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

發佈時間: 2022-01-29 15:20:40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中國大運河,縱貫南北,溝通古今,堪稱活態的文化。閱讀大運河歷史,行走大運河沿線,文人墨客的詩篇膾炙人口,珍貴的文物目不暇接,精彩的非遺聲名遠揚,還有特色各異的城市及鄉村風貌……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推動文化遺産保護、運河文化傳承、運河精神弘揚,無疑將為沿線群眾生産和生活品質的提升帶來更多滋養,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

從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到“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再到《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需要統籌抓好生態環保、文化傳承、研究發掘等工作,加大全面保護的力度。大運河,首先要有一條“活起來”的河,生態保護修復工作不能忽視。之前,一些地區的運河水被群眾喚為“醬油水”,避之不及。近年來,沿線不少地區配套管網建設逐步完善,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等工作穩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能力、航運治污能力等都在提升,大運河終於“慢慢甦醒”。在整體環境改善的基礎上,文化遺産的挖掘和保護、傳承和弘揚,則為大運河注入更加旺盛和長遠的生命力。如今,綠水之畔,各地的大運河文化公園次第建設起來,成為群眾親近大自然的樂園、感受運河文化的理想之所。

大運河保護需要大家共同參與。只有社會力量都動起來,保護和發展才能持續。從歷史上看,運河千百年來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名副其實的致富河、幸福河。如今,許多地方疏浚了航道,“黃金水道”的面貌帶動了航運經濟的發展;多地在對傳統建築進行保護性修復的同時,改善提升內部生活設施水準,兼顧了居民的傳統文化保護意願與現代化居住需求;還有一些地區打造水上景觀、創排特色演藝、弘揚飲食類和工藝類非遺,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市民吃上了運河“旅遊飯”……可見,運河文化保護可以促進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改善。當各方都來出一份力、護一脈清水、傳承一項非遺、研究一件文物,大運河將更加清澈、迷人。

形成大運河全線保護的格局也十分重要。目前來看,沿河不同城市間的交流與合作仍然不足,相關展示展覽館建設布展、文創産品開發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同質化現象。如何統籌各地各部門力量?如何深挖不同地區的文化精髓並形成特色?又如何串珠成線?……這些都是應該重點著力的方向。

生態美、生産美、生活美,可以想像,隨著建設的推進,千年流淌的大運河將為人民群眾帶來越來越多的實惠,大運河文化將成為沿線城市發展的獨特資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則將成為新時代宣傳中國形象、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的亮麗名片。




推薦閱讀
古運河 新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復、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為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創造有利條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保護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不僅明確了未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根本宗旨與根本目標,讓大運河成為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還指出了下階段建設的重點工作是運河的生態文明建設,指明瞭實現“兩河目標”的實踐路徑是“四個統一”。做好“四個統一”文章讓揚州“好地方”越來越好揚州高水準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努力把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復、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紮實推進揚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讓揚州“好地方”好上加好、越來越好。
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 閱讀大運河歷史,行走大運河沿線,文人墨客的詩篇膾炙人口,珍貴的文物目不暇接,精彩的非遺聲名遠揚,還有特色各異的城市及鄉村風貌……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推動文化遺産保護、運河文化傳承、運河精神弘揚,無疑將為沿線群眾生産和生活品質的提升帶來更多滋養,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還有一些地區打造水上景觀、創排特色演藝、弘揚飲食類和工藝類非遺,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市民吃上了運河“旅遊飯”……可見,運河文化保護可以促進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改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需要統籌抓好生態環保、文化傳承、研究發掘等工作,加大全面保護的力度。
淮北以運河文化激活夜經濟 近年來,淮北市以運河文化賦能夜間文旅消費,以夜遊經濟促進運河文化繁榮,助推淮北文旅融合高品質發展。建設乾隆湖濉溪古城景區,聚焦傳統文化復興、老街生活復原,打造夜間“網紅打卡地”。據了解,當地建成隋唐運河古鎮景區,獲評“安徽省十佳夜遊街區”“長三角夜間文化和消費樣板街區”“省級旅遊休閒街區”等。
科技讓運河文化“活”起來 ”據統計,2021年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接待機關團體前來參觀學習累計42次,黨員幹部及群眾累計8600余名。如今,為了保護大運河南旺分水樞紐工程遺址,當地在工程原址上建設了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也是京杭大運河上唯一一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公園內有分水龍王廟古建築群、運河北堤、白公祠、潘公祠等遺址,通過在遺址發掘保護的基礎上重新規劃設計,使其逐漸煥發出新的活力。流淌千年的京杭大運河,孕育了運河兩岸的良田沃野、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汶上縣大運河遺址保護中心副主任黃登欣説道,“南旺樞紐屬於遺址類文化遺産,它的展示性不強,為了提高它的展示型,通過科技賦能來增加它的體驗感和觀感,讓更多的遊客來參與、來體驗、來感悟大運河的文化和智慧。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