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評“浙”70年 新聞詳情
浙江宣傳 | 為何總有人把“浙江”讀成“折江”?
中國網 · 浙江宣傳 | 發佈時間2022-07-19 14:10:41    

   前些天,天太熱,有網友戲把浙江喊成“折江”,因為水汽被大太陽帶走了。

  不要笑。正經説,不知道是否有讀者發現,身邊有朋友會把“浙江”讀成“折江”,或者或多或少在網路、電視上聽到過有人這樣讀。不是這幾天,是一直以來。

  在浙江,有幾個地名比較容易被讀錯。比如台州,“臺”字念第一聲,但容易被念成第二聲;麗水,“麗”字念第二聲,卻經常被念成第四聲。

  以上都不難理解,畢竟這兩個字是多音字。可在普通話中,“浙”只有第四聲一個音。這就令人感到十分困惑。

  究竟是啥情況?為什麼念成zhé的人還不少?

  今天我們來重新認識“浙江”。沒錯,先從字面意思開始。

  一

  存在即合理。把“浙江”讀成“折江”,並非沒有來由。

  筆者通過查閱典籍、採訪各地的朋友和一些專家學者,大概梳理出了這麼幾種解釋。

  第一種——

  “浙”這個字,除了浙江省名,在其他地方並不多見。大家可能不太認識這個字,所以就直接取右半邊來讀了。

  這種解釋,看似有些“草率”,卻也有一定可能。

  老話説,“讀字讀半邊,不會錯上天”。有時碰到不常見的字,習慣讀一半,也能理解。

  第二種——

  有人分析,在一些吳語方言中,“浙”與“折”發音一致,口口相傳就把兩者等同了起來。

  為此,筆者分別向杭州、上虞、德清、上海、蘇州的朋友們進行了求證。據不完全統計,在五地方言中,浙江的“浙”,發音的確與打折的“折”一致,但都讀為ze,輕聲,不讀zhé。

  吳語與普通話本身是兩種體系。所以,這種解釋應為“浙江”各種方言讀法,而非我們前文探討的範疇。

  這是地方音和現代音的差別。

  第三種,也是最常見的解釋——

  浙江省內最大河流錢塘江,古稱“浙江”。錢塘江江流曲折,形如“之”字,又名“折江”“之江”。

  對浙江省名的由來,向來有個説法:省以江名。也就是説,浙江省之所以叫浙江省,就是因為錢塘江。這與黑龍江省的命名情況相同。

  因而,從歷史和地理角度來解釋,因錢塘江有“浙江”“折江”的別稱,而在讀音上把兩者等同起來,有一定道理。

  以上到底哪種説法是正確的?

  筆者請教了文史專家。專家回復:這個問題暫時沒有定論,但第三種説法比較靠得住。

  正是歷史、地理、文化等因素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折江”的讀法一直延續至今。

  二

  此外,還有個有趣的現象:浙江省外的朋友更容易把“浙”讀成“折”。筆者曾在北方上大學,明顯感覺有不少師友把“浙”讀成第二聲。這又是為何?

  有一種説法是,省外朋友日常不太用得到這個詞,“浙”字較為生僻。對省內人來説,“浙江”兩個字是從小使用最高頻的詞之一,讀不標準的可能性很小。

  這種分析也不無道理。

  其實,把“浙江”讀成“折江”,聽起來也並無違和感。

  錢塘江之所以又名“折江”“浙江”,本身就是取江流曲折之意。

  從古籍文獻記載上看,“錢塘江”之名,最早出現在《山海經》。它的幾個別稱,在古籍中也早有記錄。

  比如,《説文解字》裏,對“浙”字進行了解釋:

  “江。水東至會稽山陰為浙江。從水折聲” 。

  又如,《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也記載:

  “三十七年十月癸醜,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

  “水波惡”,想來是水位之高,或是江水之百轉千折。

  此外,今天我們從衛星圖像上看也可求證,錢塘江從上游到下游就“曲”得很明顯。

  央視紀錄片《航拍中國》曾對此進行過專題報道。錢塘江幹流分三個河段,新安江段、富春江段、錢塘江段,從群山到夾縫中一路穿越,蜿蜒千回。

  《浙江日報》也曾刊文:“‘曲水為江,折江為浙’,是浙江的省域特徵”。也難怪有人將“浙”字拆開,一邊是“水”,一邊是“折”,意為曲水。

  三

  顯然,浙江不管是被念成“zhè江”還是“zhé江”,都與“江”分不開關係。

  省以江名,足見江之重要。在地大物博的中國,一個地方的語言,又或是地名,作為一種符號,與當地地域、山川、歷史、文化等密不可分。

  錢塘江是浙江的重要標識與名片,與西湖等齊名。有人説,浙江電視臺的臺標,就是玩了個雙關,既指“浙”的首字母“Z”,也指浙江的母親河錢塘江。

  這,是一條什麼樣的江?

  錢塘江,是地理之江。東南名川,貫穿浙江境內,曲折蜿蜒,向東奔騰入大海。

  錢塘江潮,波瀾壯闊,更是被譽為“天下第一潮”,世界一大自然奇觀。

  正因如此,它也是詩詞之江,被無數文人騷客咏嘆稱奇。

  比如,一千多年前,唐朝詩人徐凝在“圍觀”錢塘江潮水時,感慨于江水之壯麗雄偉,一時激動難耐,揮筆寫下《觀浙江濤》一詩:

  浙江悠悠海西綠,驚濤日夜兩翻覆。

  錢塘郭裏看潮人,直至白頭看不足。

  當然,錢塘江更是文化之江、思想之江。

  底蘊深厚的錢塘江,是吳越文化主要發源地之一,對浙江文明演進和文化發展産生重要影響。

  它不僅賦予浙江以名稱,更給了這片土地以最獨特、最鮮明的精神氣質——

  錢塘江,孕育著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賦予浙江人敢闖敢試的精氣神。

  今天,我們説“詩畫江南,活力浙江”,這其中的因子,不管是山川,還是人文,不管是浙人的風采,還是發展的動力,大抵與滾滾錢塘水的澎湃助推不可分割。

  浙江,折江。

  你身邊有人把“浙”讀成“折”嗎?

  你認為哪一種解釋更合理?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浙江宣傳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