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傳承千年運河文脈 聚力百年品質轉型

發佈時間: 2021-12-10 16:11:28 | 來源: 中國交通報、華東公司 | 作者: 鄔德宇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12月7日,《中國交通報》聚焦公司京杭運河揚州項目,以“傳承千年運河文脈聚力百年品質轉型”為題,詳細介紹了公司京杭運河施橋船閘至長江口門段航道整治工程建設紀實。

圖片

千年運河靜靜流淌,船舶往來如梭,高大的燈塔在河口注視著寬闊的水面,一旁的公園內不時有兒童嬉鬧的聲音傳來……這是京杭運河施橋船閘至長江口門段進行整治後的模樣。

11月30日,京杭運河施橋船閘至長江口門段航道整治工程順利通過交工驗收。項目開工以來,京杭運河施橋船閘至長江口門段航道整治工程以“綠色·文化”為主線,重點實施平安、優質、文化、科技、綠色五大工程建設,致力於將項目建設成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示範樣板。

截至目前,項目先後入選交通強國江蘇方案樣板工程、交通運輸部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創建示範項目,獲得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狀、2020年度平安工地建設省級“示範工程”和“平安工地”“揚州市工人先鋒號”。

圖片

一盤棋+一張網

“老虎口”裏守安瀾

“船行老虎口,船民腿發抖。”項目所在的六圩河口水域複雜,9股船流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水域疊加交會,日進出河口船舶斷面流量超600艘,是全國內河船舶流量密度最大的水域。同時,受洄流、運河水流、長江主流匯合影響,這裡的水流呈現無規則流態,是長江有名的“老虎口”,險情事故數量曾佔到長江幹線總數的近十分之一。

複雜的水域狀況之外,項目還面臨著超飽和航道邊通航邊施工的難題。

在前期準備階段,項目通過新建停泊區、航道疏浚、拆遷礙航碼頭、改建礙航橋梁等工程措施提升航段通航和待泊能力,進一步優化河口通航安全條件,為後續施工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項目第一時間加入六圩河口全域黨建聯盟,牽頭建立市級水上施工安全聯合保障機制,圓滿完成六圩大橋分階段頂推等重大節點通航和施工保障任務,實現河口管控“一盤棋”。

“只需要點擊滑鼠,就可以查看每一根灌注樁的具體負責人、施工時間等詳細資訊,全流程可追溯,有效提升了本質安全水準。”項目管理辦公室(簡稱項目辦)工程科科長趙德懿表示。

智慧工地建設則讓項目的安全監管效率大大提高。

在日常安全巡檢工作中,工作人員可以使用APP進行“實時填報、線上閉合”,及時落實整改和分析評價,實現項目危險源點動態管控,提高工程施工決策和預警能力,形成智慧安全管控“一張網”。

借助“全面安全智控管理系統”,可實現對進出長江口門船舶的預警提醒和對施工區域的全過程監控,滿足在超飽和幹線施工的安全管理需求。

圖片

大力推廣“四新”技術

匠心鑄就品質工程

混凝土拌和中心、鋼筋加工廠、小型預製構件配送中心改建為租;混凝土封倉封罐管理、智慧化處處體現環保集約思維,著力打造江蘇水運建設標準化新標桿。

圍繞交通運輸部第一批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創建要求,項目編制創建方案,明確攻關方向和實施路徑,以預期成果為導向,倒排節點,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開展科技示範項目建設,提升品質工程建設高度。

“在施工過程中,我們一直著力推廣鋼板樁靜壓、灌注樁旋挖、鋼筋全自動加工、生態疏浚等‘四新’技術應用,構建綠色技術工藝庫。”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簡稱中交天航局)科學技術與數字化部總經理秦亮表示。

資訊化也是項目建設中的一個亮點。借助人工智慧、區塊鏈、5G等現代科技手段,通過構建全省水運工程智慧工地基礎性平臺,項目實現“現場可視、數據可查、進度可知、品質可溯、預警可報”。

通過智慧運河建設樣板示範段建設,項目圍繞交通運輸領域新基建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充分綜合利用物聯網、數字孿生等技術,構建“一航多方”管控平臺,實現航道運作環境數字化、航閘運作智慧化、輔助決策智慧化、公眾服務便捷化。

圖片

鏈式黨建

把大家擰成一股繩

“項目涉及的上下游企業、相關部門很多,産業工人們也都是來自各地,要想讓大家‘擰成一股繩’,唯有依靠黨組織。”項目臨時黨支部副書記袁興安堅定地説。

開工伊始,項目就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創新形成鏈式黨建模式,由各參建單位組成黨建聯盟,把黨建當成一切工作的總抓手。在此過程中,項目創建了“江河交匯黨旗紅”“築夢江河”等黨建文化品牌,項目臨時黨支部被列入全省交通運輸現代化示範區建設先鋒隊培育對象。

通過開展勞動技能競賽、編印報刊、舉辦工地講堂等形式,項目深入推進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隊伍建設深度融合,處處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營造濃厚的“比學趕超”氛圍,為項目建設增添新動力。

2020年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項目迅速組織了6支黨員突擊隊和 15支志願服務隊,建立了“紅色驛站”,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推動復工復産。“紅色驛站”積極與相關社區對接,組織滯留外地工人陸續返崗,同時開闢隔離人員生活物資補給“綠色通道”,保持安全距離,更不忘人間溫暖。

