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大運河畔再添市民休閒好去處 通惠水谷濕地公園迎來首個秋天

發佈時間: 2021-11-05 16:06:44 | 來源: 千龍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日前,新落成的北京通惠水谷濕地公園迎來首個秋天,紅葉秋水,金黃浸染,竹林、亭臺、湖泊、草地勾勒出城市公園生態美景。

通惠水谷濕地公園地處朝陽區高碑店鄉半壁店村,秉承節約、生態、環保的理念,歷時5年打造成為“生態水鄉”千畝濕地,水源來自於城市再生中水,可以養魚也可以游泳,是可供人們親近接觸的凈化水源。

據介紹,通惠水谷濕地公園面積與5個月壇公園相當,是中心城區通往副中心廊道上的生態美景園區,湖泊潭水來自城市再生水源,所以又被成為通惠水谷再生水濕地公園。

進入園區,穿過一片幽深曲折的竹林與狼尾草地,豁然開朗的空地中央是一片疊水瀑布,源源不斷的清水在陽光下熠熠發光。

公園內原木搭建的小橋古樸自然,漫步在木棧道和跑步道,自然的生態環境和清新的空氣都令人心曠神怡,湖水中的錦鯉在水中嬉戲,原本平靜的水面變得熱鬧又耀眼。

而在黃昏,陽光透過雲彩,噴灑出一道道霞光,把公園照得一片金黃。遠處則是新落成的村民新區,棟棟白墻灰瓦的江南住宅映襯著水景,閒適怡人。

據介紹,2018年以前,這裡還是城中村,老舊民宅聚集、私搭亂建、堆物堆料現象嚴重,致使衚同狹窄、安全隱患頻頻,市政基礎設施癱瘓且無法修繕,每到汛期雨水倒灌,再加上村莊被污水處理廠、華能電廠、糞便處理廠和攪拌站包圍,村民的居住環境可謂是“四面楚歌”,苦不堪言。

2018年,根據朝陽區“十三五”完善首都功能核心區與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間的生態保護帶建設要求,在高碑店鄉黨委統籌下,決定建設“生態水鄉”千畝濕地公園。

為此,在朝陽區半壁店村黨總支的領導下,全村上下齊力,僅用了60天就完成了廣渠路沿線三個村的週轉騰退工作,週轉騰退村民3803人,疏解外來流動人口3.54萬餘人,拆除老舊宅基地705個院落,以及44處非宅,騰退廣渠路沿線綠化景觀建設用地738畝。

據了解,通惠水谷再生水濕地公園是亞洲最大的以再生水為單一水源結構的濕地公園,總佔地面積約42公頃。全園共分為五個園區:智慧谷、育秀谷、活力谷、生態谷、人水谷。是一個集景觀、生態、科技、體驗多位一體的城市濕地公園。2020年6月本項目被住建部授予“十三五國家水專項成果轉化示範基地”的光榮稱號。

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天有近3萬噸中水注入公園湖泊,澆灌草地綠樹,而這些水原本是城市污水,經過北京排水集團高碑店再生水廠通過水科技顛覆性技術,經過沉降、提升、曝氣等10道工序的深度處理,污水變成了可以再使用的中水,最終變廢為寶成為灌溉綠植的水源。

“中水在我們這裡也同樣進行了凈化,眼前的水在流淌過程中,就有70余項科技助力水質凈化等功能。比如我們的填充骨料中採用天然火山岩、活性炭等天然礦物,再生水在引入流動的過程中就可‘無聲’凈化。”半壁店村村委會副主任田柔指著一池清水告訴記者,池底也沒有採用傳統常見的化學底膜,而是採用天然鈉基過濾,再加上三層水生植物,進行生物凈化水質。其中,沉水植物有附著在河底卵石上的藻類,浮水植物則引種睡蓮等,蘆葦等挺水植物構成第三層凈化。

據悉,經過新型過濾、沉澱技術,再生水經過脫磷脫氮及重金屬等,四類水可凈化為三類水,“可魚可遊”,可以養魚也可以人游泳,成為可供人們親近接觸的凈化水源。

通過濕地公園“綠肺”凈化的水質通過半壁店引水渠最終匯入通惠河,而通惠河則是元代由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漕運河道,也被稱為京杭大運河的“最後一公里”,2014年,包含通惠河段的京杭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另據了解,通惠水谷濕地公園共分為五個園區:智慧谷、育秀谷、活力谷、生態谷以及人文谷,是一個集景觀、生態、科技、體驗多位一體的城市濕地公園,也是首都核心區與城市副中心之間一條“水綠交融”的生態景觀廊道,預計明年上半年對公眾開放。

