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窗口建設 新聞詳情
來自浙江基層的報告:平安浙江,守護祥和家園
浙江日報 · 施力維 錢祎 段瓊蕾 王逸群 徐坊 呂之遙 通訊員 傅宏波 | 發佈時間2022-09-28 08:04:58    

   過去十年,浙江始終遵循“大平安”理念,進一步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助力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的浙江篇章。平安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如今,平安浙江建設惠及人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浙江人的平安故事。

  淳安縣公安局大市派出所民警章維斌:

  以“三能”標準擔當作為

  我已經有40年警齡了,曾經在淳安縣公安局下轄的派出所、刑偵大隊、法制大隊等多個崗位都工作過。如今,我到大市派出所當了一名社區民警。大名鼎鼎的下姜村,就在我們的轄區。

  看到城鄉安寧和諧、群眾安居樂業,是我職業生涯最大的欣慰。過去十年,是一段難忘又珍貴的歲月,我參與並見證了浙江社會治安的持續改善。

  “平常時間能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能衝得出來,危急時刻能豁得出來”,現在到淳安縣公安局,進門就能看到這“三能”。我們全省公安民警,就是以“三能”的標準,始終把打擊違法犯罪、維護社會穩定作為目標追求。

  “平常時間能看得出來”,公安工作重點在平時。十年前,鄉村(社區)矛盾糾紛多,治安案件多發易發。近年來,我們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把工作做到平時,建起鄉村警務室、社區警務站。小案不小看、小事不小辦,我們深化破民案、辦民事、解民憂、幫民忙、惠民利“五民工程”。這樣既提升了民警的業務能力,又進一步密切了警民關係。民警在基層治理中的“好幫手”越來越多。我所在的大市派出所,發動民宿業主、民安救援隊、民兵、鄉賢等人員組成的“下姜管家”,齊心協力使治安隱患化解在小、處置在早。這兩年,我們實現了警情和發案的“雙降”。

  “關鍵時刻能衝得出來”,對民警而言就是要擔當作為,主動求變。關鍵時刻能破大案要案,是民警的職責。這幾年,我們針對新出現的惡性案件,發生一起就偵破一起。

  如今,電信網路詐騙等新型犯罪越來越多。我們依託數字化改革成果,通過大數據篩選出易受騙或正在受騙的人群,精準宣傳防範,進一步降低發案率。

  “危急時刻能豁得出來”,公安民警是和平年代犧牲最多的一支隊伍。防汛防臺、應急救援,總能看到公安民警的身影。這兩年,我們還奮戰在抗疫第一線。今年春節,我和許多同事就是在隔離酒店度過的,20多天沒回家,協助做好人員轉運和秩序維護等工作。

  我想,只要全省公安民警都能堅守職責,守護好每一個基層小單元,就能匯聚成全省的“大平安”。

  江北區社會治理中心調解員王軍民:

  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

  我是學法律的,今年55歲,剛參加工作時在司法部門調解科,後來當過公證員、做過法官,也在法律援助中心工作過,現在從事人民調解工作,成功調解過上千起矛盾糾紛。

  以前,群眾遇到矛盾糾紛,需要“來回跑”“反覆跑”“多頭跑”,還面臨“難解決”的情況。過去十年,省市區一直在改革,核心目的就是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解決煩心事。把“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理念運用到社會治理領域,逐步實現了“小事不出村(社區)”“雲上就能辦”,矛盾糾紛化解越來越高效。

  過去,社會矛盾糾紛調處資源分散在各個部門。2019年,全省各縣(市、區)陸續成立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整合各類調處資源。現在,只要進一扇門,基本就能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解決。

  2019年12月,江北區成立了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整合信訪、公安、司法、人社等部門,還有律師、調解員、心理諮詢師等常駐。為了更充分調動黨委、政府、社會和群眾等多種力量實現精細化治理,江北區還建立了826個網格,每個網格都有網格長和專兼職網格員,他們既能發現社會治理中出現的隱患,又是第一線的調解員。

