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今年以來揚州進一步創新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形式

發佈時間: 2022-09-16 10:58:38 | 來源: 揚州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為總遵循,圍繞文化旅遊名城建設,進一步創新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形式,充分扛起新時代“致富河、幸福河”建設的使命擔當。

以運河論壇傳遞揚州聲音。推動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升格為國家層面機制性論壇,2022年論壇吸引了60余個國家運河城市的代表、駐華使節代表、專家學者代表等400余人出席,通過《世界運河城市遺産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揚州倡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授予揚州“運河城市實施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樣板城市”,為世界運河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揚州樣本”。

以運河文旅賦能消費復蘇。我市以打造世界級運河文化遺産旅遊廊道為重點,薈萃運河古今景觀評選打造揚州“運河十二景”,堅持盡好保護本分、履行傳承本職、提升利用本領,統籌推進“運河十二景”規劃引領、景觀提升、文化展示、文創開發、品牌推廣五大工程。“運河十二景”之一的瘦西湖入選國家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明清古城內的皮市街、仁豐裏文創消費活動多次登上央視《新聞聯播》,一大批“運河十二景”文旅産品加快助推市場復蘇和消費重振。

以運河文藝浸潤百姓身心。實施“民間文藝交大運”揚州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推動民間文藝與運河文化交流碰撞,在全市徵集優秀民間文藝節目和團隊入駐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等各類文博文旅場所常態化展演,生動展現揚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民間文藝傳承創新成果,推動運河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以運河思政築牢思想根基。在全國首創並全面推進大中小學“運河思政”一體化建設,深耕大運河文化蘊含的思政要素,有效對接揚州大運河文化研究院等院所學術資源和中小學思政課需求;培育60名思政研學導師,組織開展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江都水利樞紐、WCCO、模擬聯合國活動等多項實操演練活動;開發多條“大運河思政研學”精品路線與精品課程,以包容性更強、接受度更高的線上線下融合模式,立體化呈現穿越歷史、縱貫中國的“運河思政課”。

以運河研學培育時代新人。打造“壯遊大運河”智慧研學平臺,推出河海對話、河湖對話、江河對話、河河對話、山河對話、天河對話等六大模組,設立的120個研學點涵蓋58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點、27處河道遺産所在城市和36座運河城市的紅色文旅。項目通過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中心素質學分認定,納入非學歷教育學習成果正式名錄,助推運河文化在年輕人中傳承不息、歷久彌新。

下階段,我市將繼續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為指引,圍繞實現“致富河、幸福河”總目標,抓好運河生態文明建設這一重點工作,通過“三個強化”推動大運河文化帶高品質發展更上新臺階。一是強化水系治理和環境提升,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生態運河建設提升群眾幸福感;二是強化遺産保護和文脈賡續,注重發揮當地居民在運河文化傳承與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讓文化運河建設提升群眾認同感;三是強化品牌傳播和文旅融合,將大運河揚州段打造成城鄉、河湖、江河之間的旅遊發展軸,讓旅遊運河建設提升群眾獲得感。


推薦閱讀
40余家古鎮構建“朋友圈” 中國大運河古鎮聯盟成立 據悉,中國大運河古鎮發展研討會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江省文化産業投資集團、中共杭州市委宣傳部、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中共杭州市臨平區委員會、杭州市臨平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如今,臨平區正以“大運河”為核心全面開啟新時代文化臨平工程,以“塘棲古鎮”為中心全面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國大運河古鎮發展研討會的舉辦,既是臨平區復興千年古鎮的一項舉措,也是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中的一樁盛事。
今年以來揚州進一步創新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形式 以運河文藝浸潤百姓身心。以運河文旅賦能消費復蘇。以運河論壇傳遞揚州聲音。
聚焦百里運河“三化”改造 推動城市生態品質提升 下一步,市人大環資城建委將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按照市人大常委會的工作要求,緊緊圍繞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提升城市品質、持續保障改善民生等重點工作,充分發揮市人大常委會及人大代表職能作用,與市政府有關部門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在尋求創新突破上下功夫,在“曬成績、賽貢獻”中爭先鋒,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事情轉化為人大工作實踐,永做奮進路上的奔跑者。市人大環資城建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充分發揮市人大專門委員會的職能作用,聚焦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提升精細化管理水準,以推動“百里運河”環城水系改造提升為突破口,力爭在“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賽道上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展現人大責任擔當。聚集力量專班推進把“百里運河”改造提升推向深入為進一步推進工作,市人大環資城建委召開由政府部門、人大代表、專家學者和企業等方面參加的協調會,對問題再次深入剖析,並提出一次性規劃、分階段實施的工作建議。
以閱讀共建“文化大運河” 還可以圍繞運河的古鎮、古村落、古街、古巷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産,組織讀書分享會,開展音樂、戲劇、美食、風土人情等體驗式活動和藝術賞析,讓孩子們深入研學,了解大運河文化之美。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張華在會上致辭:4月22日,我們向運河沿線各兄弟城市發出倡議——“閱讀一本運河主題圖書、行走一條運河主題路線、記錄一段運河城市記憶”,將全民閱讀與文化旅遊相結合,通過線上直播和線下活動,總計參與人次超過1000萬。浙江省圖書館閱讀推廣部主任謝貝妮提出,可以圍繞運河的工程遺産如閘、壩、堤、橋等運河水利遺存,行宮會館等大運河的配套設施及相關古建築、歷史文化街區等,開展古橋、古建築等內容的考古以及船模拼搭、水利實驗室、模型製作等科學探索活動。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