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來自浙江基層的報告:綠色發展,共繪美麗畫卷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鄭亞麗 王艷瓊 應磊 葉曉倩 葉詩蕾 | 發佈時間2022-09-27 08:22:44    

   之江大地,綠意盎然。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源地,無論是生態保護還是産業發展,浙江始終把綠色作為底色。十年間,有地方的生態保護進階“新階段”,有漁村通過改善環境端上文旅新“飯碗”,還有企業綠色轉型逐夢高品質發展。每一個變化和故事,都在向世人昭示著:浙江,綠色發展意正濃。

  基層故事

  永嘉縣綠色環保志願者協會發起人之一潘智化:

  讓更多人參與保護“母親河”

  今年是我參與楠溪江保護志願活動的第16個年頭。如今的楠溪江,水清、灘凈、環境美,兒時記憶裏的楠溪江回來了!

  在甌江流域的楠溪江畔長大,我見證了“母親河”的生態修復過程。見不得“母親河”的污染,2007年,我和永嘉環保愛心人士陳飛、楊建南,牽頭成立永嘉縣綠色環保志願者協會,大家只有一個想法,呼籲更多人參與保護“母親河”。

  多年來的實踐讓我們驚喜,協會初創時才56人,現在楠溪江志願者團隊已達到4200余人,組織各類環保公益活動3000余次,足跡遍佈楠溪江兩岸。

  污染在水裏,根源在岸上。協會初創時就規定,志願者要輪流穿上紅馬甲,每週固定時間去楠溪江岸邊撿拾垃圾,把塑膠袋、礦泉水瓶、廢紙巾等撿回分類處理;群眾環保意識不強,團隊就走村入戶宣講環境保護知識。

  與此同時,永嘉縣政府對楠溪江開展生態用地規劃,逐步清退岸邊重污染企業。經過多輪整治提升,楠溪江畔100多家造紙廠很快減少集中為現在的7家,每家企業的車間建立了大型生化污水治理設施,確保工業廢水不直排楠溪江。

  多方努力下,楠溪江的環境治理工作逐漸走上正軌——協會承擔楠溪江核心流域共30公里的包江保潔試點,成為全省義務包江保潔的先行者;志願者們購置保潔船在水源地庫區清理垃圾,並設立保護水源地生態監護站;組織志願者開展巡江監督,發現污染楠溪江行為便及時向當地鄉鎮或相關部門舉報。目前,每週一次巡江、每月兩次凈灘、每年百場宣傳,已成為協會活動的常態。

  政府的治理和志願者的參與,讓周邊群眾耳濡目染,大家開始意識到保護“母親河”的重要性,主動報名當志願者的村民越來越多。

  2016年我印象最為深刻。受颱風“莫蘭蒂”影響,楠溪江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週遭生態受到影響。協會發出“災後清潔楠溪江”倡議,一時間,上千名志願者分赴楠溪江幾個重災區,連續一個星期開展清理工作,“受傷”的楠溪江重煥風采。

  這場志願行動,也讓楠溪江生態保護工作有了更深厚的群眾基礎。2020年3月1日,《溫州市楠溪江保護管理條例》施行,明令禁止:在楠溪江邊建設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開展河道採砂,採用電魚、炸魚、毒魚等破壞性捕撈行為等。

  持續開展環境治理的同時,我們也在思考,如何讓民間環保組織參與到鄉村環境治理中去,讓村民真正享受到環境改變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20年,“零污染村”建設在楠溪江上游的源頭村試點。這個村原來污水橫流、環境臟亂差,但是自啟動“零污染村”創建以來,通過“村委主動—環保組織參與—企業幫扶—政府支援”的多方共建模式,村民開展環境保護的積極性變高了。零污染家庭、零污染商店、零污染民宿……一個個概念落地,讓我們看到了生態修復帶來的美麗鄉村之變。

  再看今天的楠溪江,山清水秀,曾經消失的香魚也遊回來了。更驚喜的是,楠溪江一帶,不少村民在家門口開起了農家樂、賣起了農産品,遊客一波接一波。

  象山縣石浦鎮副鎮長林旭勇:

  漁港小鎮邁上文旅融合路

  前不久,我們石浦鎮舉行了第二十五屆中國(象山)開漁節,這個節日因休漁而來。

  開漁節期間,首演的原創音樂劇《漁老大》,講述了漁民保護海洋資源的故事。

  石浦鎮臨海而建,是全國六大漁港之一,這裡的一切都與海洋息息相關。俗話説,靠海吃海,可以前的石浦鎮污水橫流、環境臟亂,更別提發展了。

  意識到這一點,過去十年,我們把生態建設和海洋經濟建設結合起來,在生態保護基礎上,嵌入式開發新産品、打造新場景,拓展了産業迭代升級空間。

  海岸線是我們保護的第一步。這些年,通過“遙感+AI”技術,高空攝像頭以及無人機可以高頻次迴圈監測海岸線,助力海岸線修復與保護,同時每月定期開展集中環境綜合整治行動。

