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大運河古橋永通橋預計明年開放參觀

發佈時間: 2022-10-11 10:16:42 | 來源: 新京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橫跨大運河的永通橋。

9月27日,永通橋上施工人員正在施工。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王飛


永通橋上的石獅子。

永通橋又名八里橋,是北京唯一一座橫跨京杭大運河的古橋,也是北京著名的三大古橋之一。去年,朝陽區啟動永通橋大修工程,預計明年永通橋將作為歷史文化古跡對公眾開放參觀,呈現“京通石道”“長橋映月”等歷史風貌。

2000多塊條石記錄位置將全部回歸原位

在朝陽區與通州區的交界處,緩緩流淌的大運河之上橫跨著一座古橋,一塊塊青色的石板構成這座古色古香的三孔石拱橋,這就是永通橋,它與不遠處的新八里橋交相輝映。

永通橋也被稱為八里橋,因東距通州8里而得名,它是很多老北京人心中美好的記憶。家住管莊的蘇貴增與八里橋“結緣”于他的小學時。“我在重興寺小學上學,學校距離八里橋200米左右。每天上學、放學,這橋就像我們兒時的玩伴一樣,天天陪著我。”蘇貴增兒時記憶中八里橋是能工巧匠的作品,建造得不可思議。

永通橋南北長50米、東西寬16米,有三孔,橋梁中間孔高達8.5米,寬6.7米,曾經漕船經這裡可直出直入,因此有“八里橋不落桅”的美譽。因為其建成年代久遠,朝陽區于去年啟動修繕工程。

日前,記者在工程現場看到,曾經鋪設在橋面的瀝青已經全部清除,露出一塊塊方方正正,或大或小的條石。施工人員蹲下身,用卷尺依次測量一塊塊條石,並且在圖紙上標注上條石的長度、寬度以及位置。這些條石的顏色不盡相同,有的呈現暗紅色,有的偏青色,有的相對平整,有的則坑坑洼洼。

大運河永通橋修繕項目經理李善求告訴記者,永通橋多年來歷經數次修繕,從而出現橋麵條石材質、大小不一的情況,現存條石有約600年曆史,共2000多塊。

“我們之所以對條石進行測量,並且記錄條石位置,最主要的目的是在後續施工過程中,將這些條石全部還原到原位,以保持古橋原貌。”李善求説,為了還原古橋風采,尋找相同材質的條石成為施工人員關注的問題之一。施工人員經過查閱古籍,諮詢專家、學者,最終確定了條石“樣本”,以此為模板尋找最符合古橋原貌的條石。與此同時,施工人員在勘察中還有了重要發現。

在進場施工前,施工人員沿著永通橋中線從南到北一共佈置了17個梅花狀勘察點,用以勘測地基的情況,同時確認原狀條石大致位置和保存情況。在此過程中,施工人員在距離主橋南側大概10多米的位置發現了約200平方米的原狀條石。“剛開始我們只發現了一塊條石,我們就趕緊把它挖出來,之後經過探測,發現還有多條條石。就這樣一點一點摳,一條一條挖,我們挖出來約200平方米的條石。”李善求説,這些條石對於修繕橋面起著重要作用,解決了原狀條石缺乏的難題。

排查消除橋體“鼓閃”等安全隱患

此次永通橋修繕,一方面是要恢復古橋原貌,另外一方面則是排查橋體的安全隱患,部分橋體出現鼓閃就是隱患之一。

在李善求的手機裏有這樣一張照片,橋體上鼓出一個“大包”,目測和橋體的距離有20多釐米。李善求告訴記者,這種鼓閃的主要原因在於橋體建成年代久遠,橋體中的縫隙積累了水汽,水汽滲透、沖刷橋體內填土,從而導致出現鼓閃。因此施工人員通過擇砌(即重新填補)方式更換內側磚體構件及填土,解決鼓閃的問題。記者看到,經過整修後,橋體上的“鼓包”已經消除,橋面平整了很多。

在施工過程中,河底裝板的發現讓人倍感欣喜。

今年春天,施工人員在永通橋上游、下游做了兩道圍堰,用圍堰將河水進行暫時攔截,防止河水對已經修繕過的項目進行沖刷、侵蝕。在此過程中,施工人員對河底原有的裝板進行勘察。

李善求説:“我們開了探坑,勘察到了永通橋最原始的河底裝板的條石情況,並且將其材質、規格都記錄了下來,以備後續修繕以及通惠河的通航收集歷史依據。”河底裝板是永通橋文物本體的一部分,其位河床之上,平面位置大概為永通橋上、下游鎮水獸對應的整個水準圍合面積。

