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河北省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利用條例》審議通過

發佈時間: 2022-04-08 16:45:55 | 來源: 中國經濟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近日,《河北省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利用條例》(簡稱《條例》)由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6月1日起施行。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2014年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大運河河北段是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主河道總長530余公里,依次流經廊坊、滄州、衡水、邢臺、邯鄲5市17個縣(市、區),是連接雄安、承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區域,具有顯著的地理和人文特色,承載著體現河北文化活力的歷史使命。

2021年,《條例》列入河北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立法計劃,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和法工委、省司法廳聯合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物局開展調研、起草工作,並通過部門網站、座談會、實地調研等形式廣泛徵求社會群眾、人大代表、專家意見。《條例》共8章65條,針對大運河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監督管理等方面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明確了使用範圍,理順了保護責任,規範了規劃實施,實行了保護名錄管理,加強了監督執法,強化了法律責任。

《條例》的出臺為依法推進河北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促進大運河沿線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撐,對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河北省大運河沿線文化和旅遊、文物部門將以《條例》的出臺為契機,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會同各有關部門,全面提升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能力和水準,抓好《條例》學習培訓和社會宣傳及貫徹落實,共同推動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取得新成績。


推薦閱讀
山東推進實施文物保護利用十大工程 濟南作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今年將重點在推進黃河文化遺産保護、做強沿黃文旅産業、講好濟南黃河故事三個方面加強創新,切實抓好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實施“濟南100”精品行銷工程,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內涵,打造濟南黃河文化IP,推出黃河主題線路、打卡地和文創産品。立長遠,打基礎,加強文物保護管理工作。
日夜堅守 蘇北運河戰疫保運進行時 在“疫”線用青春守護運河在封閉管理期間,宿遷航務中心宿遷船閘青年黨員胡曉雯堅守崗位,主動參與防疫,堅持把廣大船員的利益放在首位,做迎難而上的“逆行者”,做志願服務的“衝鋒者”,做為船民護航的“守衛者”,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展現了一名運河青年的責任與擔當。連續在崗36個小時陸寶是宿遷航務中心宿豫航政大隊負責人,該大隊的主要任務是在皂河船閘上游水上疫情防控點負責查驗工作。巡航途中,陸寶總是讓隊員換著休息,自己不停地宣傳疫情防控政策,提醒船員注意做好防護,詢問船員是否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忙。
《河北省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利用條例》審議通過 下一步,河北省大運河沿線文化和旅遊、文物部門將以《條例》的出臺為契機,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會同各有關部門,全面提升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能力和水準,抓好《條例》學習培訓和社會宣傳及貫徹落實,共同推動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取得新成績。《條例》的出臺為依法推進河北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促進大運河沿線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撐,對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具有重要意義。近日,《河北省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利用條例》(簡稱《條例》)由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6月1日起施行。
大城北延續千年運河文化 構築三生融合詩意新空間 另一頭,地處大運河文化帶、良渚運河文化走廊及工業文化魅力秀帶的交匯點,大運河生態藝術島已完成初步設計方案,未來它將串聯起運河工業遺址公園、運河生態文化公園、運河創新藝術公園,在大運河文化帶築起時空連續、業態多元的濱水空間,與大運河杭鋼工業舊址綜保項目、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大運河濱水公共空間、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大運河未來藝術科技中心等大運河文化公園標誌性工程一道,繼續豐實大運河文化帶的文化內容,勾連起“雙世遺”的過去與未來。此外,建設主體之一的市運河集團,還編制完成《大城北核心區工業遺存保護與利用規劃》,對大城北核心區內杭鋼、煉油廠、管家漾碼頭等片區範圍內的工業遺産進行系統梳理,形成工業遺産數據庫……從去年開始,大城北規劃建設進入全面、全域、全速的新階段,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大運河杭鋼工業舊址綜保項目等十大標桿將悉數成形,杭鋼舊址公園區塊、大運河博物院—煉油廠區塊、運河灣國際旅遊休閒綜合體區塊成片成勢推進,加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從藍圖變成實景。未來三年,邁向全域再升級的大城北,將繼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項目群建設為核心,實施505個項目。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