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物學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在其個人公眾號上,多次對華大基因CEO尹燁“開炮”。
饒毅稱尹燁在短視頻平臺上推廣的華大基因旗下益生菌“就是假藥”。饒毅表示,腸道細菌是一個熱門的研究方向,但學術界“迄今沒有拿出可以有效應用的産品”,“全中國現在推廣的益生菌無一不是假藥”。
儘管用詞足夠嚴厲,但尹燁及其所在的華大基因卻出乎意料地“低調”,特別是尹燁僅以四個字“謝謝指教”作為回復。
01
此前饒毅已連發多篇文章針對尹燁。他認為尹燁的科普視頻中存在偽科學,生物學知識背景有限。圍繞這一核心質疑點,饒毅先後表達了尹燁“説謊”、“博士學位水”、“呼籲華大開除”等觀點。
伴隨著事件在網路上逐漸發酵,7月24日,尹燁在其公眾號回應“謝謝指教”,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回應。尹燁所屬的華大基因也表示“公司不會就此事發佈公告,目前公司經營一切正常。”
饒毅與尹燁的論戰,也讓網際網路輿論陣營分化,網上有不少科普KOL,認為對科普工作者不應苛責,也有不少從業者認為,做生物科學“布道者”不是兒戲。
在尹燁逐漸擁有更多的流量同時,行業對其為何要做網紅企業家的探究和質疑就越多。
華大基因雖號稱醫療服務領域的高科技公司,但最終依然憑藉的是行銷與渠道優勢搶佔市場。但這也意味著,華大基因能一時佔據市場先機,卻不見得能一直在專業性被質疑的環境下持續在行業內保持優勢地位。
這麼淺顯的道理,難道喜歡張揚“網紅”的華大基因真的不懂嗎?
02
華大基因的“紅”可不是“名不副實”。只不過是,這種“紅”的方式讓人匪夷所思,甚至嗤之以鼻。
2018年6月,華大基因被舉報偽高科技忽悠欺詐涉嫌賄賂官員。同年10月,科技部披露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華大基因未經許可,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資訊從網上傳遞出境。這一年,“舉報門”、“基因數據外泄”等事件將華大基因的口碑質疑推向了高潮。
作為一家所謂的高科技公司,華大基因為什麼不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技術研究,而是刻意去打造各類網紅,且把費用和時間多用在銷售渠道和市場開拓上呢?
如果探究一下“網紅”的正面意義,那大約是:在早期,網紅企業家能促使更多人意識到基因檢測的意義,起到教育市場的作用。
如此而已。
再追究一下本質,華大基因就有些“不堪”了。數據顯示,2021年在公司營業收入下滑近20%的情況下,銷售費用卻不降反升,為12.38億元,同比上漲了14.82%。同時,研發費用比2020年有所下降。
僅僅從投入來看,顯然這家科技公司更看重銷售而不是研發。這也恰好與其潛心培育“網紅”的出發點一脈相承。
03
令饒毅和大眾普遍不理解的是,這家頭頂“科技”光環的公司為何不認真搞科技,而是喜歡推出各色“網紅”並打著高科技的幌子行急功近利之事?也難怪有人説,“饒毅終於揭開華大的畫皮”。
也許最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尹燁以“尹哥聊基因”為微信名字所做的回復——孤零零四個字挂在網上:謝謝指教。
既不是拿出“理”和“據”為自己辯護,也有一副“你愛説啥就説啥”的蔑視態度。
而其所在的華大基因則也是一副“不怕開水燙”的“風采”:公司不會就此事發佈公告,目前公司經營一切正常。
放開視野,科技公司把精力本末倒置似乎不在少數。在品質和數量——可以理解為科研水準和銷售額度之間糾結著的科技公司還有很多,能靜下心來鑽研技術、將研發費用佔營收較高比例的科技企業卻有被看作“落伍”的趨勢。
這等趨勢讓人格外擔憂。
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是,科技公司最終要靠産品的科技含量來贏得市場、贏得長久的發展,急功近利、弱化研發的科技公司其實已經遠離科技的本質。
面對質疑僅僅用“謝謝指教”來回應,沒有任何表情,充斥著無所謂的態度,充滿了蔑視的態度,這種吊兒郎當的回應,看上去是在藐視一個科學家,實際上真正表現的是藐視科學,藐視公眾的認知!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盧橋輝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