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留住千年運河的美麗與鄉愁

發佈時間: 2022-04-26 16:13:36 | 來源: 滄州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大運河吳橋段蜿蜒曲折,流淌千年,坐落在大運河東岸的桑園鎮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一館一園、一步一景,獨特的歷史鄉土氣息,重新喚醒了人們的記憶和鄉愁。

找尋——運河滄波千年事

72歲的孫秀芳是桑園鎮的原住民,閒暇時,她經常會去大運河民俗文化展館轉一轉。展館裏的每一件展品都是從運河沿岸人家收集而來。民俗展廳內,以前人們使用的生産、生活用具、文化用品和家居陳設等,還原了老一輩運河人的生活場景。民間珍寶廳的萬皮衣、貓眼石、灰陶器等珍貴文物,展示了運河沿岸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這一切都喚起了老人孫秀芳的回憶。

孫秀芳摩挲著館內墻壁上鑲嵌的“運河瓷”感慨:“以往開船時會往河裏扔瓷器,寓意‘碎碎’平安!”

歷史已經久遠,而一段時間的失修,讓母親河滿目蒼涼——垃圾遍地、雜草叢生、河堤坑洼、殘垣斷壁……運河人家羞于提起運河,曾經的鄉愁漸行漸遠。

為留住千年運河的美麗與鄉愁,桑園鎮黨委政府不斷強化組織保障,堅持保護優先、注重文化傳承、挖掘運河文脈、找尋昔日鄉愁。對大第九村大運河民俗文化展館進行全面修繕,邀請縣域內文藝工作者對運河沿線民俗、歷史文化進行深入發掘、蒐集,並撰寫成集,延續運河文脈。

“這裡以前是個渡口,往北幾百米還有一個渡口,倆渡口中間還有一個炮臺。”聊起運河上的老事兒,孫志強老人侃侃而談。一直熱心研究地方民俗文化的他,查資料、訪老人,積累了十幾萬字的資料,正在著手為桑園鎮的老堤寫一本書。

吹暖——今日橋頭萬木春

李振華老人是運河上的常客。近年來,大運河的點滴變化他都看在眼裏。垃圾、柴草、破建、醜建、違建、舊建蕩然無存,白墻灰瓦、徽派裝飾,老堤換新顏,風景美如畫。最惹眼的是墻上的塗鴉,與別處不同,這裡的藝術畫面多是灰白色系,線條更加流暢突出,層次更加分明,給人三維立體的感官享受。

運河的新意也帶給攝影師們創作熱情。沿岸有一處廢棄的水塔,以前破舊不堪,現在被整體塗鴉,瞬間成了時尚網紅,吸引了大家的鏡頭。如今運河大堤上有戲曲班子,也有網紅直播,儼然一個“説書場”。

成為網紅的還有百畝高粱田和種植了菊花、蒼術、金銀花的多彩河灘,秋高氣爽之時,繽紛的運河彩帶盡收眼底,繪就了一幅迷人的生態畫卷,沿岸的運河人家,在美麗風景中浪漫,在濃郁的鄉愁中徜徉。

守護——唱響運河的戀歌

全面清理運河沿線垃圾雜草23678立方米,拆除沿線破建、醜建、違建、舊建23處、3426平方米,修繕圍墻院落43處、硬化直通堤頂路衚同20余條、做好運河沿線14公里環境衛生保持。建設、修建第四、大辛兩條魚刺路、西街遊園、北街遊園,對大第八、小第八、第四村進行整體面貌提升……這些數字,背後是運河建設人數不清的汗水。

這些汗水,映照著黨建紅,透射出軍人綠。運河沿線的3位“兵支書”與其他街村書記一同帶領黨員,勇擔當、做表率、辦實事、開新局,投身到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西街黨支部書記孫紅旗把自家的祖宅拿出來為群眾建遊園小廣場,帶病做好遷墳工作,改善河堤環境;南街村黨支部書記謝玉翔墊河堤、拆羊圈、修驛站、安路燈、種高粱;第四屯村黨支部書記孫文傑修建村路、老橋、污水處理站,打造多彩河灘。他們用行動和成績,完美詮釋了“退伍不褪色”的老兵精神,切實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這些汗水,塗抹了志願紅。更多的志願者投入到大運河的環境保護中來。志願者焦淑紅每週都和夥伴們到運河邊撿拾垃圾,宣傳環保;騎行、徒步隊伍在引領健康運動的同時維護著運河的環保;還有很多民俗、文藝愛好者也加入到愛河、護河隊伍中來,用手中的筆墨,講好運河故事,同繪運河鄉愁。




推薦閱讀
三千里運河要津 兩千年孕育復興 淮陰師範學院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教授李德楠認為,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很有意義,推進大運河保護與利用有益於淮安城市復興。清口樞紐、雙金閘、洪澤湖大堤淮陰段……豐富的運河遺産,璀璨的文化珍寶,訴説著淮陰千年的歷史。淮安在黃河、淮河與長江,以至錢塘江間水運樞紐地位得到加強,淮陰、楚州、泗州等城市居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留住千年運河的美麗與鄉愁 對大第九村大運河民俗文化展館進行全面修繕,邀請縣域內文藝工作者對運河沿線民俗、歷史文化進行深入發掘、蒐集,並撰寫成集,延續運河文脈。垃圾、柴草、破建、醜建、違建、舊建蕩然無存,白墻灰瓦、徽派裝飾,老堤換新顏,風景美如畫。運河沿線的3位“兵支書”與其他街村書記一同帶領黨員,勇擔當、做表率、辦實事、開新局,投身到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西街黨支部書記孫紅旗把自家的祖宅拿出來為群眾建遊園小廣場,帶病做好遷墳工作,改善河堤環境。
江蘇淮陰:繪就運河“新畫卷” 下好産業“聯動棋” 大運河百里畫廊淮陰段圍繞清口樞紐核、水工文化片、城河共生帶、水美鄉村帶、生態郊野帶的“一核、一片、三帶”總體佈局,全面打造淮陰文化長廊、生態綠廊、經濟走廊。淮陰區立足“世界遺産區、中國網紅地”定位,做好歷史文化遺産的搶救、發掘、保護和展示工程,推進清口樞紐文化公園和高家堰治水文化館建設,展示古人治水智慧及水工文化。激活歷史遺産,講好運河故事清口樞紐、雙金閘、洪澤湖大堤淮陰段……大運河淮陰段沿線分佈著眾多歷史文化遺産,列入世界文化遺産的遺産區和緩衝區面積超過1萬公頃,約佔整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的14%。
宿遷志願者在京杭大運河沿線開展“護綠”活動 4月22日上午,在京杭大運河宿遷皂河段沿線,多名身穿紅背心的志願者正在巡查,發現岸邊的垃圾,就會快速撿起。8名志願者分成4組在京杭大運河沿線綠化帶撿拾白色垃圾,消除綠地白色污染,保護河邊綠化生長環境。12名志願者在京杭大運河皂河船閘上游水域,向沿線群眾廣泛宣傳樹立河湖生態環保意識的重要性,保護京杭大運河及駱馬湖水域環境,推進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放河湖“護綠”倡議書,倡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河湖植綠、“護綠”行動。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