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運河聯動京津冀

發佈時間: 2022-10-08 16:40:11 | 來源: 河北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金秋十月,運河暢流。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為了“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河北省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謀劃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在生態治理、蓄水通航、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等領域持續發力,積極打造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推動千年運河重煥生機。

一脈清水,聯動京津冀。自香河高莊村附近楊洼閘大橋極目遠眺,北運河宛若玉帶,自上游北京涌出,蜿蜒南來,潤澤燕趙大地。“今年6月24日,古老運河再次迎來世紀復蘇——大運河京冀段62公里實現互聯互通,譜寫下‘流動的文化’的鮮活樂章……”香河縣文旅局副局長王建軍説起眼前這條鮮活的運河,滿臉都是喜悅和自豪。

北運河上,楊洼閘地理位置特殊,是名副其實的“京畿水到府戶”,是貫穿北方大運河的重要節點。作為京杭大運河的咽喉,香河的發展,始終與大運河息息相關。“10月1日國慶節當天,就在咱北運河香河縣中心碼頭迎來遊客8000余人,其中近1000人乘船遊覽。循著歷史的河道,聆聽運河故事,感受歲月變遷。”王建軍告訴記者,通過對標京津,謀劃實施水系治理、橋閘改建、碼頭修建、生態治理等多項重點工程,而今的北運河再現如畫美景,持續帶動著京津冀區域內的文旅融合、富民産業。

目前,廊坊市與通州、武清多次溝通對接,“通武廊”全線通航的聯合工作機制,將北運河廊坊段打造成為全省第一條內陸旅遊通航河流,建成全省第一座具備通航條件的船閘和集旅遊、海事、安全保障為一體的綜合性內河碼頭,開闢了國際領先、國內最為先進的數字化旅遊航道。香河與通州簽訂《文化和旅遊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加快實現兩地文旅産業資源共建共用,計劃通過5到10年的發展,帶動香河全域旅遊人數進一步提升,年旅遊總收入提升至約60億元。

北運河流淌,凸顯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深入。自古以來,大運河京津冀段就是聯通京津、燕趙的重要水脈、文脈和人脈,見證著京津冀人民群眾的勤勞智慧和偉大創造。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更是在更廣闊的範圍拓展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內涵。今年年初,河北省許多從事大運河文化研究的專家們紛紛呼籲,加快南運河河道整治和生態補水,有序推進適宜河段旅遊通航,而就在9月1日,這一期盼已在滄州城區實現。

“開船嘍!”9月1日,隨著南川號、朗吟號、鯨川號等一艘艘遊船駛離南川古渡碼頭,京杭大運河滄州中心城區段實現旅遊通航……這一幕,令多年從事考古研究的任丘市政協副主席鄭志利感觸良深。他曾參與過大運河文化遺産調查,去年還參與南川樓出土沉船文物保護工作,當時出土宋金時期文物200余件。鄭志利表示:“發掘運河資源,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課題。推動大運河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是歷史的重托,是時代的呼喚。”

記者了解到,滄州積極實施引水補水,在去年引水1.8億立方米基礎上,今年又完成引水3億立方米。目前,城區段運河水深在3.6米至5米之間,“再現運河”“古韻獅城”兩條遊覽線路開始試運營。同時,依託武術、雜技、醫藥、鹽運、河工、漕運等歷史文化資源,在大運河滄州中心城區段沿岸設置打造漕運詩經長廊、運河水工看臺、古長蘆鹽運文化廊、佟家灣醫藥百草園等景觀點。

不僅如此,圍繞大運河保護開發和利用,滄州持續發力。目前,佔地4000畝的園博園內,北山拔地而起,主園區、中國大運河非遺展示中心和大化工業遺存提升改造3個板塊均顯現雛形。運河區大力實施環境衛生清理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通過河道清淤、堤岸加固、生態修復等,對原有河灘荒地、廢棄建築進行清理整頓,河灘荒地變為運河公園,成為滄州人喜愛的“網紅打卡地”。

大運河,是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大運河河北段主河道總長530余公里,依次流經廊坊、滄州、衡水、邢臺、邯鄲5市17個縣(市、區),是連接雄安、承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區域。作為中國大運河頗具北方特色的文化瑰寶,是歷史發展的見證,促進著區域間的交流互融,滋潤著千家萬戶、涵養著生計業態。

邢臺,運河沿岸引進新品果樹,借助大運河發展觀光、採摘等鄉村遊,既美化環境,又改變農村産業單一問題。衡水,積極推進運河沿線村莊生活污水管控,有效改善生態環境,同時串聯故城、景縣、阜城等多個文旅項目,推出運河風情精品遊線路;邯鄲以“運河古都名鎮之旅”為主線,開發運河主題遊線路,推進成語典故、太極文化沉浸式體驗和數字化賦能……不久前,京津冀人大立法協同工作機制第九次會議在張家口舉行。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會共同研究討論了《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人大常委會關於京津冀協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決定(草案建議稿)》,內容涵蓋大運河遺産保護協同、生態保護協同、文旅融合協同等,以區域協同立法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

一河千載通南北,齊心協力譜新篇。運河長流,正唱響“華夏大地的史詩”。

“統籌利用各類資源,帶動城鄉在産業發展、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等方面協同推進,持續推動古老的大運河活起來。”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部門有關負責人説,將進一步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放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品質發展中謀劃,讓古老而青春的大運河更加流光溢彩、造福人民,流向更加廣闊的未來。


推薦閱讀
單霽翔談南運河德州段保護與利用:讓大運河保起來美起來活起來 “大運河保護是綜合的文化遺産保護的巨系統,保護的目標是傳承。”單霽翔説,保護規劃的制定就是要保護這些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真實地再現歷史,堅持“保起來、美起來、‘活’起來”,走一條健康的保護之路,使大運河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願意接近大運河,在參與大運河的保護和建設的同時享受大運河。10月10日,由中國文物學會和浙江衛視聯合發起製作的大型文化遺産綜合節目《萬里走單騎——遺産裏的中國》第三季欄目組走進德州,在節目錄製過程中,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對南運河德州段的保護與利用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運河聯動京津冀 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為了“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河北省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謀劃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在生態治理、蓄水通航、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等領域持續發力,積極打造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推動千年運河重煥生機。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會共同研究討論了《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人大常委會關於京津冀協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決定(草案建議稿)》,內容涵蓋大運河遺産保護協同、生態保護協同、文旅融合協同等,以區域協同立法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今年年初,河北省許多從事大運河文化研究的專家們紛紛呼籲,加快南運河河道整治和生態補水,有序推進適宜河段旅遊通航,而就在9月1日,這一期盼已在滄州城區實現。
滄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鋪展新畫卷 今年,滄州市重點推進總投資225億元的18個重點項目建設,計劃年內完成投資109.6億元。乘著國家對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的東風,滄州市在去年完成引水1.8億立方米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完成引調水3億立方米,實現大運河滄州段全線通水。聚焦文物修繕、考古勘探、生態修復、創新發展等方面,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彰顯其歷史脈絡和時代價值。
江河奔騰看中國丨古老運河 時代新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提升舉措在運河沿線全面實施。如今,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正加快打造,“千年運河”在新時代綻放出絢麗光彩。依託豐富的文化遺存,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加快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加速形成。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