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評“浙”70年 新聞詳情
浙江宣傳 | 這雙手,為何讓我們如此感動?
中國網 · 浙江宣傳 | 發佈時間2022-07-22 10:24:00    

   近日,“嘉興桐鄉兩名90後用驚魂38秒,徒手接住6樓墜樓女童”的視頻衝上熱搜,受到眾多媒體關注。

  據不完全統計,僅僅24小時,全網相關話題傳播量超10億次。

  網友紛紛評論:“38秒,拯救了一個鮮活的生命,感謝這世上善良的人”“這不是一般人,是超人”……

  的確,這一接,不是簡單的一接,難度大、危險系數高。

  這讓我們聯想到11年前,也是7月,一個平凡的女人創造了一個愛的奇跡——她不顧個人安危的一接,挽救了一個幼小的生命。她就是“最美媽媽”吳菊萍。

  不禁要問:都是普通的人,都做了自認為挺普通的事,為何會在全社會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和共鳴?

  一

  當年,“最美媽媽”吳菊萍接住妞妞時,有熱心網友就做過計算:一個2歲的孩子重30斤,從30米高的10層樓掉落。當吳菊萍的手臂在接住她的那一秒,相當於接住了一個重達335.4公斤的物體。

  沈東接住的孩子也是2歲,36斤。如果正好砸在腦袋上,可能付出的會是生命代價。

  但他們依然毫不猶豫、奮不顧身用生命的代價托起另一個生命。

  在事後的採訪中,沈東説:

  “我是出於本能,沒有考慮到自己受傷,也沒有考慮到救了這個孩子會給我帶來什麼,當時就是出於為人父、作為一個男人的本能。”

  當年,吳菊萍也是這麼説的。她説,事情發生在一瞬間,我根本來不及多想。我只知道她是一個孩子,我是一個母親,孩子是母親的心頭肉,母親救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

  對他們來説,這一接,沒有多餘的思考,沒有趨利避害的權衡,有的只是人性向善的本能。

  這種最“原始”的本能,也最能得到全社會的認同。

  很多時候,平凡人的高尚行為更能體現善良的光輝。這種本性的習慣性流露,看似簡單、自然,其實是一個人長期以來的積澱。

  每個人心中都有善念,都能清晰地認知“什麼是美的、什麼是善的”,自然而然地會對“善”點讚,對“惡”排斥。每個人的內心,也都埋有助人為樂的種子。

  關鍵是,知道更要能做到。

  孟子曰:

  “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面對需要幫助的人時,有的人會選擇望而卻步,這往往就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人們感動,因為這一接,展現出來的人性光輝,激發著每一個人內心都有的善念。它就像一顆石子投進湖面,激蕩開一陣陣漣漪。

  所以,當“沈東們”用“來不及多想”的向善本能接住孩子、托起孩子的時候,很多網友深深認同:“我也會這麼做!”

  二

  2009年,三名大學生因救落水少年獻出了寶貴生命,但在打撈英雄遺體時,打撈者不僅不為所動,而且漫天要價;

  2011年的“小悅悅”事件,7分鐘內18人路過沒有伸出援手;

  還有前段時間發生的唐山打人事件……

  每每想起這些,總有網友發問:“是社會冷漠嗎?”“是道德滑坡嗎?”

  沈東和吳菊萍,在素不相識的孩子面臨生命危險時都挺身而出,他們用實際行動回答:社會從不缺乏溫暖,冷漠絕不會是現代人的共性。

  他們托舉的不僅是生命,更是一種社會該有的文明風尚。

  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現代社會變成了一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對陌生人處處提防和抱怨“人性冷漠”在不少人的觀念中是並存的。有學者甚至指出,冷漠無情代替了溫情脈脈。

  可是,沒有誰希望自己身陷漩渦時,迎面而來的是冷漠。

  當你我遇到困難時,有人會及時伸出援手,這個社會才充滿安全感,這座城市才充滿溫度,這也是每個人所真誠希冀的。

  從心理上來説,人性本善,很多人從心底厭惡“人情冷漠,世態炎涼”的現象,拒絕“各掃自家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行徑。

  沈東和吳菊萍,喚起的恰恰是人們心中對陌生人之間守望相助、風雨同舟的渴望。

  這再一次證明,水泥建築並不代表著人情冷漠,陌生人社會並不一定會導致道德碎片化、稀釋化的後果。

  我們相信,“拒絕冷漠”理應是現代社會的共同選擇,不做冷漠的旁觀者理應是全社會的一種共識。

  三

  在不少人眼中,“90後”是貼著“個性”“自我”標簽的一個代際群體。

  但出生於91年的沈東卻説:“90後,已經不再年輕,正是要承擔起社會責任的時候。”

  出生於94年的陸曉婷説:“絕大部分像我們這種年紀的人,肯定都是會做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巧合。

  “最美媽媽”吳菊萍生於1980年,徒手一接那年她31歲,相當於現在的“90後”。

  吳菊萍接住妞妞的樣子很美,沈東接住欣欣的姿勢很帥,他們是2011年的“80後”,2022年的“90後”,都是剛過三十而立年的新生代。

  他們用行動在表明,“這正是承擔起社會責任的年紀”,能夠“肩茲‍砥柱中流之責任”。

  從中,我們看到了他們在千鈞一髮之際的果敢,看到了他們肩上能擔當、有力量,看到了“90後”舉起善良的接力棒。

  魯迅先生有句話讓很多人耳熟能詳: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不只是青年,每一個平凡人都應該擺脫冷氣,讓善意的點點微光,匯聚成向善向上的社會風貌。

  這個時代,我們始終需要陽光、善良、富有責任感,給我們力量、希望和溫暖。

  四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宏大歷史背景和瞬息即變的微觀社會格局面前,個體承受的工作生活壓力與日俱增、面對的挫折困難層出不窮,自然地,我們偶爾會産生一些負面情緒。

  但失落沮喪之中,總會一次次被治愈、被鼓舞。

  比如,當錢海軍以“我願做一盞燈,照亮別人,溫暖自己”時,老人們的心熱乎了;

  當漁民兄弟落難時,舟山沈華忠毫不猶豫砍斷價值十余萬元的漁具奔赴深海救援;

  還有溫州的劉文忠,面對失控的重型挂車,奮不顧身向前抓住車門,猛拉手剎將車剎停……

  每個“最美”的出現,都令人倍感溫暖,更讓大家發現:善意、溫暖、擔當,依然是浙江乃至整個中國社會的底色。

  就像有網友説,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世界,還是好人多。

  “最美媽媽”“最美司機”“最美校長”……一個個“最美”,不斷傳遞著人性之美、道德之光。

  其實,平凡人的生活中,沒有那麼多大起大落,而是一次又一次善的本能驅使,造就了一個個“平民英雄”、塑造了一個個“最美人物”。

  有句話説得好:人生在世,就應該相互溫暖。

  種種暖意的競相迸發,展現出“最美浙江人”的宏大格局與氣魄,凝結起今日浙江社會卓然的向心力。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浙江宣傳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