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德州多措並舉傳承大運河文化

發佈時間: 2022-07-08 17:22:12 | 來源: 齊魯壹點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7月8日,德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全市重點項目挂圖作戰”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大運河保護利用情況”專場,大運河保護利用指揮部文旅組組長、德州市文化旅遊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范軍出席會議,介紹德州在大運河文化傳承保護利用方面所做的工作。

南運河(德州段)開鑿于隋唐時期,作為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綿延著德州千年的歷史文脈,是流淌千年的活態文化遺産和德州記憶。運河沿線村鎮根植于齊魯文化,融合吸納南北文化、中外文化,形成了誠信、仁義、包容、開放、多元的魯風運河文化特質。沿線遺産眾多、類型多樣,涉及河道、工程、附屬建築諸多方面,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2014年6月,南運河德州段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大運河德州段在大運河山東段中開挖最早、歷時最長,是山東段名副其實的千年運河;擁有大運河沿線城市中保存最好、最具原生態的古運河河道風貌;獨特的漕運倉儲與商貿文化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明清時期因漕運發達,曾是全國33個工商重鎮之一;擁有國內唯一、國際影響深遠的外籍王陵一一蘇祿王墓及其守陵村落,已有600多年的人文歷史;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齊魯文化和燕趙文化交相輝映,董仲舒、東方朔、竇建德等歷史名人都誕生在這裡。

2021年以來,為了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資源,大運河保護利用指揮部組織實施了多項大運河文化傳承保護活動。

開展了“我為大運河保護利用建言”、“發現德州運河文化之美暨標誌性宣傳語徵集”、“因運河生·因運河興——德州運河文化攝影攝像展”三項活動。收集社會各屆意見建議60余條,標誌性宣傳語650余條,並通過網路投票、專家評審評選出優秀作品。攝影展分兩個階段,分別在會展中心一樓大廳、中心廣場展出優秀作品120余幅。通過大美運河、文化遺存、人文風情、因運而興四個版塊,從不同視角,不同空間,不同歷史層面,全景呈現風光匯聚、風土豐厚、維度多元的悠悠古河。

編印出版《德州運河文化叢書》。組織德州市歷史文化專家學者,編印《德州運河文化叢書》一套六卷,從城市發展、文化遺産、民風民俗、世家名人、文學藝術、名鎮名村等多角度,多層次展示德州運河文化底蘊、特點與流脈,對研究利用德州市歷史文化資源具有積極的借鑒和指導作用,是德州市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成果。同時,收集整理康熙、乾隆時期有關德州大運河詩集94首,劃分出“自然風景、運河景觀、人文風情、人文景觀”4大類,整理成冊以備研究學習。

全面打造德州運河文化宣傳矩陣。深入挖掘德州市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發動運河沿線文化愛好者,通過小説、詩歌、雜技、情景劇等多種形式,寓教于樂講好運河故事;定期舉辦各類展覽活動、體育賽事、主題論壇,通過視頻、公眾號等多媒體方式廣泛宣傳;委託名家進行文藝創作、編寫劇本的方式,拍攝關於蘇祿王、董子、田雯、盧見曾等德州歷史名人和乾隆下江南等經典故事題材的電影、戲曲,打造運河文化宣傳矩陣。有序推進德州市大運河民俗文化展籌備工作,積極蒐集反映大運河沿線各時代社會生産生活、文化藝術、非遺傳承、民俗文化、宗教信仰、重大歷史事件和著名人物的具有史料價值的實物及資料。

積極籌建大運河研究圖書館和大運河講堂。通過網路搜索、電話聯繫,整理大運河圖書書目計277套(冊),實地考察紅旗賓館的圖書館擬選址情況,並實地查看德州學院圖書館大運河書籍182冊館藏。積極籌備舉辦“大運河講堂”。從國內、江浙、省內知名三個維度選取了部分大運河文化研究專家,選取了部分水利技術專家,增列了運河文化名家隊伍,形成了61人專家名單,按照“擠時間多安排”的原則,擬分批次邀請專家學者對指揮部進行業務知識培訓。

準備召開德州市大運河論壇。計劃七月中旬組織召開“運河之旅·德州有約”德州市大運河論壇。擬邀請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領導同志,山東省4個大運河沿線城市市政府分管領導及文化和旅遊部門主要負責人,省外22個大運河沿線城市文化和旅遊部門主要負責人,原文化和游泳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等國內外知名大運河專家7人參加。


推薦閱讀
中國大運河 · 北京段五河交匯地區 △2015年五河交匯地區影像圖△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2022年4月,歷經14天集中補水,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通水。1961△1961年五河交匯地區影像圖△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1965△1965年五河交匯地區影像圖△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1970△1970年五河交匯地區影像圖△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1974△1974年五河交匯地區影像圖△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1996△1996年五河交匯地區影像圖△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北京市自2006年開始對五河交匯地區清淤,形成一片壯觀的五河交匯水景。△通州俯瞰五河交匯水路縱橫△供圖:馬文曉/北晚新視覺△三維鳥瞰實景圖(2020年)△製圖: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中國大運河·北京段/五河交匯地區在哪。
德州多措並舉傳承大運河文化 擁有大運河沿線城市中保存最好、最具原生態的古運河河道風貌。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齊魯文化和燕趙文化交相輝映,董仲舒、東方朔、竇建德等歷史名人都誕生在這裡。從國內、江浙、省內知名三個維度選取了部分大運河文化研究專家,選取了部分水利技術專家,增列了運河文化名家隊伍,形成了61人專家名單,按照“擠時間多安排”的原則,擬分批次邀請專家學者對指揮部進行業務知識培訓。
從京杭大運河百年間首次全線通水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與利用 千里碧波貫通千年文脈——從京杭大運河百年間首次全線通水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與利用■解放軍報記者佟欣雨圖為貨船行駛在大運河杭州段。《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設置專門章節,強調“活化大運河流淌伴生的文化”,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新華社記者江漢攝4月28日,歷經14天集中補水,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通水。
京杭大運河2022年全線貫通補水8.4億立方米 電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6月28日表示,京杭大運河2022年全線貫通補水行動,共向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707公里河段補水8.4億立方米,目前京杭大運河保持全線有水狀態。魏山忠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將持續推進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貫通補水工作,力爭每年實現一次全線貫通,並逐步延長全線貫通時間,加快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品質發展,逐步實現京杭大運河正常來水年份全線有水目標。魏山忠在水利部舉行的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有關情況發佈會上説,通過加強河道清理整治,抓好水量聯合調度,實施水源置換,強化水污染防治,加強動態跟蹤監測,加大管水護水力度,京杭大運河2022年全線貫通補水取得顯著成效,地下水得到有效入滲回補,壓減了深層承壓水開採,河湖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促進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