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三千里運河要津 兩千年孕育復興

發佈時間: 2022-04-26 16:13:58 | 來源: 淮海晚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平湖渺渺漾天光,瀉入溪橋噴玉涼。一片蟬聲萬楊柳,荷花香裏據胡床。”這是明代小説家吳承恩描寫大運河美景的詩句。大運河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作為溝通中國南北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橋梁和紐帶,沿岸城市興衰與之息息相關。

清口樞紐、雙金閘、洪澤湖大堤淮陰段……豐富的運河遺産,璀璨的文化珍寶,訴説著淮陰千年的歷史。大運河淮陰段,沿線分佈著眾多歷史文化遺産,列入世界文化遺産的遺産區和緩衝區面積超過1萬公頃,約佔整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的14%。2000多年來,大運河淮陰段隨運河飽經風霜、再度輝煌。

●運河開鑿興城市

在漫長歲月裏,京杭大運河歷經4次改道才形成了今天的模樣,但淮陰段一直是大運河的中心和樞紐。

“西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邗溝,溝通江、淮,然後經由泗水北上爭霸,泗口成為其首先控制的咽喉。”淮陰區政協文史委主任徐業龍説。後歷經數百年發展,淮陰(今馬頭鎮甘羅城)成為運河沿線的重要城市,並與淮泗交匯處的泗口鎮、邗溝入淮末口的北辰鎮,共同構成了淮水下游的最大城鎮群。“其中淮陰最為繁盛,是淮河下游地區重要的文化、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軍事要衝。‘淮陰市’也成了秦漢古籍中所能見到的少數幾個‘市’之一。”徐業龍説。

“從東漢末年到南北朝,因為戰火頻仍,大運河淮陰段的作用主要還是體現在軍事上,但對農業開發也有一定作用。”淮安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朱維明説。

西元7世紀初,隋朝開鑿了以洛陽為中心,西至長安、北到涿郡、南達余杭的南北大運河。唐宋兩代,汴水、泗水與淮水交界的南北水上交通樞紐地位,保證了淮陰的繁榮,眾多名人北上南下經過留宿此地,留下大量的詩詞歌賦名篇。淮安在黃河、淮河與長江,以至錢塘江間水運樞紐地位得到加強,淮陰、楚州、泗州等城市居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運河治理憂人心

淮安,意為淮水安瀾。淮安的清晏園、鎮淮樓都寄託著千百年來淮安人民對淮水安瀾的期盼。

在漫長的歲月裏,大運河與淮河在清口曾平穩交匯,漕運通暢,南宋紹熙五年黃河決口卻改變了這一狀況,也改變了漕運以及淮陰的歷史。徐業龍介紹,決口的黃河裹挾著泥沙奔騰而下,奪泗水水道直撲清口而來,入清口後奪淮河水道入海,形成黃河奪淮局面。至明初,黃河奪淮大勢已定,淮安清口以下黃淮合流,水患頻繁,時常危及漕運安全。自此,浩大的治水工程在黃、淮、運交匯之處的清口拉開序幕。

為保證漕運暢通,明清兩朝自潘季馴大修高家堰、修建洪澤湖大堤開始,在以馬頭鎮為中心、北至楊莊、南至武家墩、西到吳集一帶,與多泥沙的黃河展開了270餘年的較量。據史料記載,明萬曆四年(1576年),河決崔鎮,清口淤塞,高堰堤大壞,潘季馴築堤修浚。明萬曆年間,清口水利樞紐的格局基本形成。由於潘季馴對黃、淮、運進行了大規模綜合治理,使得大運河淮陰段相對穩定了一個時期。

●運河故事譜新篇

“大運河淮陰段的開挖、修築、完善、疏浚和通航的歷史不僅向世人展示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也展示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智慧和無窮的創造力。做好運河保護文章、留住文化根脈,具有重大意義。”徐業龍説。

