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運河明珠 美圖大賞”之戲“運”流芳

發佈時間: 2022-06-21 17:07:37 | 來源: 杭州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流淌千年的大運河生生不息,貫通歷史文脈,滋養民族精神,承載生活之美。

正值大運河成功申遺八週年之際,杭州日報、拱墅區委宣傳部共同推出“運河明珠美圖大賞”專題,通過浙江省新聞攝影大咖們的鏡頭,定格大運河的動人瞬間。

拱宸橋畔

演員輕吟淺唱,長袖蹁躚

崑曲時而婉轉,時而悠長

戲韻悠悠

熏染著這方土地上的風雅生活

吟唱著一方文化與審美的傳奇

上圖是衢州日報記者謝丹的攝影作品《運河之聲》。

“崑曲吟唱,讓我見到了運河的文化傳承。通過多重曝光的融合感來體現綿延不斷的文化傳承,人物與風景、歷史與現實,融合成有滋有味的生活。”——謝丹

杭州日報許卓恒攝

余姚市融媒體中心陳斌榮攝

大運河是一條戲曲之河,百戲之祖的崑曲曾得到運河滋養。

拱宸橋頭,曾有天仙、陽春、榮華、福仙四家戲院,現在的榮華戲園所在地就是榮華茶園遺址。

如今,運河邊聽戲去,成了很多百姓的生活日常。


推薦閱讀
領略運河文化 品嘗淮揚美食 揚州冶春入駐大運河博物館 ”近日,打開各大社交軟體,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再次成了廣大市民和美食博主熱議的焦點,揚子江集團旗下冶春品牌運營的食芳餐廳和飲翠茶社入駐該館。食芳餐廳隔壁,就是飲翠茶社,總面積約為300平方米,以地方名茶、茶藝茶道為特色,傳播茶文化、分享茶生活。“冶春與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同為揚州城市名片,未來,我們將持續開展沉浸式互動交流,讓市民和遊客們近距離了解、感受揚州文化,進一步推動文旅融合,持續擦亮揚州‘世界美食之都’和‘世界運河之都’城市名片。
透視近代大運河的窗口 此外,對一些大型叢書中曾收錄過部分內容的運河文獻,如《督辦江蘇運河工程局季刊》共有29期、《江北運河工程局彙刊》共有3期,孫燕京、張研主編《民國史料叢刊續編》以及葉艷萍主編《中國大運河歷史文獻整合·續編》並未收齊,《叢編》則進行了全文影印。學術層面的運河史研究雖然晚于運河史料的蒐集、整理工作,但到民國初年已經展開。早在清代雍正年間,時人已展開對運河史料的蒐集、整理,傅澤洪主編、鄭元慶纂輯《行水金鑒》中就收錄有“運河水”的史料。
滿滿亞運元素吸睛無數,運河水上巴士“上新”了 市民和遊客目前可以從運河天地或者信義坊碼頭乘船前往拱宸橋,在拱宸橋附近的橋西歷史文化街區遊玩,也可以帶孩子走一走運河邊的博物館群,還能到拱宸橋東的運河上街遊玩。”水上巴士還是亞運特許零售商和亞運吉祥物打卡點,遊客在船上可以直接購買喜歡的亞運紀念品,船舶運營過程中還會途經亞運會吉祥物“宸宸”的原型——拱宸橋,兩岸的遊客也可以拍下這些亞運特色船與拱宸橋的合影。兩艘船今年三月底進廠,改造了兩個多月,相關負責人介紹説,“為了更好發揮運河遊船的文化特色優勢,我們緊扣‘中國新時代、杭州新亞運’的目標定位,精心改造升級了兩艘水上巴士。
“運河明珠 美圖大賞”之戲“運”流芳 拱宸橋畔演員輕吟淺唱,長袖蹁躚崑曲時而婉轉,時而悠長戲韻悠悠熏染著這方土地上的風雅生活吟唱著一方文化與審美的傳奇上圖是衢州日報記者謝丹的攝影作品《運河之聲》。通過多重曝光的融合感來體現綿延不斷的文化傳承,人物與風景、歷史與現實,融合成有滋有味的生活。”——謝丹杭州日報許卓恒攝余姚市融媒體中心陳斌榮攝大運河是一條戲曲之河,百戲之祖的崑曲曾得到運河滋養。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