附公園主要景觀:

百年古井

此口古井距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古井通體採用澄漿磚,其製作工藝比傳統磚在燒制前增加了一道工序,將土用水沖泡去其雜質及酸、鹼成分,粘性更大,增加了土的密實質,不用任何粘合劑,靠傳統工藝堆砌而成。北京天壇皇穹宇圍垣(回音壁)以及紫禁城外城墻的砌造均運用了澄漿磚,該燒制工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

四通古碑

園區建設過程中發現的四塊古代石碑,經文物和石刻專家鑒定為清信武將軍曹之俊碑、一等鎮國將軍西忒庫碑、輔國公英格理碑以及清文林郎曹世榮夫婦墓碑四座碑。作為文物展示,不僅為通惠水谷濕地公園帶來豐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公園內獨具特色的景觀。

百年古樹槐育椿

百年古樹“槐育椿”被稱為水谷濕地公園的圖騰,這是一株百年奇樹,乍一看其貌不揚,但走近仔細查看便禁不住感嘆自然的造化,一株虬髯的古槐樹榦的懷中生長著一株同樣虬髯的椿樹,林木專家推測,或是在最初的年月,一粒椿樹種子恰巧落進這棵槐樹的樹洞,槐樹用寬廣的胸懷接納了這粒種子,於是椿樹開始了生命的孕育與成長,並最終開枝散葉,歷經百年形成了合生樹“槐育椿”的奇觀,如今,“槐育椿”也成了水谷濕地公園的標誌和圖騰。

普門寺側柏

通惠水谷濕地公園還有一座從未對外開放的廟宇——普門寺。普門寺始建於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現存正殿、南北配殿,風格盡顯遼代契丹遺風。在其紅墻灰瓦之間,矗立著一株側柏古樹,現今也有150年的樹齡了。側柏高約16米,胸徑約44釐米,枝幹粗壯,樹冠繁盛。


推薦閱讀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大會11月6日于臺兒莊召開 11月3日下午,2021台兒莊區文旅産業升級發展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大會新聞發佈會在棗莊市臺兒莊區市民中心召開。文化旅遊業已成為新舊動能轉換引領臺兒莊城市轉型的支柱産業。近年來,棗莊市臺兒莊區圍繞“中華運河文化傳承核心區、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世界文化遺産”三大定位,充分發揮臺兒莊古城溢出效應,著力培育壯大文化旅遊産業,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優化,旅遊品牌知名度不斷提高,走出了一條由觀光遊向休閒度假遊轉變、由臺兒莊古城遊向全域遊轉變的發展之路。
埃及蘇伊士運河將提高船舶通行費 聲明説,蘇伊士運河的船舶通行費將於2022年2月提高6%,液化天然氣船和郵輪除外。不對液化天然氣船和郵輪的通行費進行調整,主要是考慮到近期液化天然氣船的海運貿易量和新冠疫情對旅遊業造成的重創。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4日發表聲明説,將於2022年2月提高蘇伊士運河的船舶通行費。
從南船北馬到水陸空聯運 淮安如何賡續千年榮光 地處南北要沖和水運要塞,淮安也是當之無愧的南北交通樞紐、水陸襟喉要地,明清兩朝漕運總督府和河道總督府均駐節於此,可見其地位。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1-2035年),淮安被列為京津冀至長三角主軸上的重要節點之一,與徐州、連雲港作為組合樞紐被明確為80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之一,淮安港被列為36個全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重塑“運河之都”的繁華盛景淮安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也得到國家規劃層面的支撐。
《大運河遺産保護理論與方法》出版 據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大運河遺産保護理論與方法》是大運河文化研究中心在文脈梳理與價值闡釋方面的重要成果,對國內外運河遺産保護實踐進行了詳實的綜述,對中國大運河遺産保護體系研究、大運河遺産保護規劃理論、大運河遺産保護設計方法、大運河遺産保護管理體系、大運河展示利用方法、大運河遺産保護利用拓展、大運河涉建項目文物影響評估等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對我國大運河保護理論與方法展開系統研究,具有較高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意義。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