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在第14個“全民健身日”來臨之際,為彰顯“智慧亞運”亮點,杭州亞組委在已推出的40個大項、61個分項靜態體育圖標的基礎上,發佈了亞運會歷史上首套動態體育圖標,以期鼓勵更多人參與到體育運動中。
體育圖標是杭州亞運會的重要視覺形象之一。隨著賽事傳播技術的演進,動態體育圖標已成為大型賽事視覺形象和景觀設計的主流趨勢。東京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都曾推出動態體育圖標,而此舉在亞運會歷史上尚屬首次。
這套動態體育圖標有什麼特點?背後又有怎樣的設計故事。發佈前,記者採訪了此次動態體育圖標的設計團隊。
本次動態體育圖標設計由中國美術學院袁由敏教授、宣學君副教授、陳申副教授等專業團隊領銜,在杭州亞組委及有關方面的指導下,歷時一年半反覆修改論證優化,共同創作而成。
“這次發佈的動態體育圖標,色彩上為杭州亞運會主形象色虹韻紫,保證了亞運整體視覺形象的統一。”袁由敏説,在遵循體育圖標功能性原則的基礎上,採用動作捕捉與遊戲引擎作為設計的核心技術,通過動態運動過程、背景刷入、定幀展示三步曲,對體育運動的“態”與“勢”進行了演繹,最終形成流暢的動畫效果。
動態體育圖標設計,仍基於靜態體育圖標的視覺形象所展開。但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學科邊界的認知不同。袁由敏告訴記者,傳統的平面設計是一個二維空間裏的資訊元素處理,這種形態通過黑白關係、節奏關係達到了一種畫面最佳狀態。然而,隨著科技發展,數字媒體拓寬了表現力,動態平面成為設計新常態。這種將無數個靜態圖標串聯出來的形式,是基於靜態圖標,也兼具了動畫特徵。因此,在兼顧傳統語言特徵的前提下,設計需要轉變專業思路。
“困難很多。”袁由敏説,比如,做一個動畫一秒鐘一般需要24幀靜態畫面,這些畫面組成動態後並不連貫,會有一些小的頓挫感,而一個2秒左右的動態體育圖標,往往需要60幀至70幀畫面,這還要求在所有設定沒有任何錯誤的前提下,才能一口氣完成。一旦中間出現了小差錯,就要推翻重來。
對於設計團隊而言,工作量是龐大的。為了讓動態體育圖標動起來時的動作符合實際,團隊觀看了大量的資料和比賽視頻,來了解每個運動項目的關鍵和要領。“有些體育項目的動作在傳播中並不好看,我們還要思考如何在符合實際的基礎上,把體育動作轉換成視覺動作。”袁由敏説。
以擊劍的體育圖標為例,它由一個跨步動作和擊劍動作完成。“這個動作其實很快,正常速度下0.5秒左右即可完成,因此製作時就需要進行藝術處理。”袁由敏説,我們利用了一種在影視劇中會使用的特效“子彈時間”,用一個優雅的慢動作對這個快速的動作進行了回放,讓更多人可以通過體育圖標來理解擊劍項目中,人體的動作、節奏和韻律感,這是一種視覺美學的表達。
又比如射擊的體育圖標,設計團隊選擇了飛碟射擊的動作。現實中,由於槍的後坐力,我們在完成這一動作後會有一個抖動感,仔細觀察,這個微小的抖動感也在圖標中得以真實再現。
對於袁由敏而言,在整個動態體育圖標的設計過程中,最難忘的是音樂的表達。在亞組委發佈的動態體育圖標系統視頻中,背景音樂以江南絲竹為主,融入鼓樂,將江南水鄉的韻味與體育競技的力量完美融合,既表達體育項目韻律節奏美,又彰顯了時代意義和文化價值,讓體育圖標得以多感官呈現,以適用不同媒介形態的應用場景。
“我們是視覺工作者,音樂並不是專長。”袁由敏告訴記者,從平面到動畫,從無聲到配樂,這種跨專業的考驗無疑是折磨人的,但最終的效果也是最讓人欣喜的。
據悉,當整個動態體育圖標設計完成後,團隊耗時3個月,從幾支不同的創作編樂配器曲目中,才慢慢確定了最後的音樂方案。配樂一方面要彰顯亞運精神,另一方面也要體現城市人文。而在節奏上選用鼓聲,是因為體育的特徵與這種節奏之間存在著密切關係,江南絲竹則更能彰顯浙江的人文之味。
記者了解到,本套動態體育圖標系統發佈後,將會被廣泛應用於場館標識、媒體轉播、城市景觀、融媒推廣等領域,以更富有動感的視覺符號展現城市潮流與體育精神,為不同文化背景的受眾所喜愛,進一步豐富亞運美學文化的表達。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沈聽雨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