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千年運河畔 三大“文化新地標”閃耀副中心

發佈時間: 2024-02-29 14:52:34 | 來源: 央視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流淌千年的大運河畔,北京城市副中心綠心森林公園的“綠海”之中,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和北京藝術中心三大文化建築串聯圍合、巍然聳立。2月22日,央視網記者跟隨京津冀三省市委網信辦聯合組織的“瓣瓣同心心相連”京津冀協同發展10週年採訪團走進北京市副中心三大“文化新地標”。

據了解,三大文化建築已于2023年12月27日正式對外開放。它們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兩環、一心”規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城市綠心一道成為副中心藍圖中的點睛之筆。

“臨山間于樹下”讓書香“濃”起來 

臨近正午,冬日的暖陽透過超大的玻璃幕墻灑進圖書館,傾落在“銀杏谷”和“書山”上。置身圖書館內,不禁讓人感嘆,一步一景皆是美。沿著臺階往“書山”上走,在“山”頂上的平臺上俯瞰整個閱覽室,144根立柱宛如銀杏樹榦,“銀杏葉片”堆疊在天花板上,兩座三層高的書山宏大綿延,從各個角度看都是美輪美奐,美不勝收!

“為了保證圖書館的視線和光線最大限度地給讀者提供好的閱讀環境,圖書館建築外立面由276塊“超級玻璃”包裹,高透明度和開放性可以讓充足陽光進入。讀者無論憑窗小讀片刻,抑或在階梯起伏的館內低頭遨遊書海,都能獲得極佳的閱讀體驗。”北投集團重大項目總監、三大建築項目部總經理陳宏達自豪表示,作為開創先河的“超大幕墻玻璃”,圖書館南北立面主出入口處的玻璃高16米、寬2.5米、重達11.5噸。這一幕墻系統無論自重還是受力體系均開創國際先例。


北京城市圖書館李珊珊攝

除了顏值高,這座“森林書苑”還極具科技范兒。館內建有世界最大的單體圖書館閱覽室、國內藏量最大的智慧化立體書庫、國內第一家綜合性非遺文獻閱覽空間、國內面積最大的少兒室外閱讀活動空間和元宇宙體驗館……總建築面積約7.5萬平方米,藏書能力達800萬冊,閱覽座席約2400個。

機器人數智館員招手即停,有問必答,自助借閱;15分鐘精準定位取書,並由機器人送至指定閱覽區;24小時圖書館以視覺識別實現無感借還體驗……北京城市圖書館充分挖掘館藏資源、智慧展示、空間場域的價值,融合文化傳承與科技創新,為讀者打造“臨山間于樹下”的美妙閱讀體驗。

“運河之舟”閃耀讓文物“活”起來

站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共用大廳向上看,視線所及之處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造型就如同一艘大船的底部,而通過高大明亮的落地窗向外看,展陳大樓外部幕墻是五個高高揚起的風帆造型,“運河之舟”實至名歸。


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李珊珊攝

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距今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流經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古代運河。作為以“大運河”命名的博物館,運河與北京相輔相成的關係,成為其展陳的重要內容。

基本陳列“京華通惠運河永濟——北京與大運河歷史文化陳列”通過八個部分超過1000件文物、藝術品,以時間為軸,生動還原了大運河發展演變歷史,著重展示大運河與北京的密切關係,系統展現運河沿線人文歷史價值內涵。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1975年通州城關出土的金代宣威將軍石宗璧墓的墓誌是關於“通州”地名最早的實物見證。墓誌記載石宗璧葬于“通州潞縣臺頭村”,最早明確出現了“通州”一詞,是目前最早的實物見證,非常具有歷史價值。

自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開館後,基本陳列等四大類型展陳、四大活動陸續開啟,邀請觀眾在“運河之舟”上覽古今同輝。今後,4D影廳、可視化庫房等展示空間也將陸續開放,觀眾還可以走進主題郵局、文創商店、咖啡廳等多元空間,實現“把博物館帶回家”。

親民藝術殿堂讓藝術“熱”起來  

“它的建築外觀就像拉開的大幕,曲線弧度非常美,在夜幕下熠熠生輝。”結束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的參觀,“瓣瓣同心心相連”京津冀協同發展10週年採訪團又走進體量與國家大劇院相當的北京藝術中心參觀,感受這座藝術殿堂給人帶來的非凡藝術魅力。

“劇院的核心就是聲學,外觀蓋得再漂亮,聲學不過關就是失敗的。”據北京藝術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這座藝術殿堂的聲學效果,經實測達到世界頂級音質水準,榮獲了歐特克設計與製造國際大獎。

北京藝術中心採用“4+1”的劇場模式,4個室內劇場和1個室外劇場,整個座位數將達到5610個。2024年,北京藝術中心計劃安排300場演出,其中上半年既有話劇《林則徐》《玩偶之家》、舞劇《楊家嶺的春天》等彰顯藝術品質及大劇院屬性的自製劇目,也有英國愛樂樂團等國內外優秀演出團體登臺。另外,冬日童話之旅、童心劇場等親子類演出也將填補區域內親子類優質演出的空白。

大運河是流動的文化,三大文化建築串聯圍合,實現了現代文明與運河文化的碰撞,是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標誌性成果,也將進一步推動副中心文化産業的發展和京津冀文化産業協同發展。

推薦閱讀
運河架鼓震天響 非遺文化煥新生 作為運河文化的承載者,武官寨運河架鼓在文化振興的道路上煥發出勃勃生機。同時,展示館還定期舉辦各種培訓和交流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運河架鼓的傳承和發展中來。人們可以在這裡欣賞到精彩的運河架鼓表演,也可以深入了解這門藝術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千年運河畔 三大“文化新地標”閃耀副中心 流淌千年的大運河畔,北京城市副中心綠心森林公園的“綠海”之中,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和北京藝術中心三大文化建築串聯圍合、巍然聳立。”結束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的參觀,“瓣瓣同心心相連”京津冀協同發展10週年採訪團又走進體量與國家大劇院相當的北京藝術中心參觀,感受這座藝術殿堂給人帶來的非凡藝術魅力。24小時圖書館以視覺識別實現無感借還體驗……北京城市圖書館充分挖掘館藏資源、智慧展示、空間場域的價值,融合文化傳承與科技創新,為讀者打造“臨山間于樹下”的美妙閱讀體驗。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協同監督正式啟動 三省市人大將全面了解大運河河道水系治理、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情況,協同監督恢復河道生態用水和通航情況,推進水污染聯防聯治情況,建設綠色生態廊道、生態空間管控和生態保護修復情況等。今年京津冀人大協同監督將從五方面開展,攜手推動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2月28日,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在石家莊召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協同監督動員部署會,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協同監督工作在河北省正式啟動。“開展此次協同監督,有利於更好推動三地大運河沿線物質文化遺産、非物質文化遺産深度交流,以及京津文化高地、燕趙文化高地融合發展。
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已接待遊客近23萬人次 元代京杭大運河最北端水源就在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位於公園內龍山東麓的龍泉禪寺現已被打造為大運河源頭歷史文化展,充分展示大運河以及白浮泉的重要價值和深遠影響。同時,遺址公園圍繞“一泉貫出天下脈”主題,高標準打造長流惠澤、山水清音兩處景點以及運河源、引水臺、聆泉處、讀泉圃四處節點,在滿足遊客觀賞需求的同時,更好地傳承保護大運河源頭歷史文化資源。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