  以前是出了事情“看急診”,現在要逐步向“治已病、防未病”轉變。這兩年,我們利用數字化改革成果,推動基層治理從“單一矛盾糾紛化解”逐步向“風險監測、預警預判”轉變,提前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2022年4月,江北區在原矛調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社會治理中心,集運作監測、矛盾調處、分析研判、協同流轉、應急指揮、督查考核等功能于一體,推動數字化改革成果在基層治理領域廣泛運用。

  比如,我們在全省率先開發、投入使用首個消防通道數字化管理系統,只要監控拍攝到消防通道有違停車輛,會自動通過後臺發送違停告知短信給車主,這個過程只需要幾秒鐘。據統計,截至8月底,“非接觸”執法模式已辦理小區消防通道堵塞案件2235起,發送告知短信6000余條。系統上線後,我們再也沒有接到此類投訴。

  吳興區織裏鎮社會管理辦公室主任許樂:

  分好“責任田” 治理更精細

  2012年到2022年,我在織裏鎮工作了10個年頭,深刻感受到這十年的變遷。

  這個因童裝聞名的小鎮,擁有中國最大規模的童裝産業集群。産業的壯大,吸引了45萬名新老織裏人在這裡生活,其中外來人口35萬。龐雜的人口、眾多的企業,隨之而來的是合同、勞務等各類糾紛,社會治理挑戰很大。

  在織裏鎮當幹部,壓力挺大的。我們在編幹部才200多人,怎麼管好這麼多人?我們想到,深化浙江走在全國前列的“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將每一個網格治理好了,整個鎮就治理好了。

  一個網格就是一塊“責任田”。我們按照地域特色進行網格設置,“責任田”越分越精細。織裏鎮現在共有128個網格,微網格577個,不僅對原來的網格進行全盤、科學整合,將所有網格員統一身份,還把執法、安監等部門職權下放,市場、交通、市政、環衛等部門設專人聯繫,讓基層有了更多發現問題的“眼睛”和全天候解決問題的“手腳”。每個網格內的老百姓反映問題不用找部門,只要找網格員就能直接處理,辦事更加便捷。

  結合城鄉社區現代化建設,今年我們集中紅色資源,將3700多名黨員進駐到網格中,進一步充實網格力量,使網格治理變得更精細。

  為了讓改革順利推進,我作為鎮全科網格改革試點工作小組成員之一,每月都會找相關職能部門和網格員代表進行座談,聽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今年4月,有網格員建議,要明確網格員具體需要完成的任務。根據建議,我們修改了《織裏鎮全科網格員工作手冊》,目前仍在不斷完善中。

  平安是百姓福祉。十年間,我們在健全治理機制、充實網格力量的同時,還發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特別是“平安大姐”“老兵驛站”“平安公益聯盟”以及17個異地商會等社會組織多方參與的“大調解”,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凝聚人心,形成“以新助新”織裏模式,讓新老居民共治共用、融合發展。

  如今,織裏鎮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年均增長11%。群眾對黨委、政府滿意率達98.8%,小鎮已變成一座和諧安定、百姓安居的産業新城。

  大平安護航新發展

  平安繪就的底色,讓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更顯成色。

  十年來,浙江全省上下沿著習近平總書記開創的平安浙江建設道路砥礪前行,風險閉環管控大平安機制不斷完善、社會治理效能不斷彰顯、改革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2021年浙江群眾安全感達99.19%,位居全國前列。

  作為一張亮麗的金名片,平安浙江建設,早已從傳統意義上的生命財産安全,上升到安業、安居、安康、安心等各方面,內涵外延不斷拓展,標準要求更新更高。

  涵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方面寬領域、大範圍、多層面的“大平安”,有力守護著浙江經濟社會的穩定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

  城市裏,社區警務站24小時警燈閃爍,治安民警巡邏不停;在鄉村,駐村警務室就在身邊,打通警務服務“最後一公里”。不斷織密的安全網、持續擰緊的安全閥,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安全感。

