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最新評論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浙江打造“橄欖型農村社會結構”要義何在?
中國網 · 陳鷹 | 發佈時間2022-09-19 21:31:23    

   一份旨在打造“橄欖型農村社會結構”的工作方案近日在浙江出臺,其名稱為《浙江省推進農民農村“擴中”“提低”工作方案》,由浙江省委農辦研究制定。

  其目標是,力爭到2025年實現農村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萬元至50萬元群體比例達到80%、20萬元至60萬元群體比例達到40%。

  顯然,這個目標需要鍥而不捨的努力才能達到。

1.jpg

航拍仙居縣橫溪鎮鄉村田園景色 圖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裘雲峰

  01

  “擴中”“提低”是常見的、治理社會收入平衡的方式。顯然,“三農”領域是發力重點。因為只有農民收入提升了,整個社會收入才會最終實現平衡。

  這個《方案》重點關注的九類群體中,高素質農民、進城農民工、低收入農戶都與該這個“提低”“擴中”關係密切。

  當代農村社會,農民群體可以細分,比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鄉村新業態從業人員、農村藍領工匠、職業技能農民、進城農民工和低收入農戶等,也可以作為分類施策人群的依據,依託于農業農村領域“擴中”“提低”的人群畫像。

  去年以來,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綜合考慮農民可支配收入水準及山區、海島、平原等地理特徵因素,從全省11個設區市選取20個縣(市、區),又從中選擇241個典型村莊、10150戶農民家庭收入情況進行樣本分析,在此基礎上明確了《方案》的實現目標、具體實施路徑、實施計劃等。

  此可謂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浙江省農戶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這個《方案》聚焦農民工資性收入持續增加、經營凈收入高速增長、財産凈收入加快補短、轉移凈收入更好普惠、優質公共服務均等共用等五大路徑,進一步升級“六促共富”組合拳,實施十大行動計劃。

  這可以説是一個浙江省農村農民經濟收入的基本畫像圖。

  02

  調查基本明白,方案指向明確。

  那麼,誰是“提低”對象?誰是“擴中”人群?

  調查顯示,鄉村企業主、外出創業人群、鄉村工匠是農業農村領域“擴中”的領頭羊,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鄉村新業態經營者是最大“潛力股”。

  有了調查研究,就有了實施方向。為此,浙江提出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引領創業計劃、千萬農民培訓賦能促進就業計劃,以推動農民群體更好創業就業、擴大農民轉移就業,力求實現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穩步擴容。

  在“提低”方面,低收入農戶和山區26縣是重中之重。《方案》自然也是精準施策:實施低收入農戶“一戶一策”整合幫扶計劃、山區26縣強縣富民計劃。聚焦低收入農戶“提低”,全省持續深化整合幫扶改革。

  目前,浙江省正探索建立重大項目吸納就業機制,確保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2021年,全省已安排公益崗位1.4萬個,讓2.85萬低收入農戶受益。

  其實早在2021年7月,浙江省就開始研究起草《浙江省“擴中”“提低”行動方案》,目標是推動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聚焦這一目標,浙江還提出了量化目標,那就是浙江到2025年的那個目標。

  顯然,這是實現這個目標已有的底氣和支撐。

  03

  就本質而言,收入上的“提低”“擴中”正是“共同富裕”要義的折射。

  這體現在整個社會——包括城市和鄉村人民收入的平衡,還有這些目標依附著的更多含義。收入是一個最重要的基礎。

  城鄉發展平衡、收入待遇平衡等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理念,而“提低”“擴中”則明顯是實現目標的幾個方式。

  把目光放大一些就會知道,這也是一種具有全球意識的理念。當一個經濟體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時,社會治理就會提出許多客觀要求,而平衡以及具體表像上的拉近收入差距就會順理成章地成為整個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

  反過來看,如果憑任社會中的全體居民收入差距因為社會元素整合時效而無限擴大,就會出現社會治理的失敗,進而引發居民心理變化並可能引發社會動蕩。

  因此,“橄欖形”社會一直是全球許多國家的一個共同的社會治理目標。顯然,這不是説説而已,而是經濟體發展到一定地步必然的、甚至是獨一無二的選擇。

  擔當“共同富裕示範區”使命的浙江,有著比其他省市區相對平衡的突出優勢,展開最近十年成績單:分別連續21年、37年居中國省區第一;城鎮化率從63.2%提高到72.7%,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從2.37縮小到1.94,家庭年可支配收入20萬元至60萬元群體比例達到30.6%。

  這是一個繼續值得期待的趨勢。

  現在,浙江提出打造“橄欖型農村社會結構”,是在城鄉收入逐步趨向於接近的基礎之上的又一個很值得期待的目標。城市要“橄欖型”,農村也要“橄欖型”。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完成整個省域社會治理的平衡。

  無疑,“橄欖型”社會結構也正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