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中國大運河 · 北京段五河交匯地區

發佈時間: 2022-07-08 17:23:42 | 來源: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2012年首次提出建設北京市城市副中心,這是北京市圍繞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目標,推動首都科學發展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幾年間,北京城市副中心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時代大格局中,橫空出世、快速成長。規劃藍圖的“大寫意”,正一步步變成氣勢恢宏的城市建設現實圖景,其中,有這樣一處五河交匯水景再次煥發了勃勃的生機……

這就是:中國大運河·北京段五河交匯地區,今天讓我們打開時空的隧道去看看它的變化模樣。

△通州俯瞰五河交匯水路縱橫

△供圖:馬文曉/北晚新視覺

△三維鳥瞰實景圖(2020年)

△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中國大運河 ·北京段 /五河交匯地區在哪?

中國大運河·北京段五河交匯地區: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範圍內的西北角。所謂的“五河” =通惠河 +溫榆河 +小中河 +運潮減河 +北運河。

*上圖藍色範圍為北京城市副中心

△中國大運河 ·北京段五河交匯地區區位圖(2021年)

△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五河”分佈圖

△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中國大運河 ·北京段 /五河交匯地區六十年來變化多

△五河交匯地區時空變遷

△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自清末以來,溫榆河、小中河、通惠河、北運河逐漸匯流於通惠河入北運河河口。

新中國成立後,為治理水患,在四河交匯處修建了北關分洪樞紐工程, 1960年在北運河起點修建攔洪閘,1963年建成運潮減河並修建分洪閘,汛期通過分洪閘將部分洪水分入潮白河。1970年對河道全線疏浚。

1961

△1961年五河交匯地區影像圖

△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1965

△1965年五河交匯地區影像圖

△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1970

△1970年五河交匯地區影像圖

△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1974

△1974年五河交匯地區影像圖

△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1996

△1996年五河交匯地區影像圖

△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北京市自2006年開始對五河交匯地區清淤,形成一片壯觀的五河交匯水景。

2007

2007年對北關分洪樞紐進行改建,在舊閘下游修建新閘,於是新老閘之間形成了源水島。

△2007年五河交匯地區影像圖

△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2009

△2009年五河交匯地區影像圖

△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2015

△2015年五河交匯地區影像圖

△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2020年,生態環境部等部門編制了《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專項規劃》,提出的目標是力爭在“十四五”末期,大運河綠色生態廊道基本建成,生態空間佈局基本穩定。

△2015年五河交匯地區影像圖△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2022年4月,歷經14天集中補水,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通水。

2022年6月26日,三座船閘建設成功打通了大運河京冀段水路運輸最後一個中斷點,大運河北京段和河北香河段同步實現省市內通航。

蘆葦盪漾水草依依,野鴨嬉戲魚鳥雲集,如今的城市副中心北運河五河交匯地區展示出一幅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美麗畫卷。


推薦閱讀
投資20億元!德州啟動6個“大運河保護利用”項目 項目主要對大運河保護利用項目中部的楊家圈村、南陳莊村、木材公司地塊等居民進行安置,選址在木材公司地塊,建設安置房3000余套,總建築面積約50萬平方米。大運河保護利用項目的整個規劃是由中建院規劃團隊承擔的,根據規劃方向和相關要求,2022年德州市計劃先期啟動6個項目,計劃投資約20億元。拆遷安置項目1個,為運河宜養社區項目。
中國大運河 · 北京段五河交匯地區 △2015年五河交匯地區影像圖△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2022年4月,歷經14天集中補水,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通水。1961△1961年五河交匯地區影像圖△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1965△1965年五河交匯地區影像圖△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1970△1970年五河交匯地區影像圖△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1974△1974年五河交匯地區影像圖△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1996△1996年五河交匯地區影像圖△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北京市自2006年開始對五河交匯地區清淤,形成一片壯觀的五河交匯水景。△通州俯瞰五河交匯水路縱橫△供圖:馬文曉/北晚新視覺△三維鳥瞰實景圖(2020年)△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中國大運河·北京段/五河交匯地區在哪。
德州多措並舉傳承大運河文化 擁有大運河沿線城市中保存最好、最具原生態的古運河河道風貌。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齊魯文化和燕趙文化交相輝映,董仲舒、東方朔、竇建德等歷史名人都誕生在這裡。從國內、江浙、省內知名三個維度選取了部分大運河文化研究專家,選取了部分水利技術專家,增列了運河文化名家隊伍,形成了61人專家名單,按照“擠時間多安排”的原則,擬分批次邀請專家學者對指揮部進行業務知識培訓。
從京杭大運河百年間首次全線通水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與利用 千里碧波貫通千年文脈——從京杭大運河百年間首次全線通水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與利用■解放軍報記者佟欣雨圖為貨船行駛在大運河杭州段。《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設置專門章節,強調“活化大運河流淌伴生的文化”,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新華社記者江漢攝4月28日,歷經14天集中補水,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通水。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