  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浙江共打掉黑惡團夥3474個,抓獲犯罪嫌疑人3萬多人,推動基層社會、政治、經濟生態進一步凈化。全省刑事立案、命案數量持續下降,2021年較2016年分別下降24.3%、46.3%。

  一手抓經濟報表,一手抓平安報表,已成為全省上下的共識,全領域風險識別和閉環管控理念深入人心。按照“遏重大、降較大、減總量”總體要求,浙江全面落實公共安全行業監管責任,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生態環境、防災救災等工作機制,各領域安全事故起數、傷亡人數持續下降,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作為“楓橋經驗”的發源地,浙江始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群防群治,夯實基層基礎,使“楓橋經驗”在服務群眾、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等工作中,發揮出更大效能,展現出歷久彌新的魅力。

  在浙江,縣級矛調中心(社會治理中心)實現全覆蓋,涵蓋綜治工作、監管執法、應急管理、公共服務的“四個平臺”,30多萬個智慧網格成為精細化治理最小單元。2021年,全省縣級矛調中心接待群眾130.3萬人次,受理各類矛盾糾紛71.72萬件,辦結率92.97%。“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化解在縣域、矛盾不上交”,縣域已成為浙江防範化解重大矛盾風險的“終點站”。

  建設平安浙江,群眾既是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參與者和建設者。“武林大媽”“東海漁嫂”“紅楓義警”“西湖群眾”等越來越多的平安志願者和社會組織主動參與,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進一步形成。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涉網新型犯罪等新的重大風險挑戰層出不窮,如何化解?浙江通過數字化改革,提升整體智治水準。浙江省矛盾糾紛協同化解系統、平安風險監測預警防控平臺、反電詐、金融風險防範與處置、“民呼我為”等一批數字化場景應用,破解了傳統方法難以解決的問題。

  武林大媽管出滿滿幸福

  早上8時,杭州武林路漸漸熱鬧起來,沿街的商鋪陸續打開門面,迎接新的一天。在這條杭州老牌的商業街上,家住拱墅區武林街道長壽社區的俞翠英身著繡有“武林大媽”卡通圖案的紅馬甲,開始了沿街走訪。

  無論颳風下雨,周邊商戶、居民都能看見她走街串巷的身影。“服務鄰里、守護平安,我們人人都是‘武林大媽’。”在這片充滿市井味、煙火氣的杭州老城區裏,俞翠英和大家一起,見證並守護著平安與幸福。

  今年65歲的俞翠英義務擔任“武林大媽”平安志願者已經6年多了。2016年,街道招募平安志願者,她馬上報名,成為杭州市第一批“武林大媽”。

  十年前,在這片人來人往、喧鬧繁華的區域裏,小偷小摸、消費矛盾、鄰里糾紛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成了當地居民的一塊心病。“當時這裡的治安秩序不太好。”俞翠英説,武林街道環境較為複雜,是杭州主城區人口密度最大、經濟活躍度最高的街道之一,既有步行街又有許多開放式老小區,一天人流量多達數十萬。

  以武林夜市為例,這是不少遊客來杭州旅遊的一個重要打卡點。但夜宵商家消防隱患、油煙污染等問題,此前一直困擾著周邊居民。事不大,但管起來卻不容易。一個城市少不了煙火氣,如果一味靠行政手段處罰處置,難免影響城市活力。

  2016年以來,杭州一方面對武林區塊開展老舊小區改造等一系列硬體上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基層治理上不斷創新,探索共建共治共用的基層治理新模式。“武林大媽”就是群防群治的一次探索。

  “武林大媽”們好管“閒事”也能管“閒事”。商家滅火器快過期了,到府催換;鄰居間有糾紛,主動調解。每年“武林大媽”上報消除安全隱患500多起,調解糾紛百餘起。“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俞翠英説,在大家的共同守護下,街區有秩序更有活力,一張群防群治的社會治理網,讓社區居民在濃濃煙火氣裏品味平安幸福。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施力維 錢祎 段瓊蕾 王逸群 徐坊 呂之遙 通訊員 傅宏波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