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融媒體文化節目《行走大運河》上線“文藝+新聞”方式感知運河之韻

發佈時間: 2022-09-16 10:59:31 | 來源: 今晚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製作的16集大型融媒體文化節目《行走大運河》,昨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之聲、閱讀之聲及央視頻、央視文藝新媒體矩陣、央廣網、雲聽等平臺同步上線。

《行走大運河》節目以行走的方式實地探訪北京、天津、滄州、聊城、濟寧、臺兒莊、淮安、揚州、鎮江、無錫、蘇州、嘉興、杭州等大運河流經的16座城市,以河為線、以城為珠,帶著對大運河文化的無限熱愛,拜訪運河文化專家、探尋運河古跡遺存、體驗運河風土人情,用鏡頭和話筒記錄真實的運河生活……生動多姿的運河之美,伴隨著一個個典型人物、典型故事、典型場景、典型聲音,在節目中精彩呈現。

節目運用“文藝+新聞”的表現手法豐富內涵、美感和可聽性,不僅大量使用同期聲,還融入文學、音樂、戲曲、曲藝以及原創主題音樂、微廣播劇等多種形式的文藝作品,生動描繪2000多年中國大運河的歷史,藝術呈現“千年的運河,流動的文化”。

節目邀請馮驥才、單霽翔、茅威濤、蒙曼、徐則臣、王珮瑜等16位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文化學者、作家、藝術家作為“大運河文化推廣人”,深情講述大運河文化對他們的滋養,生動解碼大運河文化,深入闡釋傳承保護利用好大運河文化的現實意義,助力推廣大運河文化。

在天津錄製期間,節目走進楊柳青木版年畫博物館,邀請國家級非遺項目楊柳青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霍慶有講述了大運河邊的非遺故事。


推薦閱讀
一展盡覽“數字大運河” 國家發改委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2022年工作要點》中提出,充分發揮雲平臺在數字網站平臺建設方面示範引領作用。展位現場圖“一雲五端”引領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臺(以下簡稱雲平臺)是國家交給江蘇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兩個重點項目之一。今年6月27日,雲平臺在世界運河城市論壇開幕式上發佈建設成果,得到充分肯定。
融媒體文化節目《行走大運河》上線 節目邀請馮驥才、單霽翔、茅威濤、蒙曼、徐則臣、王珮瑜等16位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文化學者、作家、藝術家作為“大運河文化推廣人”,深情講述大運河文化對他們的滋養,生動解碼大運河文化,深入闡釋傳承保護利用好大運河文化的現實意義,助力推廣大運河文化。《行走大運河》節目以行走的方式實地探訪北京、天津、滄州、聊城、濟寧、臺兒莊、淮安、揚州、鎮江、無錫、蘇州、嘉興、杭州等大運河流經的16座城市,以河為線、以城為珠,帶著對大運河文化的無限熱愛,拜訪運河文化專家、探尋運河古跡遺存、體驗運河風土人情,用鏡頭和話筒記錄真實的運河生活……生動多姿的運河之美,伴隨著一個個典型人物、典型故事、典型場景、典型聲音,在節目中精彩呈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製作的16集大型融媒體文化節目《行走大運河》,昨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之聲、閱讀之聲及央視頻、央視文藝新媒體矩陣、央廣網、雲聽等平臺同步上線。
40余家古鎮構建“朋友圈” 中國大運河古鎮聯盟成立 據悉,中國大運河古鎮發展研討會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江省文化産業投資集團、中共杭州市委宣傳部、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中共杭州市臨平區委員會、杭州市臨平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如今,臨平區正以“大運河”為核心全面開啟新時代文化臨平工程,以“塘棲古鎮”為中心全面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國大運河古鎮發展研討會的舉辦,既是臨平區復興千年古鎮的一項舉措,也是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中的一樁盛事。
今年以來揚州進一步創新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形式 以運河文藝浸潤百姓身心。以運河文旅賦能消費復蘇。以運河論壇傳遞揚州聲音。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