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流動的文化·行走大運河|千年黑陶又逢春

發佈時間: 2022-06-21 17:05:16 | 來源: 河北新聞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沿著館陶縣徐萬倉村堤岸而行,一路上花樹相間,景色宜人。搖下車窗,似乎身體每一個毛孔都在盡情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運河之畔,古槐遒勁的樹枝伸向天空,繁茂的枝杈迎風搖曳。古堤、古橋、古碼頭……槳聲仿佛迴響耳畔。

出徐萬倉村北行十余公里,便是館陶縣陶藝小鎮。黑陶即黑色的陶器,最早出現于西元前兩千年左右,距今已有四千多年曆史。1928年,在山東章丘龍山出土大量黑陶,從而掀開了中國“龍山文化”光彩的一頁,即“黑陶文化”。

館陶黑陶製作技藝,是館陶縣的傳統手工技藝。同行的館陶博物館講解員楊慶華告訴我們,經過數千年發展,館陶黑陶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民間工藝美術品。它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黑陶文化,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

懷著熱切的期盼,我們步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省級非遺項目館陶黑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殷俊廷的陶藝園。無數黑陶工藝品陳列在展臺上,它們或珠圓玉潤,大肚小嘴;或身量纖細,頸項秀美,品類繁多卻不失精緻細膩。一件件造型端莊的黑陶,給人一種凝重安適、寧靜致遠的藝術享受。

殷俊廷陶藝園內的黑陶作品。田瑞夫攝

館陶,被稱作“中國黑陶藝術之鄉”。而黑陶製作,運河水功不可沒。

館陶地處黃河下游,因得天獨厚的泥土資源,自古就有發達的制陶業。明代之後,黃河河道基本固定,漳河與黃河分手匯入衛河,因漳河含沙量大,河床時常淤積,屢次疏浚,運河之水才得以血脈通暢。1958年,當地引衛運河水向西流入館陶,形成從南向北縱貫全縣37.5公里長的衛運河干渠,2005年命名為永濟河。1976年,隨著陸路交通興起和上游水量影響,衛運河館陶段停止航運。近年來,館陶縣積極響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努力推動運河流水成景、文脈長流。

千百年來,運河水滋養兩岸土地的同時,其帶來的大量優質黏土,也為館陶制陶業的興盛奠定了基礎。土和土之間千差萬別,不是所有的土都能拿來燒制黑陶。在殷俊廷看來,黃河故道、運河之下純凈而細膩的紅膠土最能燒制出令人滿意的黑陶作品。殷俊廷解釋,品質上佳的黑陶作品,叩之有鳴玉之聲,富墨玉之美,泛青銅之光;形意豐富統一,古樸典雅;高則三米之巨,奇麗華貴;微則火柴盒可容,精緻考究。

在黑陶的世界裏,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

從“一抔土”到“一把壺”,得天獨厚的運河紅膠土雖至關重要,但土從河中取出,仍需放置一年。制坯前,還要過濾、沉澱,再像製作面點時“醒面”一樣,擱置一段時間,以期泥土達到軟硬適中的狀態。泥土“醒”好之後,便是透徹地揉、搓,以及拉坯、塑形、晾坯、修坯等環環相扣的各道工序了。不嫌其忙、不厭其煩,製作黑陶的這十數道工序,殷俊廷癡迷了大半輩子。

泥胎是肉身,烈火為甘露,進窯、出窯的過程便是生命的涅槃。如今,年過花甲的殷俊廷,還常常自己燒窯,併為先人摸索出的“封窯熏煙滲碳”的高超技藝而感到驕傲。所謂“封窯熏煙滲碳”技藝,即先由小火烘,待窯溫升高,再大火烘焙封窯。燒制過程瀰漫在窯中的濃煙通過滲碳,使黑色一直滲透到陶的裏層。最終,“黑如漆、聲如磬、薄如紙、亮如鏡、硬如瓷”的黑陶作品便呈現在人們面前。

黑陶的魅力,遠不止日臻完善的工序。黑陶與大漆結緣,讓端莊不語的黑色作品,徹底改寫了無彩的歷史。對家鄉的眷戀,對古老漆藝的探索,讓殷俊廷對黑陶加彩産生了濃厚興趣。解讀漆畫語言,摸索漆畫技法,從漆畫《長城》《窗知春》《爭艷》到陶藝作品《火燒赤壁》《蓮花鏤空罐》《國禮龍鳳陶》,現代黑陶經過殷俊廷等手工藝人的繼承和創新,已經成為集陶藝、漆藝、鑲嵌藝術于一身的藝術品,形成了鏤空、浮雕、線刻、影雕、彩繪、漆畫、鑲嵌幾大系列,作品達千余種。黑陶的世界愈發豐富精彩,當地手工藝人對作品的眷戀、敬畏也愈加深重。