  不斷修復的海洋生態,回饋著岸上的人們。從捕撈漁獲來看,近年來漁業資源數量維持穩定,結構有所好轉;大宗漁業資源數量有所增加,大黃魚、墨魚等産量有所恢復。

  依託優越的海岸線資源,我們走文旅融合發展之路。去年以來,圍繞東部漁風觀光精品線、東門漁村文旅融合特色村和沙塘灣康旅融合特色村培育創建工作,我們對“經海逐浪”精品線石浦段的周邊環境、路面、綠化實行微改造和微提升,已完成東門島生態旅遊景觀修復等8個項目。

  煥然一新的景觀,給濱海漁村帶來活力,旅遊産業蓬勃發展。沙塘灣村就是一個例子,以前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現在可是遠近聞名的“網紅”民宿村。

  隨著岸線、堤壩、灘塗整治以及村莊管線下地、截污納管等工程推進,沙塘灣村有了新變化——海還是那片海,不過趕小海成了體驗活動;房還是那些房,不過返鄉的年輕人多了,各類民宿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為了保障投資主體、村民、村集體的權益,沙塘灣村最早實施宅基地“三權分置”試點,採取“統一流轉、招商引資”的方式,將村民老屋的使用權統一租賃,引來民宿産業,曾經九成閒置的老屋逐步産生效益。

  閒置老屋可“生錢”,我們也看到了漁村文旅轉型邁向共同富裕的新途徑。

  2016年起,沙塘灣村集體和81戶農戶簽訂閒置房屋集中流轉協議,先後吸引了浙旅投、開元集團、橡樹緣、上海緣海等20余家知名旅遊企業考察投資。

  如今再提起石浦,可不是當年那個窮漁港。單看沙塘灣村,目前村內民宿每晚均價在500元到2000元之間,全年入住率保持在60%左右,旅遊旺季更是一房難求。

  這幾年,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村民宿經濟年産值依然達到2000萬元以上。

  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你。隨著國家海洋漁文化生態保護區、“象山北緯30度最美海岸線”濱海旅遊IP建設的推進,在石浦,一個集民宿、餐飲、電子商務、文化消費集聚區等文旅融合的産業,已然崛起。

  浙江健盛集團江山針織有限公司設備部經理余輝本:

  一個碳賬戶帶來綠色之變

  從業25年,我對節能、減碳、可持續這一系列名詞並不陌生。浙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源地,企業的綠色轉型發展,是應有之義。

  2021年,浙江印發《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要構建碳達峰、碳中和數智治理體系,其中就包括以數字化手段推進改革創新、制度重塑,實現數智控碳。沒想到的是,設備的數字化改造正是我們邁出“減碳”的第一步。

  對我們企業來説,生産工藝裏能耗最大的是電力資源。以前,我們廠區有100多個電錶,全靠手工記錄。這種傳統記錄模式有點“馬後炮”的意思,當時的月度分析僅停留在記錄層面,滯後的數據根本無法準確反饋生産狀態和指揮用能。

  2020年,我們引進了能源管理系統,借助平臺完備的大數據採集與物聯網感知技術,動態跟蹤能源消耗。

  2021年,衢州發佈工業企業碳賬戶體系地方標準——《工業企業碳賬戶碳排放核算與評價指南》,讓我們企業每一道工序的碳排放量都有據可依。與此同時,我們的能源管理系統也接入了碳賬戶體系。

  別小看這個碳賬戶,現在我每天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登錄衢州市碳賬戶管理服務系統,公司的電、天然氣、原煤等碳排放數據看得一清二楚。如果能耗超過預期,碳賬戶系統還會發出預警,公司的這筆“碳賬”,終於能算清了!

  在我的理解裏,“減碳”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在細微處。這些年,在碳賬戶的數據分析下,我們做了一些調整,從設備升級、工藝優化、綠電光伏三個方面,有意識地讓公司往綠色低碳轉型。

  2020年,我們投資了2200萬元建設恒溫恒濕空氣處理系統,讓工廠的冷凍機在夏季運作時能耗降低15%,冬季的迴圈車間內部熱風不使用熱源加熱,分別相當於每年減排二氧化碳328噸、2430噸,産品合格率也由94%提升到97%。

  這些經驗讓我意識到,企業的綠色轉型投入,從短期看是“賠本生意”,但從長遠看,一定會倒逼企業提高經營效率,最終降低企業生産成本。

  這幾年,我還學到一個時髦的名詞,叫“碳足跡”,代表著産品的綠色軟實力。現在,一些客戶會明確要求産品的清潔能源和再生原料要達到一定比值,否則就可能被踢出局。有了碳賬戶以後,我們在“減碳”上的做法可以被量化,産品在國際市場上也更有發言權。

  將來,産品的標簽上除了原料成分外,可能還會有碳值的呈現。

  為了支援企業減碳,衢州構建碳賬戶金融的“5e”閉環系統,為企業“解鎖”低碳注入“金融”新動力。目前,江山的3家銀行已經給我們授信了4.78億元,我們成功貸款2.01億元資金。

