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到5月期間,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共補水8.4億立方米,是計劃補水量的163%,大大超過原來計劃。”水利部近日召開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有關情況新聞發佈會,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司長楊得瑞透露,這8.4億立方米水中,南水北調東線北延1.89億立方米,岳城水庫3.47億立方米,密雲水庫0.31億立方米,潘莊引黃補水0.72億立方米,另外還有再生水及雨洪水2.01億立方米。這五大水源都超額完成計劃補水量。
2022年4月至5月,水利部聯合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四省(市)人民政府開展京杭大運河2022年全線貫通補水工作,4月28日實現全線貫通。近期,水利部對此次貫通補水工作進行了總結評估。楊得瑞指出,根據評估的結果,這次集中補水取得的成效至少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有效回補地下水。補水量8.4億立方米,經分析評估,從4月到5月底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707公里河段,以及像岳城水庫到京杭大運河的這些補水線路沿線,總共是1200多公里的河道,通過河道入滲的水量是2.69億立方米。入滲的地下水影響到的範圍是2839平方公里。經分析,2022年1至5月份華北地區降水量較多年平均同期少36%。在這種降雨不利的情況下,與去年同期相比,補水河道周邊5公里範圍內的地下水位總體呈回升的態勢,平均回升1.33米。
二是減少深層地下水的開採。以往在這個季節,農田是要依靠抽取地下水進行灌溉。2022年,天津和河北的16個縣88個鄉鎮總共有77.7萬畝的農田,改變了抽取深層地下水的情況,改用大運河的水來進行灌溉。所以在此期間季節性關停機井8521眼,相應的減少深層地下水開採量0.49億立方米。這在水位上也得到了體現,與去年同期相比,77萬畝水源置換區深層承壓水回升9.68米。
三是河湖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根據遙感影像的解譯分析,補水期間,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水面面積達到45.1平方公里,較補水前增加了4.1平方公里,補水沿線河道和衡水湖增加的水面積達到12.4平方公里。從長度看,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707公里的河段,跟去年同期相比有水河長增加163.4公里,水面面積增加16.6平方公里。衛運河、南運河這些常年容易乾涸和斷流的河段,補水期間都實現全線水流貫通。根據地表水、地下水水質監測以及對水生態做的調查分析,補水後河道水質有所改善,地下水的水質基本穩定,河道內的浮游植物種類增加,生物多樣性指數增加,水生態狀況得到改善。
四是促進了大運河的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這次補水實現黃河以北段近一個世紀以來的首次全線貫通,使大運河成了一條“有水的河”,運河有了水就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帶來了更多鮮活的素材和場景,為大運河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補水期間,大運河沿線多個地方都抓住這一契機,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旅遊活動,生動地展示大運河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時代價值。
楊得瑞説,這次貫通補水得到了社會和媒體廣泛和持續的關注,輿論不僅關注補水對生態環境改善的意義,也更多地從大運河是流動的人類遺産,對於傳承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明具有獨特的價值和作用等角度來進行報道和闡釋。應該説,這也是此次補水的一個重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