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流淌千年,往來船舶如梭。
近日,在京杭運河施橋船閘至長江口門段的寬敞泊位上,正停靠等待過閘的安徽船民張寶民輕點手機,就“喚來”水上垃圾接收船舶;沿岸新建的公園內,不時傳來兒童嬉鬧的笑聲;高大的六圩燈塔則靜靜矗立在江河交匯處,閃爍的燈光在時刻提醒著往來船隻。
作為京杭運河揚州段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的一期工程,運河施橋船閘至長江口門段經過整治,已實現從制約航運發展的“瓶頸”到快捷高效安全的現代化綠色生態廊道的華麗轉身。
航道寬了、泊位多了從“老虎口”到安全航道
“船行老虎口,船民腿發抖”,這是船民們口耳相傳的俗語。而“老虎口”就位於京杭運河施橋船閘至長江口門段整治項目所在的運河六圩段。
“這片水域情況有多複雜?9股水流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水域疊加。”京杭運河施橋船閘至長江口門段整治項目辦安全科科長王愛民介紹,這裡不僅水域情況複雜,單日進出河口船舶斷面流量還超過600艘,是全國內河船舶流量密度最大的水域。“同時,受洄流、運河水流、長江主流匯合影響,這裡的水流呈現無規則流態,是長江航線上有名的‘老虎口’,險情事故數量曾佔到長江幹線事故總數的近十分之一。”
王愛民介紹,整治工程進行了航道疏浚,新建了船舶停泊區,改建了礙航橋梁,不但提升了航段通航和待泊能力,也進一步優化了河口通航安全條件。“隨著項目全面完成,京杭運河施橋船閘至長江口門段的通航等級也從三級提升到了二級。如今,這裡航道暢通了、安全了,船舶停靠泊位也增多了,船行至此再也不用提心吊膽,反而是舒心安心。”
風景美了、水面清了小小垃圾船守護“水清岸綠”
將船穩穩開進泊位,張寶民打開“船E行”APP,進行垃圾回收預約,不一會兒,一輛小型船舶緩緩駛來,收走了船上積攢了1天的生活垃圾和船舶污水。
這艘小型船舶“蘇揚運潔01”號,是專門服務揚州主城區28.5公里水域的水上流動垃圾船。
按規定,船員必須將産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油統一收集,做到生活垃圾、污水“零排放”。“在別的地方,我們要將垃圾放置在碼頭,並等待專門設備前來接收污水。這一來一去再加上等待,就浪費了我們跑船的時間。”張寶民告訴記者,但在揚州就沒有這樣的煩惱。“只要在手機上點擊垃圾回收預約,就有專門船舶‘到府’收垃圾,非常方便。”
京杭運河揚州段也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輸水線路,年均船舶通過量達28萬艘次、貨物運輸量逾3億噸,極易産生船舶污染物,而船舶污染物轉移上岸也比較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啟動運作了水上流動垃圾船,作為船舶污染物接收體系的重要補充。”揚州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執法人員孫宏良告訴記者,僅今年以來,水上流動垃圾船就接收船舶生活垃圾25.8噸、生活污水163立方、含油污水25.3立方,有效保護了大運河“水清岸綠”。
續建工程加緊推進2024年揚州段示範區全面建成
據悉,揚州市交通運輸部門在高標準建設施橋船閘至長江口門先導段工程的同時,積極向省交通運輸廳爭取,將剩餘98公里的寶應至江都段整治納入省交通運輸廳基本建設項目。目前,揚州港航部門正牽頭統籌剩餘段建設工作,與運河沿線有關縣(市、區)政府密切配合,共同將京杭運河揚州段打造成高顏值的生態長廊、高品位的文化長廊、高效益的經濟長廊,彰顯揚州在運河航道建設中的領先地位。
預計到2024年,京杭運河揚州段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將全面完成。“屆時將實現運河航運全線全面‘轉型提升’,為江蘇省乃至運河全線做出示範。”揚州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