由於工作到位,項目在全省、全市所有交通項目中率先復工,同時實現了“零感染”。

圖片

還河於民

讓城市共用航道建設成果

大運河是水運的動脈,也是流動的文化。

如何做到“城河共榮、景河共生”,是項目參建人員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為此,項目加強與沿線地方政府統籌協調,沿河景觀綠化由地方政府統一規劃,按照建設集航運、綠化、景觀、人文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綠色生態人文航道組織實施,通過造型模板增加各類花紋樣式,賦予混凝土結構外觀更多美感,充分展示航運功能設施與城市景觀、長江、運河風光的協調之美、整體之美。

項目對施橋船閘進行文化品位提升,建成集航運功能、公共服務、社會交流、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水上服務區,對過往船舶和周邊公眾開放,加強船民與普通遊客、周邊群眾的互動和了解,增進公眾參與度和獲得感。

與此同時,項目開展了品質工程內涵及其關係研究,提出了運河文化與品質工程高品質文化精神;開展文化航道建設研究,提出了京杭運河江蘇段文化航道的建設框架和構建文化航道全壽命週期的建設路徑與相應的保障措施。

“我是本地人,我們小時候,都是在六圩坐輪渡過河,每次到這裡都能勾起鄉愁。”項目辦安全科科長王愛民感慨道。

為落實“交通為民還河於民”的理念,項目緊扣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精神和要求,系統規劃航標文化、船閘文化、鄉愁文化、交通服務品牌文化、詩詞文化、口門生態文化等6大文化功能分區。施橋船閘、施橋鎮區、六圩輪渡舊址、燈塔公園、詩詞水岸等一張張文化名片,組合成“大運河文化帶淮揚文化高地”南起點展示平臺。同時,項目建成京杭運河施橋口門文化主題公園,樹立航運文化地標形象,讓城市共用航道建設成果。

“作為項目施工方,又是一家‘百年老店’,中交天航局將繼續秉承工匠精神,汲取時代養分,全力以赴建設平安百年品質工程,高品質打造內河航道典型示範工程的‘天航樣板’,為千年運河煥發新顏再立新功。”中交天航局華東區域負責人曲貝貝表示。

未來,項目將緊扣“綠色·文化”主線,打造航運特色鮮明的大運河文化帶樣板工程,實現百年平安品質工程建設目標,助力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為大運河綠色現代航運區建設提供高品質支撐。



推薦閱讀
揚州“仁豐裏·運河文創節”成功舉辦 據了解,本次文創節內容豐富,涵蓋了非遺文化體驗、民俗文化展覽、文創産品、特色美食等,既有為文創設計師帶來設計靈感的運河文創設計分享會,還有和仁豐裏文化氛圍相得益彰的“漢服街拍·穿越千年”活動、文化學者聚集的暖冬非遺茶會等十多項活動。活動期間,還配套舉辦了2021“揚州遊禮”文創設計大賽頒獎典禮。經過專家組的評審,最終産生優秀設計、最佳設計、優秀産品、最佳産品獎共計27名,其中,“大運壺”等四件作品獲産品組特別獎,“運河主題玩具滾輪”等三件作品獲設計組特別獎。
傳承千年運河文脈 聚力百年品質轉型 ”項目管理辦公室(簡稱項目辦)工程科科長趙德懿表示。”項目臨時黨支部副書記袁興安堅定地説。資訊化也是項目建設中的一個亮點。
運河二通道 水陸大會戰 記者李忠攝近日,京杭運河二通道臨江區塊工地會戰正酣,水陸交通樞紐建設齊頭並進,目前,八堡船閘主體工程建設進入尾聲、橫跨運河二通道的九喬路自錨式懸索大橋雄姿綻現、錢塘快速路與東湖高架路互通立交東向跨運河二通道橋開通在即……據了解,這條運河新通道計劃將於明年3月通水,6月試通航。運河二通道是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也是杭州亞運會前“5433”現代綜合交通大會戰水陸空三大樞紐之一。新開挖的運河二通道不經過杭州老城區,起點位於臨平區境內的博陸,沿著臨平區與桐鄉市邊界向南延伸,進入九堡、下沙一帶,穿過杭州城東,通過八堡船閘與錢塘江相連,全長約23公里,三級航道設計,開通後將作為運河杭州段的貨運大動脈,可通行千噸級貨船,與錢塘江銜接的八堡船閘年設計通過能力可達7000萬噸,是目前三堡船閘的近5倍。
大運河建設機遇談 閻:天津已經編制完成《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大運河天津段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京津冀運河旅遊觀光帶規劃(2017—2035年)》,正探索一條大運河文化帶、生態帶、旅遊帶協調推進、融合發展之路。從我們近幾年對運河沿線調研中體會到,無論是從歷史沿革還是從當代發展來看,京杭大運河都是溝通兩大絲路的“廊道”和“橋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和長江經濟帶開發建設中將發揮更大作用。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産資源保護利用和運河文化帶建設涉及的部門和區域多,至少包括發展改革、規劃土地、建設、文化旅遊、交通、水務、財政、宣傳文化、稅收、文物、考古等部門。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