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江蘇:大運河文化“流”進校園

發佈時間: 2022-06-30 15:47:07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近日,大運河雲平臺首個“大運河文化進校園”省級課題(《家校社協同育人:“雙減”背景下“大運河文化進校園”行動研究》)完成立項,未來將依託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臺,通過融入實踐活動和研學項目等方式,充分發揮運河文化思政育人價值,將運河之“水”引入校園。

“大運河文化進校園”專項課題開題會現場。蔣芳攝

江蘇是大運河沿線河道最長,流經城市最多,列入世界文化遺産點段最多的省份,也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唯一的重點建設區。然而,讓燦若星辰的大運河文化進校園,讓當下的孩子們得到精神滋養,必須解決好“進什麼、進多少、怎麼進”等一系列問題。

“《家校社協同育人:‘雙減’背景下‘大運河文化進校園’行動研究》專項課題意義就在於此。”課題負責人李青表示。

據了解,大運河文化數字雲平臺於今年4月正式上線,“一雲四端”全面展示大運河歷史沿革、文化資源分類與空間佈局、文物與文化資源點古今風貌、沿線重點地段720°全景、景區虛擬漫遊等內容。該平台下設“大運少年”模組,目前已經初步建成了運河文化教育知識圖譜,以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傳統美德為大主題,細分出近百個子領域,數十萬條的網狀知識結構,為文化和教育融合建立了紮實的數據基礎。在此基礎上,試點學校結合本校實際形成“一校一品”,推出了一批原創性課堂作品。

金陵中學實驗小學、天正小學與南京工業大學實驗小學是該課題的核心試點學校。在天正小學,孩子們對大運河上面的“橋”展開了全學科的拓展性學習與研究。“‘大運少年’模組中包含了文章、圖片、文檔、視頻、AI素材等海量資源,方便師生們開展檢索、研究、應用和重構,是開展教學的好幫手。”天正小學教務主任張佩賢説。

江蘇省文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大運河文化進校園”項目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臺的重點實踐探索,旨在向青少年宣傳大運河文化知識,促進大運河文化在校園生根開花,不斷增強青少年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激發他們對家鄉的熱愛,既能幫助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綜合素養,也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內容。(完)


推薦閱讀
京杭運河江蘇段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 京杭運河江蘇段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江北段)整治提升航道總里程475千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護岸工程、土方工程、航標工程、船閘工程、橋梁工程、智慧運河工程,以及錨地、水上服務區功能提升、保障體系建設等配套工程。審查專家聽取了設計單位、諮詢單位的彙報,經認真評審討論,一致認為該施工圖設計的建設規模、標準和主要內容符合初步設計批復文件,內容和深度達到了施工圖編制規定的要求,滿足相關規範標準,經修改完善後可作為施工圖報批的依據。航道工程按二級航道標準整治,設計船舶等級為2000噸級,航道設計底寬不小于60米、航寬不小于90米、最小水深4米、最小彎曲半徑540米。
江蘇:大運河文化“流”進校園 新華網南京6月29日電(記者蔣芳)近日,大運河雲平臺首個“大運河文化進校園”省級課題(《家校社協同育人:“雙減”背景下“大運河文化進校園”行動研究》)完成立項,未來將依託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臺,通過融入實踐活動和研學項目等方式,充分發揮運河文化思政育人價值,將運河之“水”引入校園。金陵中學實驗小學、天正小學與南京工業大學實驗小學是該課題的核心試點學校。江蘇省文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大運河文化進校園”項目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臺的重點實踐探索,旨在向青少年宣傳大運河文化知識,促進大運河文化在校園生根開花,不斷增強青少年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激發他們對家鄉的熱愛,既能幫助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綜合素養,也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內容。
産教融合 運河城市資源環境職教集團在揚州成立 推動構建育訓並舉的職業教育格局。提升運河城市職業教育國際影響力等八項主要職責。集團秉承推動資源共用、促進文化傳承、加快綠色發展、推動中外交流四項宗旨,承擔著宣傳和貫徹國家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戰略舉措和有關工作方針、政策。
大家紛紛為“運河十二景”獻一策 瞧瞧網友的“金點子” 以“運河十二景”為主題,設計相關的冷飲、飲品、小吃,在各景點設置網點售賣。劉思琪:結合“運河十二景”,蒐集相關的古今名人故事等,提煉出關鍵詞,設計相關文創産品,如盲盒手辦、印章、飾品等。邀請全國網友,結合“運河十二景”建設,圍繞運河文旅融合,對景點建設、文化傳承、歷史保護等主題,根據揚州實際、符合群眾需求,提出好的意見、建議、想法、創意等。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