如今的大運河淮陰段,經過不斷推進河道修復、河道綜合整治、景觀綠化等工程,處處洋溢著生機。對大運河淮陰段的保護除了建設保護工程、聘請專門的看護人員,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樹立保護意識。目前,運河沿岸群眾已形成自發的保護意識,來往遊客也對千年運河古遺存心存敬畏,倍加愛護。

做好利用的文章,要堅持“古為今用”的基本方針,把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讓大運河繼續為人民造福。淮陰師範學院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教授李德楠認為,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很有意義,推進大運河保護與利用有益於淮安城市復興。

如今,淮安如火如荼地推進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大運河百里畫廊淮陰段從五河口至與洪澤區交界的侯二門,全長約23公里。全段以規劃編制為先導,以特色打造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創新打造“一帶兩區三園一集群”,統籌推進區域農文旅産業融合發展。目前,位於淮陰區馬頭鎮京杭大運河南側的“華章·大角牧風”特色田園綜合體項目有序推進。該項目總投資約22億元,佔地約1.3萬畝,致力打造集農業、旅遊、研學、文化、商娛、康體等功能為一體的新型現代休閒農業田園綜合體。叫響大運河百里畫廊淮陰段特色品牌,淮陰正應“運”而起。


推薦閱讀
“一區一圖則”,杭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規劃獲批發佈 浙東運河蕭山老城廂段(張海濱攝)濱江區——一河一園·詩意西興濱江區主要涉及西興運河(浙東運河),文化公園的建設將重點圍繞浙東詩路啟程核心展示園以及越王城特色展示點展開。三白潭濕地(引自“余杭發佈”)臨平區——三河兩園·水鄉古鎮臨平區涉及杭州塘、上塘河、運河二通道三條河道,文化公園的建設將重點圍繞塘棲江南運河名鎮、上塘古韻尋蹤兩個核心展示園及超山等特色展示點展開。河道總長度達261千米,流經拱墅區、上城區、臨平區、余杭區、西湖區、濱江區、蕭山區等七個運河沿線中心城區。
三千里運河要津 兩千年孕育復興 淮陰師範學院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教授李德楠認為,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很有意義,推進大運河保護與利用有益於淮安城市復興。清口樞紐、雙金閘、洪澤湖大堤淮陰段……豐富的運河遺産,璀璨的文化珍寶,訴説著淮陰千年的歷史。淮安在黃河、淮河與長江,以至錢塘江間水運樞紐地位得到加強,淮陰、楚州、泗州等城市居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留住千年運河的美麗與鄉愁 對大第九村大運河民俗文化展館進行全面修繕,邀請縣域內文藝工作者對運河沿線民俗、歷史文化進行深入發掘、蒐集,並撰寫成集,延續運河文脈。垃圾、柴草、破建、醜建、違建、舊建蕩然無存,白墻灰瓦、徽派裝飾,老堤換新顏,風景美如畫。運河沿線的3位“兵支書”與其他街村書記一同帶領黨員,勇擔當、做表率、辦實事、開新局,投身到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西街黨支部書記孫紅旗把自家的祖宅拿出來為群眾建遊園小廣場,帶病做好遷墳工作,改善河堤環境。
江蘇淮陰:繪就運河“新畫卷” 下好産業“聯動棋” 大運河百里畫廊淮陰段圍繞清口樞紐核、水工文化片、城河共生帶、水美鄉村帶、生態郊野帶的“一核、一片、三帶”總體佈局,全面打造淮陰文化長廊、生態綠廊、經濟走廊。淮陰區立足“世界遺産區、中國網紅地”定位,做好歷史文化遺産的搶救、發掘、保護和展示工程,推進清口樞紐文化公園和高家堰治水文化館建設,展示古人治水智慧及水工文化。激活歷史遺産,講好運河故事清口樞紐、雙金閘、洪澤湖大堤淮陰段……大運河淮陰段沿線分佈著眾多歷史文化遺産,列入世界文化遺産的遺産區和緩衝區面積超過1萬公頃,約佔整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的14%。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