“在這個機器轟鳴的年代,手工技藝已越來越少了。在製作黑陶過程中,必須帶著情感,心存敬畏。我堅信古老的技藝永不退場。”殷俊廷説。

運河流水、太行山村、山泉溪澗、林間小路……殷俊廷等黑陶藝人深入大自然,將美學精神與工匠精神相結合,深挖作品背後承載的文化內涵,使其不斷煥發出生機與活力。其作品《梅花歡喜漫天雪》上朵朵盛開的梅花,也讓他榮獲“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如今,作為中國新石器時期龍山文化典型代表的黑陶,伴隨著綿延不絕的運河之水,又迎來了新的春天。裝飾宮殿、點綴廳堂、追求時尚、彰顯華美,黑陶系列産品憑藉古樸厚重的風格、精湛的製作工藝、豐富的內涵,廣受文人雅士喜愛,多次作為禮品送給外國友人。初具産業規模的館陶黑陶,暢銷國內市場,甚至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地,成為現代工藝品中一顆亮眼的“黑珍珠”。

從日常的盆盆罐罐,到裝點生活的精美工藝品,黑陶伴著湯湯運河水,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天。運河的故事聽不盡,陶山的故事説不完,這黑亮裏蘊藉著的古老文明,必將隨著手藝人的匠心守護而歷久彌新、熠熠生輝。而那激蕩不息的運河水,也將繼續澆灌這片熱土,讓浴火重生的黑陶把新時代的故事帶向遠方。(河北日報記者史曉多龔正龍)

【記者手記】

館陶,一座與大運河打了千年交道的小城。運河之水見證著舟車輻輳、世事喧囂,給這座小城留下了古跡勝景和燦爛文化。駙馬古渡、蕭城曉煙、古井甘泉……笑從指間來的冀南皮影、流暢悅耳的四股弦樂……共同匯聚在這片底蘊深厚的文化沃土。當然,還有運河沉澱千年的泥沙,在匠人的指尖摶造成形,化作一件件閃著黑亮光澤的精緻陶器,成為古老文明的象徵。




推薦閱讀
“運河明珠 美圖大賞”之戲“運”流芳 拱宸橋畔演員輕吟淺唱,長袖蹁躚崑曲時而婉轉,時而悠長戲韻悠悠熏染著這方土地上的風雅生活吟唱著一方文化與審美的傳奇上圖是衢州日報記者謝丹的攝影作品《運河之聲》。通過多重曝光的融合感來體現綿延不斷的文化傳承,人物與風景、歷史與現實,融合成有滋有味的生活。”——謝丹杭州日報許卓恒攝余姚市融媒體中心陳斌榮攝大運河是一條戲曲之河,百戲之祖的崑曲曾得到運河滋養。
流動的文化·行走大運河|千年黑陶又逢春 館陶黑陶製作技藝,是館陶縣的傳統手工技藝。懷著熱切的期盼,我們步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省級非遺項目館陶黑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殷俊廷的陶藝園。在殷俊廷看來,黃河故道、運河之下純凈而細膩的紅膠土最能燒制出令人滿意的黑陶作品。
為蘇伊士運河走廊建設注入新動力——探訪中企承建埃及蘇伊士運河鐵路橋項目 ”茍勇説,為圓滿完成任務,聯合體項目建設團隊對設計、施工方案進行了多次研究論證和細化調整,組織技術團隊對回轉傳動、液壓插銷、鐵路鎖緊等關鍵功能性裝置進行技術攻關,確保回轉平穩、鎖定可靠,並在過車後順利脫開,恢復運河航道。據埃及國家鐵路局大橋部門項目經理穆罕默德·易卜拉欣介紹,大橋建成後,將恢復運河西岸與西奈半島唯一的鐵路連接,打通和塞得東港以及北西奈省比爾阿比德市的鐵路運輸通道,加快大宗貨物物流速度,有力促進蘇伊士運河走廊的建設。成都建材院項目經理何忠建説,蘇伊士運河鐵路橋連接非、亞大陸,在中埃共建“一帶一路”項目中具有重要意義,建成後將有力促進蘇伊士運河走廊建設和兩大洲的聯繫往來。
無錫:運河花事向誰説 花朵兒近似風鈴的泡桐花,大片大片開成了霧,堆成煙,映著悠悠古運河,襯著兩岸斑駁滄桑的老居民,別有一番獨特的風致。生如夏花之絢爛,可回想起來,我們竟説不上來因為品相而讓人記憶深刻的花。繡球花散作千花簇作團古運河畔,繡球花佔盡了夏日的百般風情。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