  事實上,不光是我們企業,目前衢州已經建立各類社會主體碳賬戶234.2萬個,幫助更多企業和個人開展綠色生産和生活。

  我相信,未來,在碳賬戶這樣的數字化平臺幫助下,企業的綠色轉型會越來越快。

  開闢美麗浙江新境界

  綠色,不只是一種顏色,更是一種態度。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十年間,浙江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先行示範,不斷開闢美麗浙江新境界。

  2021年,浙江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連續10年提升。看水體,浙江地表水省控斷面Ⅰ—Ⅲ類比例達95.2%,創歷史新高;看空氣,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24微克/立方米,持續領跑長三角。

  近日,安吉、仙居、開化等13地成為我省首批生態文明建設實踐體驗地。浙江美麗城鄉建設、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轉化等綠色實踐,帶給我們越來越多的美好。

  十年間,綠色正成為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在“八八戰略”的指引下,浙江不斷深化“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實施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開展“五水共治”,首創“河長制”……這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全國首創,為我國探索綠色發展之路提供了“浙江經驗”。

  不斷“精修”的生態環境,讓美麗浙江的知名度、影響力大幅提升。2018年,“千萬工程”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2019年,浙江在全國建成首個生態省,率先發佈省域美麗建設中長期規劃綱要……含金量滿滿的榮譽和實踐,映照著浙江對美好生活環境孜孜不倦的追求。截至2021年底,浙江累計建成35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10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數量均居全國第一。

  綠水青山更美,金山銀山也越做越大。在安吉,當地不僅實現了從賣石頭到賣風景,再到賣文化、賣品牌的轉變,更趕上了“竹林碳匯”這一“雙碳”風口。去年底,當地創立兩山竹林碳匯收儲交易中心,讓漫山遍野的毛竹以竹林碳匯的身份變現。

  拓寬“兩山”轉化通道,浙江創新舉措不斷。發佈全國首部省級GEP核算標準,通過對生態産品價值的量化評估,讓山水都有了明確的“價格”。生態富民惠民,浙江給出了省域範例。各地積極搭建“兩山”轉化平臺,存入綠水青山、取出金山銀山,讓零碎的生態資源實現規模化整合利用。

  衢州碳賬戶、湖州“碳效碼”、杭州“雙碳大腦”等基層探索,成為推動區域低碳轉型的引力場;綠色低碳工業園區,低(零)碳鄉鎮(街道)、村(社區)的試點建設,引領綠色發展新風尚。數據顯示,2021年浙江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8%。

  讓綠色成為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八大水系生物本底調查如火如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創新示範建設不斷推進,綠色發展的動人故事還在之江大地上演……

  産業轉型找回綠水青山

  沿著蜿蜒的山路,駛進湖州市長興縣煤山鎮新川村,只見青山連綿、澗溪叮咚,一幢幢小別墅錯落有致,掩映在綠水青山中。

  新川村地處山坳,卻走出了國內新能源電池行業領軍企業天能控股集團。如今,村民開轎車、住別墅,資産達到千萬元的農戶就有上百家。

  1993年出生的胡浩就是其中之一,他和父親胡漢平一起經營著一家耐火材料企業。作為土生土長的新川人,他見證了這個小山村的美麗蝶變。

  上世紀90年代,新川人抓住改革開放機遇,以蓄電池産業起步,先後創辦了耐火材料廠、水泥廠、金屬冶煉廠等30多家企業。村民們口袋鼓了,煩惱也來了。“粉塵漫天、污水亂排,家門口的河道裏都是垃圾,惡臭難聞……”在胡浩兒時的記憶裏,家鄉的天空總是灰濛濛的。

  為徹底改變村莊面貌,2004年,新川村下定決心,果斷關停污染企業,淘汰落後産能,努力找回綠水青山。

  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裏,新川村先後淘汰“小散亂”污染企業20多家,胡漢平將原來的耐火材料廠搬進鎮裏規劃新建的工業園區,並投資200多萬元,引進了全自動智慧生産線,還安裝上凈水設施,將污水迴圈利用率提高至70%。針對耐火材料企業能耗高、污染重的問題,年輕的胡浩主動提出節能降碳技改方案,用管道天然氣代替煤炭,綠色又高效。

  整潔明亮的車間內,一摞摞隔板材料不斷成型下線。“雖然經營成本增加了不少,但轉型後企業的發展空間更大了,效益也越來越好。”胡浩説,現在企業專門為天能集團配套生産電池用的高性能AGM隔板材料,2021年産值達7000萬元。

  轉型後的村子裏,笑臉也更多了。近年來,新川村全面開展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休閒農業、生態旅遊、精品民宿等不斷涌現。今年截至目前,村子已接待遊客近7萬人次,餐飲住宿收入400多萬元。2021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836萬元,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5.3萬元。

  “看,守住了綠水青山,我們村照樣能發展。”看著村道上駐足拍照的遊客,胡浩有感而發。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鄭亞麗 王艷瓊 應磊 葉曉倩 葉詩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