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窗口建設 新聞詳情
探訪普陀東極“裏斯本丸”沉船事件紀念館 把漁民勇敢善良的救人故事更好地講給大家聽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鄭元丹 黃寧璐 | 發佈時間2022-08-29 08:50:57    

   這個季節的普陀東極,海水碧藍,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8月28日一大早,記者從舟山本島出發,一路向東,1小時40分鐘後抵達普陀區東極鎮廟子湖島。

  兩月接待3萬餘人次 他們説會將這個故事講得更好

  “80年前,東極漁民冒著生命危險,開展了一場海上大營救……”臨近中午,東極歷史文化博物館二樓“裏斯本丸”沉船事件紀念館裏的遊客依然絡繹不絕,來自東極鎮文旅辦公室,今年22歲的青年講解員李輝充滿激情地向遊客講述著這方土地上的英勇事跡。

  “這個地方被人們喚作‘小孩洞’,也是當時漁民藏匿三位英軍躲過日軍抓捕的地方。”李輝指著一張兩壁裂峙、僅容一人通過的山洞照片説,當時漁民共救起384人,不久後日軍上島抓捕,抓走381人,漁民們冒著生命危險將這三人藏在青浜島南地灣北端海面岩石體中,他們才得以逃生。”

  跟隨李輝的腳步往裏走,當年給英軍送菜的竹籃子、送水喝的小木桶、以及英軍用過的碗筷等一一呈現在眼前。“真沒想到這座旅遊島還有這麼一段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感人故事,東極老一輩漁民善良勇敢的精神讓我們很驚嘆很震撼。”來自江蘇的遊客王女士動情地説。

  當天,東極鎮文化站站長、歷史文化博物館負責人梁銀娣也放棄週末休息時間,從舟山本島趕到東極。習主席此次復信“裏斯本丸”號船倖存者家屬,重提東極漁民營救“裏斯本丸”號船英軍戰俘的故事,讓她既感動又振奮。梁銀娣將展廳玻璃、樓梯扶手擦拭得一塵不染。“紀念館自2009年開館至今已接待了40余萬遊客,今年特別多,僅七八月就接待了3萬餘人次。”梁銀娣高興地説,“我想,以後會有更多的遊客因‘裏斯本丸’號沉船故事來這裡打卡,我們也會更好地講好這個故事。”

  從小聽到大聽過無數次 他們現在反覆講給年輕人聽

  沿著青浜島的環島路走,一側是湛藍的大海,一側是房屋錯落的漁村。海浪拍打著礁石,小艇則載著遊客劃破如玻璃般晶瑩剔透的碧藍海面。

  在瑞菊海鮮面攤,今年67歲的老闆娘陳瑞菊一邊下著面,一邊為前來遊玩的年輕人繪聲繪色地講述著“裏斯本丸”沉船事件。

  “當時聽説有大船沉沒後,我父親跟著村民一起搖著小船出海救人,開到沉船海域附近,三名落水的英國人猛的用力抓住了船板。”陳瑞菊記得父親每次講到這裡都要感慨一句,“三條活生生的命啊!那是一定要拼死相救的!”她説,父親將他們帶回家後,母親給他們端來剛出鍋的番薯飯,還為他們在地上鋪上茅草,送來棉被禦寒。

  “他們吃了兩碗番薯飯後,本來還想再去盛,估計是看到我們生活也很困苦,主人家自己都還沒吃飯,説什麼也不去盛了。”陳瑞菊説,母親在世的總是説,這些英國人很善良也很有禮貌。

  30餘年來救起12人 他發揚著老一輩漁民勇敢善良精神

  不只在廟子湖島,在東極鎮青浜島,68歲的老漁民、“月夜”民宿老闆鄭賢昌,趁著兩桌遊客吃午飯期間,和他們講起了“裏斯本丸”的故事,大家都被東極漁民的善良和勇敢所感動。“東極不但景美,人更美。”遊客們一致感嘆。

  老一輩漁民的勇敢和善良,在鄭賢昌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三十多年來,他從海裏救起了12人。30多年前初春的一個下午,鄭賢昌駕駛著他的拖蝦船返航行至浪崗山附近海域,將落水的七位岱山漁民救起;2016年,在家門口的這片海域,他又用自己敏銳的洞察力救起一位落水海釣人員;在鄭賢昌民宿的墻上,挂著一面錦旗,上書“救命之恩 沒齒難忘”,這是三位安徽涉外經濟學院被救學生送來的……

  “他每次下海救人,你就不擔心嗎?”記者問鄭賢昌的妻子任娣。

  “勇敢善良是東極漁民的‘漁民精神’,而且他水性好、辦法多,我贊成他這樣做。”任娣不假思索道,“如果見死不救,我們良心過不去。”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鄭元丹 黃寧璐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