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這是今年1月至7月浙江省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值,比全國高出4.4個百分點。
作為宏觀經濟運作中的“壓艙石”,投資一頭連著需求,一頭連著供給,是“挑大梁”中的“大梁”。眼下,全省各地拼時間、拼項目、拼作風,以超常規力度促進重大項目落地,千方百計尋求投資增量,促進投資結構優化。“把抓投資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在過去不曾有過。”這是全省多地幹部共同的感受。
在海寧,主打最新一代光伏産品的晶科能源電池與組件一期項目不久前實現達産,僅今年就完成投資33.6億元。這個項目從2021年8月洽談到9月簽約僅用時半月,同年10月拿證開工到2022年1月生産調試僅用時百日。
“想要打動企業家來投資,就把他們的顧慮提前考慮到,把解決方案提前準備好。”海寧市商務局副局長朱海東透露,了解到晶科能源産能擴張需求後,海寧新能源産業招商團隊立馬到府對接,多方排摸企業需求,提出相應的招引方案,尤其在人才引進、降低生産成本等方面給予極大政策支援。
“敲鑼打鼓”不如“緊鑼密鼓”,疫情之下,各地都把招商引資工作當作“一號工程”“一把手工程”來抓,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以海寧為例,當地定下了“666”目標,即全年固定資産投資600億元、招引項目600億元、謀劃項目600億元。“如何實現目標?只能靠快人一步的‘拼搶’。”當地一名招商幹部説。
除了“拼”和“搶”,各地在方式方法上也更加精準有力。
優化每個産業鏈框架圖、招商路徑圖和細分領域重點企業清單,錨定標誌性産業招大引強,這是杭州市錢塘區的“打法”。上半年,錢塘區新引進生物醫藥産業鏈項目31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9個。
“産業鏈招商要講究差異化競爭。”錢塘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説,與上海、深圳相比,杭州的成本、政策等條件不佔優勢,但可以用“服務”來彌補。這個“服務”,不僅是營商環境,還包括産業鏈配套,如生物醫藥檢驗檢測、註冊申報等産業服務。“企業為什麼願意來,關鍵在於能為他們提供哪些服務,這是各縣市需要自我梳理和挖掘的。”該負責人説。
“我們引進了專業園區開發建設和運營團隊,再聯合新加坡等地的國際專業力量,形成了一套‘政府搭臺、國資引導、企業唱戲’的開發運營模式。”該負責人説,通過借力的方式,有助於提升招商專業化水準。
當下,很多企業存在“不敢投”的複雜情緒,但並非完全沒有投資需求。個別企業對於拿土地、造廠房壓力很大,錢塘區先將他們引進到産業專業園區內,變重資産為輕資産,減輕了企業投資負擔,待項目成熟之後再供地,這種模式受到了企業歡迎。
此外,千方百計擴投資,政府項目正在積極發揮引導作用。新三江閘、馬海閘強排、運河文化園……紹興市越城區今年重點安排重大水利項目9個,上半年完成水利投資10.2億元,居全省第一。“重大水利工程具有覆蓋面廣、吸納投資大、産業鏈長、創造就業機會多的特點,能很好地發揮投資拉動、穩定宏觀經濟的作用。”越城區水利局規劃建設科負責人姜維説。
記者注意到,各地正以重大項目投資的確定性來對衝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生態環保、城市更新、水利設施等投資項目和比重明顯增加,既補上了民生經濟短板,又提振了市場主體的投資信心。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金梁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