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40余家古鎮構建“朋友圈” 中國大運河古鎮聯盟成立

發佈時間: 2022-09-16 10:59:11 | 來源: 浙江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運河貫南北,文脈承古今。新時代下,沿岸古鎮該如何接續傳承其蘊藏的寶貴遺産,實現可持續發展?9月16日,中國大運河古鎮發展研討會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大運河畔的塘棲古鎮拉開帷幕。

現場,由塘棲、張家灣、楊柳青、瓜洲、南陽、南潯、崇福、烏鎮等八大運河古鎮聯合發起,攜手全國大運河沿線約40家古鎮共同籌劃的中國大運河古鎮聯盟正式成立。

據悉,中國大運河古鎮聯盟成員將以“大運河”為紐帶,通過“有效聯動、資源共用、聚合傳播”,主要圍繞“共護文化遺産,共創古鎮價值,共擴古鎮影響,共築合作繁榮,共謀發展思路,共用發展經驗,共促聯盟發展”七大方面,攜手共促大運河沿線古鎮的繁榮與發展。

研討會上,來自臨平大運河畔的塘棲代表,宣讀併發布中國大運河古鎮聯盟協作發展宣言。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運河三老”之一、銅雕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趙世瑜等來自全國歷史、文化、旅遊等領域專家學者,圍繞運河古鎮歷史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有機更新、産業創新等方面,進行主題演講。

同時,會上還正式發佈了全國首個大運河古鎮數字藏品——“塘棲古鎮”。它以“品味塘棲”為主題,將古鎮著名景觀繪製成一道道精美的菜肴,通過臨平大運河畔的“名山(超山)、名湖(丁山湖)、名鎮(塘棲)”中心場景,形成景觀與美食相互輝映的“塘棲盛宴。”

作為中國大運河古鎮聯盟的發起地,大運河臨平段長約40公里,歷史悠久。如今,臨平區正以“大運河”為核心全面開啟新時代文化臨平工程,以“塘棲古鎮”為中心全面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中國大運河古鎮發展研討會的舉辦,既是臨平區復興千年古鎮的一項舉措,也是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中的一樁盛事。“我們將借此契機,與來自全國運河沿線的古鎮代表、專家學者、優秀企業形成合力,互相取經,為在運河沿線發展文旅、文創産業先行探路,著力把運河打造成一條新時代下的共富帶。”大運河科創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説。

據悉,中國大運河古鎮發展研討會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江省文化産業投資集團、中共杭州市委宣傳部、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中共杭州市臨平區委員會、杭州市臨平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由中共杭州市臨平區委宣傳部、杭州市臨平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杭州市臨平區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管理委員會、杭州臨平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杭州市臨平區塘棲鎮人民政府協同承辦。


推薦閱讀
融媒體文化節目《行走大運河》上線 節目邀請馮驥才、單霽翔、茅威濤、蒙曼、徐則臣、王珮瑜等16位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文化學者、作家、藝術家作為“大運河文化推廣人”,深情講述大運河文化對他們的滋養,生動解碼大運河文化,深入闡釋傳承保護利用好大運河文化的現實意義,助力推廣大運河文化。《行走大運河》節目以行走的方式實地探訪北京、天津、滄州、聊城、濟寧、臺兒莊、淮安、揚州、鎮江、無錫、蘇州、嘉興、杭州等大運河流經的16座城市,以河為線、以城為珠,帶著對大運河文化的無限熱愛,拜訪運河文化專家、探尋運河古跡遺存、體驗運河風土人情,用鏡頭和話筒記錄真實的運河生活……生動多姿的運河之美,伴隨著一個個典型人物、典型故事、典型場景、典型聲音,在節目中精彩呈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製作的16集大型融媒體文化節目《行走大運河》,昨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之聲、閱讀之聲及央視頻、央視文藝新媒體矩陣、央廣網、雲聽等平臺同步上線。
40余家古鎮構建“朋友圈” 中國大運河古鎮聯盟成立 據悉,中國大運河古鎮發展研討會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江省文化産業投資集團、中共杭州市委宣傳部、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中共杭州市臨平區委員會、杭州市臨平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如今,臨平區正以“大運河”為核心全面開啟新時代文化臨平工程,以“塘棲古鎮”為中心全面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國大運河古鎮發展研討會的舉辦,既是臨平區復興千年古鎮的一項舉措,也是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中的一樁盛事。
今年以來揚州進一步創新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形式 以運河文藝浸潤百姓身心。以運河文旅賦能消費復蘇。以運河論壇傳遞揚州聲音。
聚焦百里運河“三化”改造 推動城市生態品質提升 下一步,市人大環資城建委將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按照市人大常委會的工作要求,緊緊圍繞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提升城市品質、持續保障改善民生等重點工作,充分發揮市人大常委會及人大代表職能作用,與市政府有關部門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在尋求創新突破上下功夫,在“曬成績、賽貢獻”中爭先鋒,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事情轉化為人大工作實踐,永做奮進路上的奔跑者。市人大環資城建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充分發揮市人大專門委員會的職能作用,聚焦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提升精細化管理水準,以推動“百里運河”環城水系改造提升為突破口,力爭在“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賽道上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展現人大責任擔當。聚集力量專班推進把“百里運河”改造提升推向深入為進一步推進工作,市人大環資城建委召開由政府部門、人大代表、專家學者和企業等方面參加的協調會,對問題再次深入剖析,並提出一次性規劃、分階段實施的工作建議。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