記者了解到,在修繕過程中,橋體的每一個安全的監測點位都有專門監測單位進行全程監測,實時掌握橋體的位移情況。

將推出H5項目展示修繕步驟和成果

永通橋在北京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朝陽區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沈子豪介紹,永通橋始建於明正統十一年(1446),經明代以來的屢次修葺,與盧溝橋、朝宗橋並稱為北京地區現存三大古代石橋。

歷史資料顯示,該橋地處交通要衝,曾是東至山海關,南至天津陸路交通的咽喉,該地曾發生過近代史上著名的“永通橋北京保衛戰”。1938年修京通柏油路時,將橋兩端墊土,降低了石橋的坡度。解放後,橋面鋪上瀝青。後來,為保護古橋的歷史風貌,減少洪水對橋的衝擊,在橋南北兩端開道引河,各建三洞水泥橋一座,用來泄洪分流,橋間以水泥構成分水泊岸。在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又進行過多次的維修加固。2013年,作為大運河沿線文物,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實現永通橋儘早結束交通功能,創造保護修繕條件,2017年年底,北京市交通委負責在老橋西側建設新永通橋,朝陽區負責老橋退役後的保護修繕工作。

根據修繕工程規劃,預計明年,永通橋將作為歷史文化古跡對公眾開放參觀,呈現“京通石道”“長橋映月”等歷史風貌。

此外,為讓公眾感受古橋修繕過程,朝陽區還將推出“趣味修古橋”H5項目。沈子豪介紹説:“‘趣味修古橋’擬利用HTML5技術方式,載入永通橋3D文物模型、文字、圖片、語音、視頻、GIF等多種形式的內容,介紹永通橋的基本資訊和修繕重點。”公眾可通過手指交互操作,自由旋轉縮放、瀏覽古橋全貌、觀賞局部細節。同時,“趣味修古橋”還將設置不同功能板塊,通過多種形式,如語音、歷史照片、精美圖片輪播、修繕工程紀錄片展示永通橋基本資訊以及修繕步驟和成果。


推薦閱讀
新鄉開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10月10日上午,新鄉市舉行項目奠基儀式,正式開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新鄉紅旗區段),這也是新鄉啟動的首個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新鄉紅旗區段)項目將把優美城市建設、城鄉景觀塑造、文物古跡保護、大運河水文化展現有機地結合起來,對北關大街、東安巷、小北街、環城北街進行市政管網、建築立面改造,引入文創産業提升業態格調,同時恢復護城河打造鄉愁水街,講好獨具特色的“新鄉運河故事”。“雙源合河、衛懷古城”,新鄉就位於“七片區”中的永濟渠焦(作)新(鄉)片區。
宿連航道二期暨京杭運河宿遷段綜合整治工程開工 10月9日,長江宜昌航道工程局承建的宿連航道二期暨京杭運河宿遷段綜合整治工程在江蘇宿遷開工建設。宿連航道二期暨京杭運河宿遷段綜合整治工程全面開工建設,長江宜昌航道工程局承擔二期一標段施工任務,是二期工程中首個開工的標段。京杭運河宿遷段綜合整治工程全長110.16公里,總投資5.25億元,主要包括護岸生態提升工程、護坡生態修復工程、閘橋航標建設工程、應急執法保障工程等,預計2024年上半年全線完工。
運河新畫卷:波浪寬 香兩岸 今年78歲的許志祥是望亭中心小學的退休教師,在他的印象裏,大運河望亭段有著極其豐厚的文化和歷史。退休後,許志祥花了大量的精力整理相關素材,並撰寫了7000余字的《相城區大運河望亭段基礎研究報告》。沿河南下,蘇州市相城區望亭鎮“以亭為名,因河而起”。
單霽翔談南運河德州段保護與利用:讓大運河保起來美起來活起來 “大運河保護是綜合的文化遺産保護的巨系統,保護的目標是傳承。”單霽翔説,保護規劃的制定就是要保護這些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真實地再現歷史,堅持“保起來、美起來、‘活’起來”,走一條健康的保護之路,使大運河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願意接近大運河,在參與大運河的保護和建設的同時享受大運河。10月10日,由中國文物學會和浙江衛視聯合發起製作的大型文化遺産綜合節目《萬里走單騎——遺産裏的中國》第三季欄目組走進德州,在節目錄製過程中,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對南運河德州段的保護與利用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