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拱墅成立大運河國際傳播交流中心

發佈時間: 2022-06-23 16:56:29 | 來源: 杭州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申遺成功八週年,中國大運河要向全世界傳遞“運河之聲”。6月22日下午,在大運河申遺成功八週年之際,由浙江省委宣傳部、杭州市委宣傳部指導,拱墅區委宣傳部主辦的“運河之聲”新時代理論宣講風采展示暨拱墅區大運河國際傳播交流中心揭牌儀式在大運河畔舉行。

為了讓大運河文化“揚帆出海”,向世界傳播好中國聲音,拱墅區創新成立大運河國際傳播交流中心,于大運河申遺八週年之日揭牌啟幕。大運河國傳中心依託大運河文化和城區特色,探索對外宣傳新路徑,將挖掘推廣更多運河文化精品,讓拱墅聲音“響譽”全球。大運河國際傳播交流中心將著力打造海外社交媒體賬號矩陣,構建優質內容生産平臺,建立專家諮詢聯動機制,讓世界透過大運河更好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

作為首批上線的運河文化內容,一部《橋見》系列多語精品視頻紀錄片,非常吸睛。守橋到退休的“橋班長”、每天3點起床的手藝人、票價30年如一日的歌舞廳老闆、愛寫情詩的歷史學家……這部紀錄片通過深入走訪拍攝沿線商戶、練攤藝人、原住民等人群,展現橋下人家的生活變遷,展現運河兩岸的發展故事。“我們追溯運河文化的發展軌跡,挖掘出生活在運河邊的普通人身上的光芒與感動,體現人間有味,城市有愛。”該紀錄片導演吳晨表示。記者了解到,《橋見》系列微紀錄片共10集,6月22日起在境內外十余家主流媒體和社交媒體平臺播發首集,讓世界“橋”見大運河。

會上,大運河國傳中心海外社交媒體矩陣核心賬號“@ The Grand Canal(愛上大運河)”也正式發佈,將在海外社交平臺持續推出運河文化精品視頻、“媒眼看運河”優質圖文等內容,展現時尚之都、數字新城、運河明珠的獨特韻味,凸顯創新發展、開放包容、生態宜居、文明幸福的拱墅魅力,力爭成為傳播大運河文化的高品質國際賬號,助力大運河文化“航”向世界。“除了線上上向海外傳播運河文化,我們還將在拱墅區的旅遊景點、商業街、綜合體等地推進大運河國傳中心的實體傳播陣地落地,首個傳播陣地或將落地在拱宸橋附近。”拱墅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推薦閱讀
精塑運河生態水韻,讓“黃金水帶”變身“城市綠帶” ”規劃人士表示,將生態環境提升工作嵌入運河文化景觀,既擦亮大運河的生態底色,又大力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彰顯大運河承載的“生態經濟”價值。惠山污水處理廠生態安全緩衝區建設就是其中一個,而以其為代表的污水提質增效工程達16個項目,投資超74億元,是所有工程中的“大頭”。文旅融合彰顯“生態經濟”價值生態緩衝區的建設,不僅能凈化水質還美化環境,仿佛一顆顆翡翠在城市周邊閃耀。
拱墅成立大運河國際傳播交流中心 記者了解到,《橋見》系列微紀錄片共10集,6月22日起在境內外十余家主流媒體和社交媒體平臺播發首集,讓世界“橋”見大運河。作為首批上線的運河文化內容,一部《橋見》系列多語精品視頻紀錄片,非常吸睛。會上,大運河國傳中心海外社交媒體矩陣核心賬號“@TheGrandCanal(愛上大運河)”也正式發佈,將在海外社交平臺持續推出運河文化精品視頻、“媒眼看運河”優質圖文等內容,展現時尚之都、數字新城、運河明珠的獨特韻味,凸顯創新發展、開放包容、生態宜居、文明幸福的拱墅魅力,力爭成為傳播大運河文化的高品質國際賬號,助力大運河文化“航”向世界。
“中國大運河地名叢書”《揚州印記》首發 留住運河文脈 ”當地參加首發儀式的運河領域專家對中新網記者説,“《揚州印記》是‘中國大運河地名叢書’的開篇之作,期盼所有的中國大運河沿線城市都推出各自城市的‘印記’。”23日,“中國大運河地名叢書”開篇之作《揚州印記》首發,該書編委會副主編、揚州文史專家王虎華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稱,這本書是以史實為基本依據,杜絕戲説。崔佳明攝中新網揚州6月23日電(記者崔佳明)“喚醒城市記憶,留住運河文脈。
昔日“老虎口”今天“綠廊道”,運河揚州段“瓶頸”成功轉型 近日,在京杭運河施橋船閘至長江口門段的寬敞泊位上,正停靠等待過閘的安徽船民張寶民輕點手機,就“喚來”水上垃圾接收船舶。作為京杭運河揚州段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的一期工程,運河施橋船閘至長江口門段經過整治,已實現從制約航運發展的“瓶頸”到快捷高效安全的現代化綠色生態廊道的華麗轉身。”京杭運河施橋船閘至長江口門段整治項目辦安全科科長王愛民介紹,這裡不僅水域情況複雜,單日進出河口船舶斷面流量還超過600艘,是全國內河船舶流量密度最大的水域。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