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安徽省大運河核心監控區國土空間管控規定》的正式出臺,大運河沿線8個省市國土空間管控政策已全部制定完成,為大運河核心監控區劃定了國土空間管控紅線,以高品質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
大運河全長2700多公里,從北到南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市。為切實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8省市貫徹落實有關要求,統籌考慮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和規劃建設,有序開發利用沿線空間,全面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和傳統歷史風貌。
據了解,針對大運河各段核心監控區,8省市結合各地實際明確了管控分區以及不同分區的用途管控規定、空間形態與景觀風貌管控、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管控等要求,著重保護文化遺産和生態空間,控制建設空間,穩定農業空間,鼓勵增加綠色生態空間。
在保護文化遺産方面,依法依規劃定核心監控區內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的遺産區和緩衝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並納入國土空間規劃。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範圍根據依法批准的相關保護規劃確定並實施管控。文化遺産保護區內禁止不符合文化遺産保護傳承要求的項目建設。
在保護生態空間方面,生態保護區內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佔用和改變用地性質,鼓勵按照規劃開展維護、修復和提升生態功能的活動。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除國家重大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嚴禁開展與其主導功能定位不相符合的開發利用活動。濱河生態空間內嚴控新增非公益性建設用地,原則上不在現有農村居民點外新增居民點。
在控制建設空間方面,實行國土空間準入正、負面清單管理,控制開發規模和強度,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提出落實空間形態和風貌管控的具體要求,控制城市景觀視線走廊,遵循濱水梯度原則,前低後高,漸次升高,形成良好天際線效果,比如,天津將緩衝區和建設控制地帶內新建建築檐口高度與河流對岸河流外坡腳的距離的比例控制在1:3以下,沿運河第一層視線範圍內,新建住宅建築高度不大於27米,其他建築高度不大於24米。
在穩定農業空間方面,從嚴控制非農建設活動,嚴禁擅自佔用基本農田挖湖造景;鼓勵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整治活動,提高永久基本農田品質,發展高效農業;鼓勵和支援生態農業建設,鼓勵發展創意農業、休閒農業和觀光農業。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防止耕地“非糧化”,對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加強耕地數量、品質、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比如,山東、安徽要求濱河生態空間內的永久基本農田,應以種植大田作物為主,注重與周邊生態自然系統有機結合,發揮生態服務功能;河南明確一般農業區內嚴禁新增不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設施農業建設用地。
在鼓勵增加綠色生態空間方面,北京要求涉及綠化隔離地區和北運河郊野區段,應保證形成良好的生態與生物群落,不宜小于1000米;河南、江蘇等地實施濱河防護林生態屏障建設,沿河兩岸集中連片植樹造林,提高植被覆蓋率。濱河生態空間內騰退的建設用地,應堅持生態保護原則,依法開發利用,優先用於建設公共綠地,切實維護運河風貌。加強生態修復,注重自然修復與工程治理相結合,推進河岸帶生態化改造,維護大運河沿線的自然景觀風貌。