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聊城將建設大運河商業文明展示區

發佈時間: 2022-07-05 16:44:04 | 來源: 聊城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日前,《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發佈。《規劃》明確建設五大特色片區,其中聊城將打造運河文化旅遊帶,建設大運河商業文明展示區。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國家重大文化工程和中華文化重要標誌。大運河山東段由北向南依次流經德州、聊城、泰安、濟寧、棗莊5市18個縣(市、區),全長643公里。作為貫通南北的重要河段,凝聚了中國古代水利科技的最高成就,沿線區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儒家文化的發源地。

《規劃》提出,要深入挖掘大運河承載的深厚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生動呈現大運河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推動大運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探索新時代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新路徑。在空間分佈上,分為核心區和拓展區。核心區是大運河主河道流經的18個縣(市、區),聊城包括臨清市、茌平區、東昌府區、陽谷縣;拓展區是大運河主河道流經的5市除核心區之外的地域範圍。

根據《規劃》,要圍繞“河為線、城為珠、線串珠、珠帶面”的思路,優化形成“一條文化主軸、四類功能區、五大特色片區”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總體功能佈局。其中,聊城市將建設“兩園兩帶”,即臨清運河鈔關核心展示園、臨清元明大運河文衛交匯集中展示帶、陽谷梯級船閘核心展示園、會通河集中展示帶。(記者曹天偉) 


推薦閱讀
水潤燕趙文脈興 京冀通航助推大運河“活”起來 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産活起來,是歷史的重托,是時代的呼喚。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産大會上,中國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産項目,大運河河北段的滄州—衡水—德州段、謝家壩和華家口夯土險工“兩點一段”被列入其中。大運河流淌千年,生生不息,做好運河歷史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必將為沿線發展帶來全新的契機。
聊城將建設大運河商業文明展示區 核心區是大運河主河道流經的18個縣(市、區),聊城包括臨清市、茌平區、東昌府區、陽谷縣。拓展區是大運河主河道流經的5市除核心區之外的地域範圍。在空間分佈上,分為核心區和拓展區。
傳承歷史文化 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主體完工 (記者孫雲柯通訊員王星月)(原標題: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主體完工)。近日,位於昌平區的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一期工程完成主體建設,預計7月底將全部竣工。遺址公園一期工程位於昌平城南街道化莊社區東側龍山東麓,東至昌平新城濱河森林公園、西至現狀化莊路、南至規劃京密引水渠北路、北至龍山現狀圍墻,總佔地面積11.6公頃。
京杭大運河全線通水意義何在 眾所週知,華北地區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特別是京津冀地區,經濟社會用水量大大超過水資源承載能力,長期大規模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嚴重超採,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湖水面萎縮、地面沉降等生態環境問題。要實現京杭大運河全線引水、長期有水,還必須依靠、重視南水北調東線後續工程建設。要加快推進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建設,使東線能夠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迴圈的生命線。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