使命之源、力量之源。
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浙江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守好“紅色根脈”。
久久為功,一任接著一任幹。思想指引之下,是生生不息的接力前行。這十年,紅色基因一脈相傳。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到黨史學習教育……浙江始終把紅色資源作為生動教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不斷汲取精神力量,將深邃的思想之力轉變為磅薄的實幹偉力。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共産黨人的奮鬥目標。這十年,浙江城鄉的黨群服務中心星羅棋佈,為民服務“不打烊”;風雨中、泥濘裏,在一個個急難險重任務面前,全省各級黨員幹部的忠誠一次次接受檢驗。
“問題發現靠黨建、問題發生查黨建、問題解決看黨建”。這十年,浙江抓黨建帶全局,構建以七張問題清單為牽引的黨建統領問題管控機制。各級黨組織以問題清單為抓手,通過解決問題推進黨建,形成黨建統領、整體智治、唯實惟先的幹事創業格局。在數字化改革的牽引撬動下,黨建統領整體智治體系不斷深化。
以浙江黨建之窗展示百年大黨的風華正茂。這是信仰的召喚,這是時代的使命。這十年,浙江加快幹部隊伍組織工作重塑,實施“紅色根脈強基工程”,持續深化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村社換屆經驗20條、導師幫帶制等在全國推廣。
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這十年,浙江全面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爭當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排頭兵,推進幹部隊伍組織工作系統性重塑,以組織擔當激勵幹部擔當,深入實施“紅色根脈強基工程”。
宏偉事業,在開拓中成就輝煌。
自我革命精神是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強大支撐,映照著中國共産黨人“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和堅定。這十年,浙江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清廉浙江建設取得重大成果,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圓滿完成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任務。
秀水泱泱,初心未改;錢江潮涌,波瀾壯闊。
時代見證,我們曾以夢想為岸,揚帆起航。千帆競速,我們必將劈波斬浪,堅定答好新時代的答卷,在新的趕考路上再譜華章。
山貨觸網
農戶生活更紅火
“這是我們村自己的牌子‘泉淘趣’。獼猴桃新鮮上市,在今天直播間下單,價格特別實惠。”上午9時,江山市清湖街道清泉村黨委書記吳香華拿著獼猴桃,正在直播間展示。這段時間,正值清泉村獼猴桃的開摘季節,吳香華親自上陣,把直播開到了田間地頭,現場為村民的獼猴桃賣力吆喝。
“今天上午直播,你的獼猴桃賣出了500多單,賣了3萬多元。”下播後,吳香華把上午的“戰果”告訴了種植戶黃炳陽。“謝謝書記啊,太好了。”黃炳陽笑得合不攏嘴。
清泉村是江山市最大的下山搬遷安置新村。2008年,這個剛建成的移民村匯聚了1000多戶4211人,涉及山區13個鄉鎮78個行政村。由於村民的土地、山林都留在遷出地,大部分年輕人選擇外出務工。
黃炳陽在那時和大家一起搬下了山,當時他還是個泥瓦工,四處奔波。後來年歲漸長,黃炳陽逐漸感到力不從心,但生性勤勞的他又閒不住。2015年,黃炳陽響應村裏號召,流轉土地回到山裏種起了獼猴桃。“之前我沒種過獼猴桃,不過有村裏指導我們種植技術,還幫我們打開銷路,沒什麼可擔心的。”黃炳陽説。
2014年,清泉村投入300多萬元,建起佔地2000平方米的5層大樓。但這幢樓做什麼用途,當時大家意見不一。吳香華意識到,借助網際網路,或許能讓農民和土地建立新的聯繫。於是,村黨委決定把這幢大樓出租發展電子商務。通過招商,10多家電商企業相繼入駐,並形成了獼猴桃、高山茶葉等特色産業。
短短數年間,清泉村這個曾經無集體經濟、無集體資産、無土地資源的下山搬遷“三無村”,搖身一變成為遠近聞名的“淘寶村”。
在清泉村的電商大樓裏,工作人員正忙著打包發貨。門前快遞公司的車輛來來往往,山茶油、茶葉等本地農産品通過網路銷往全國各地。
山貨上網,讓農戶變成“新農商”。村民想學電子商務,村裏的鄉村振興講堂就根據大家的需求安排課程。電商大樓裏,直播廳、培訓教室等一應俱全,從事電商所需的配套服務,這裡均能“一條龍”提供。
如今,清泉村90%的村民都回到村裏。據統計,全村有2000多人從事與網際網路相關的農産品種植、銷售、服務工作,去年交易額超兩億元。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沈吟 黃珍珍 王波 葉曉倩 梅玲玲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